趋乐避苦,是人生的本能。普通人是这样,作为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人也是这样。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求福祉,为天下人谋永福,就要乐于吃苦。我们吃苦,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少吃苦,不吃苦;我们当代人吃苦,是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尽管我们做党史工作的的确有些清苦,但也应当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从工作中找到幸福的感受和体验。
党史工作是一碗清淡的饭,口味重、胃口大的人吃不好这碗饭。我们这碗饭,“碗”里的不多,“锅”里的也不多,但还是够吃的。现在,我们的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为权所困、为情所困、为病所困的有,但为生计所困的少而又少。有人说,搞党史工作是自得其乐,是自娱自乐。这种说法或许有些道理。殊不知这是一种真快乐、大快乐。相对于灯红酒绿、喧嚣浮躁所带来的快乐而言,这种快乐更真切、更持久、更自在。
生活中的快乐有很多种,也有多重境界,像乐开怀、乐开花、乐翻天,还有乐陶陶、乐悠悠、乐滋滋、乐逍遥等等。这种种快乐中,有的强度很大,但很短暂,像乐开花、乐翻天就是;有的强度不大,但很持久,像乐开怀、乐悠悠就是。
其实,快乐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快乐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快乐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对有的人快乐的东西,而对别的人则不一定快乐。
做党史工作的同志要有平常心,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心里单纯,降低欲望,即使身处闹市,也要远离喧嚣。要把心放下、放平,听从自己的内心,干好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的快乐,努力从工作中找到乐趣。要致力于乐悠悠,不要追求乐翻天。闲暇的时候,也不妨“没事偷着乐”。这样,我们也许可以从自得其乐、自娱自乐中体验到乐不可支、美不能道的境界。
工作是要付出体力、智力和精力的,有时还是要吃苦的。做事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消极应付,在应付过程中虚度年华;另一种是自觉地付出,在付出中体味快乐。有些人一生都和别人攀比,结果攀比出没完没了的“羡慕嫉妒恨”。而有些人却一生只和自己比,在谦卑中追求自我完善,追求自己的快乐,结果总是乐呵呵的。我们做党史工作的同志,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北大学子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致辞。他说,现在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这种风气,我们对抗不了;这种潮流,我们改变不了。但我要向大家呼吁:在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要坚守理性;在一个怀疑的时代,我们要坚守信仰;在一个功利的时代,我们要坚守向善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