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也作一叶蔽目,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和全部。
生活的真实是,一叶是“障”不到目的。如果一个人的眼睛为一叶所障,眼睛的主人可以用手拨开叶子,或者干脆把障目的叶子给摘掉。如果一时拨不开、摘不下,换个地方、换个角度,这片叶子也就“障”不住了。
一叶障目,可以有几种情况:一是要看到的目标本身太小,即使没有这一叶相障,也不容易看得到;有了这一叶相障,就更看不清楚了。二是这一叶足够大,遮蔽的面积很大。三是那片叶子距眼睛很近,几乎把眼睛给挡得严严实实。四是眼睛的主人太过弱小,或是不能走动的婴幼儿,抑或是手脚不灵便的老人,他们没有力气拨动这片树叶,没有外人帮助,他不能挪动地方改变角度。
因此。一个人不被一叶所障,就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越是远大的目标,一叶越是障不着。
二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树叶的遮蔽,要么拨开它,要么干脆摘除它。
三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站位。此处为树叶所障,换一个地方,换一个角度也许就障不着了。
四是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借助显微镜,可以看到很小很小的东西;借助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东西。这里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就是知识、智慧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不用说一叶障不着目,就是一棵树也障不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