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
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内在联系,这就是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同时,国家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所以,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要在全社会中营造一种氛围,把全民族的梦想和追求凝聚在一起。只有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中梦想成真。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5月9日)
张弘政:去伪求真是网络举报的重大现实课题
当前,网络自媒体的发展使网络监督成为一种势不可当的潮流,网络举报成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信息源,一些贪腐官员在网民的攻势下“现形”。当然,网络举报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扒粪”中的“误伤事件”提醒我们,网络谣言、诬告陷害同样存在,网络也可能造成保证公众知情权和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失衡,践踏到普通公民的“隐私领地”甚至危及集体权益。网络监督的放大效应带来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对公民正当权利包括贪腐人员合法权利的侵犯上。网络参与的无序效应带来的挑战,突出表现在网络民意失真带来的无效参与和网络不可控性带来的侵权式参与上。一是网络声音主体的片面化可能造成网络民意失真,甚至使政府做出不符合社会大众主流意见的错误决策。二是网络的不可控性容易滋生网络暴力。网络沟通的扁平效应带来的挑战,突出体现在公权力机关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失措和网络问政的治理失效上。一方面网络沟通的互动性不足或欠缺影响公权力的公信力。另一方面,网络问政的治理失效可能对现有反腐机关形成过多干预。无法凝聚起民主监督和善治发展的正能量,反而使公权力机关常常被网络舆论所左右、所绑架。因此,必须创新反腐倡廉网络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工作制度保障,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网络基础建设,强化顶层设计,提升互联网行为立法管理水平。
(来源:《前线》2013年第5期)
谢宝富:全国性政策须统一、简易、有效
去冬今春我国相继出台了两项社会反响强烈、饱受争议的公共政策——异地高考和“国五条”。尽管内容迥异,但就政策过程及影响而言,是同一种政策模式的延续。该模式的做法是,中央出台原则性意见或规定,由地方逐级出台方案或细则。比如 “国五条”虽明定二手房交易须缴20%个税,但要各省出台实施细则,少数省份还要所辖城市出台实施细则的细则。由于中央“偷懒”、地方敷衍,所以该模式的实际效果不是政策逐级具体化,而是政策逐级细碎化。其突出弊端是:政策细碎化,执行难度大;中央政策权威受损;政策效果有限,徒增社会风浪;允许地方上制定与中央略有出入的政策,说明这项政策本身往往有欠成熟、欠理性之处。我国是非均衡的发展中大国,不同地域、阶层、民族间差别悬殊,全国性公共政策由地方自定实施细则本合情合理。但是,这种对差异的尊重决不意味着中央可在不对地方情况做详尽摸底的情况下,草率出台笼统原则,而后高高在上地命令地方出具体方案。制度经济学认为,规则过于细碎复杂,既会增加服从成本,也会增添寻租机会。我国政府层级繁多、国情超级复杂的特征决定了全国性政策须以统一、简易、有效为优。
(来源:《环球时报》2013年5月8日)
陈原:名人微博并不一定代表民意
微博是当今最叫座的一种舆论,名人微博更是一种强势的监督工具。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似乎已经没有耐心去仔细阅读,也已经不太关心理性推论的过程,从前那种严肃的批评文字常常被微博所取代,而微博中又以名人微博的声音最显力度。在事件、现象、争执的面前,人们更关注名人的说法,知名度越高,发声也就越响亮。名人微博靠的是名气,倚赖的是粉丝,名气和拥趸显得比道理更重要。其实,因条件所限,快速的新闻爆料、及时的信息传递、网民的即时互动,才是微博的长项,而作为言论,微博最多只能表达一种观点和情绪、其他不得不一概省略。名人微博也不例外。有些名人微博自认为最能代表民意,实际上名人微博与任何微博一样,都是个人的观点而已。尽管精彩的微博屡见不鲜,仗义执言的名人微博也不少见,但微博不能替代严肃的批评文章,批评文章更需要说理、需要逻辑,需要有理有据。
(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5月9日)
[意大利]洛丽塔·纳波利奥尼:中国正在走一条正确的道路
