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的《血洒祁连》

2013-12-29 00:00:00
湘潮 2013年10期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宁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派遣红四方面军所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第五军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向甘西北前进。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河西走廊同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英勇血战,红军在没有根据地,没有兵员、物资补充,敌众我寡等条件下,在祁连山一带遭到惨痛失败。亲历战斗的西路军战士王定烈,特作《血洒祁连》一诗记之:

戎装征尘涤血痕,远游祁连几断魂;此身剩得三寸气,横戈立马闯玉门。

西路军组建后,在西北高原上,同回族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等部展开了浴血大战。这时,西北一带已是隆冬季节,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寒风呼啸,沙砾扑面。红军指战员在长征后未及休整,衣衫褴褛,有的还穿着单衣,就踏上了西进的征途,开始了艰苦悲壮的历程。

王定烈诗谓:“戎装征尘涤血痕,远游祁连几断魂。”西路军先后在大靖、土门、永昌、山丹、古浪等地同马家军不断激战,虽然歼灭了大量敌人,但红军也受到了重大损失。红军沿着河西走廊西进,南边是山高人稀的祁连山,北边是茫茫无垠的塞外沙漠,红军一字长蛇地前进,冒着严寒,夜行晓宿。凶恶的敌人马家骑兵、步兵紧追不舍,当西路军到达高台、临泽和倪家营子时,敌马步芳、马步青集结了全部主力迅速赶来同红军决战。在高台,红五军将士在军长董振堂的指挥下,同超过自己六七倍的敌人进行了浴血苦战,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在倪家营子,敌人包围了红九军和红三十军,不断向红军阵地发动进攻,炮火轰击,飞机滥炸,英勇无畏的红军指战员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弹尽粮绝时,红军决定突围西进。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子山头召开会议,决定徐向前、陈昌浩离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其余部队和伤病员共2000多人,分3个支队转入祁连山里进行游击活动。由李卓然、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在茫茫冰雪中向祁连山的深处走去。党中央、毛泽东指示他们:保存力量,团结一致,设法进入新疆,中央将派陈云和滕代远到新疆迎接他们。西路军指战员无不欢欣鼓舞,纷纷举起手中的枪,跳跃着,欢呼着,迎着初升的太阳,唱着《巍巍峨峨祁连山》的歌子,奋然向新疆出发了。正像王定烈诗中所说:“此身剩得三寸气,横戈立马闯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