西方世界中的大部分人,对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相对平和的政治民主发展全然不知,这源于西方宣传机器对中国经济奇迹的本质和西方模式所遭遇的困境绝口不提。他们对中国的解读是表面和错误的,更贴切地说是源于西方世界的政治短视和无知。西方习惯于对共产主义世界这一与西方对立的体系的所有行为,都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进行解读,潜意识里希望将自己的社会模式推广到全世界。可事实上,在整个世界中,民主和繁荣的结合,并不令人愉悦。在西方民主扎根开花的东欧和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贫困和文盲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至于通过武力手段输出的民主,更是导致伊拉克和阿富汗国内战乱丛生。实践充分证明,不盲从西方,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不仅可以使中国发展起来,还探索出诸如公众咨询、专家咨询、社会调查,以及在社会各个层面开展民主试验等多种扩大人民参政议政的方式。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成功的经济模式——中国正在走一条正确的道路。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5月8日)
[英]菲利普·埃尔曼:唱衰中国经济没道理
中国这些天来似乎毫无喘息的机会。对于常年唱衰中国的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的问题是:随着经济增长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影子银行繁荣促使人们担忧出现信贷泡沫,住房市场过热,国有企业软弱无力、效率低下且仅仅依靠廉价融资生存,中国经济增长缓慢。这种有关中国的观点既是时髦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准确的,将吓跑投资者,而在这里可以提供在其他地区很难获得的投资回报。许多有关中国的最新关注围绕着最近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在2013年头三个月仅为7.7%。经济学家的共识是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应达到8%,但实际经济发展速度依然略微超过中国政府自己7.5%的预测。与此同时,2012年人们主要担忧的通货膨胀似乎也已得到控制。通胀数据3月份大幅放缓,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仅上升2.1%。在经济放缓的过程中,所有这些数据与12个月前相比,均指向更加良好的经济形势。各类企业一直是经济稳定的主要受益者。投资者应该永远记住一点,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对于那些寻求在中国投资的人来说,这种管理经济增长的高度结构化方法应被视为可靠的安全网。
(来源:《参考消息》2013年5月6日)
[美]乔丹·迈克尔·史密斯:美国海外民主援助遭遇严峻挑战
自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民主援助以来,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想从这个有利可图的领域分一杯羹。不管关于美国衰落的预言有多大价值,可以肯定,这个国家的世界地位在将来会比在过去70年里受到更严峻的挑战。而美国非政府组织恣意扩展的支持民主项目可能实际上会妨碍它应对这些挑战,美国的推进民主活动往往被他国视为横加干涉或实行双重标准。美国在海外促进民主时受到信誉问题困扰,美国领导人试图在利比亚和突尼斯等国家支持民主过渡,他们也支持巴林和约旦等国的友好独裁者维持掌权地位。因此,美国关于在全世界支持民主的承诺往往显得徒有虚名,尤其是在中东地区。
(来源:《参考消息》2013年4月29日)
[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布莱特·克拉克: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
今天的资本主义似乎正陷入无穷无尽的危机当中,经济停滞和动荡遍布全世界。但当今世界关注经济问题的时候,全球环境状况也在迅速恶化,它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最重要的危机:长期生存的危机。这些危机都源于资本积累的过程。同样,它们的共同解决方案也都在于“对整个社会的革命性建设”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正在凸显的生态挑战的规模和速度不仅体现在气候变化上,而且体现在许多其他的全球性断裂问题上,它无可辩驳地证明,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社会经济制度,尤其是资本积累的态势。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占统治地位的利益集团的回答始终是:技术,辅以市场魔力和人口控制,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就可以永无止境,而不会产生过度的生态后果。然而,在抽象意义上认为光靠技术就可以解决环境问题,就可以使经济无止境地增长却不产生过度的生态后果,这种梦想正在迅速破灭。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