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媒体时代干部的媒介素养

2013-12-29 00:00:00倪明胜
红旗文稿 2013年15期

当下中国,以互联网技术革新所推动下的媒体变革,正快速迎来一个“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手机网民数量达4.2亿,网民总数已逼近5.64亿。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自我”的媒介时代,典型化的受众角色由被动向主动(主角)的革命性转变,个性化的自我参与、自我表达、自由发声、互动演绎,使得信息流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空场域中得到最彻底的释放和交融。通过玩转手机,按动拇指,点击快捷键,就可以在瞬间转发微博、张贴博文、微信互动、转帖发帖、视频上传。也正是基于这种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简易性等技术创新条件的支撑和有效传播链的自由构建,自媒体正全方位地将社会大众带入信息和新闻事件的收集、整理、报道、分析、点评和传播的全部过程之中。

1.应对自媒体:及时舆情研判是基础。

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有关数据分析来看,由于传统媒体和官方主流信息跟进报道的不及时,网民借助微博、论坛及社交网站等自媒体进行媒介讯息的扩散传播、事件真相的挖掘愈发频繁。一些诸如微信、米聊、陌陌、飞聊等新型移动社交软件也日益受到青睐和欢迎。特别是关于突发性事件、社会热点民生事件,自媒体释放出的舆论能量极其强大。当前看来,随着新媒体的使用群体不断增多,软件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运行模式和舆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裂变。实践表明,无论是从积极方面抑或是消极方面而言,作为“双刃剑”的自媒体,其释放的力量都是无比强大的,经自媒体传递的讯息符号和新闻事件也从未向今天这样夺人眼球,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媒介政治生态。

自媒体时代下,一方面展现的是事实真相的澄清和底层民意的彰显。人们借助自媒体力量隔空喊话、自由发声、参政议政,借助“曝光”和“围观”的力量检举问责、鞭笞腐败、追问真相、传递正义。小到衣食住行、人间社会百态,大到治国理政方略、内政外交决策,自媒体正点燃社会大众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事务的强烈热情。无论是“俯卧撑”、“躲猫猫”、“钓鱼执法”、“拆迁自焚”事件,还是“大表哥”、“房叔”、“房姐”、“车爷”事件,抑或是“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动车事故”、“小悦悦”事件等,基于自媒体生成的“草根问责”和民意表达,正形成强大的舆论气场,托举着社会公道和爱心正义,传递着宝贵的社会正能量。

另一方面,随着自媒体时代下话语权的充分释放,在“全民皆发声”的微时代,不负责任的个性化言论,突破伦理底线的肆意言说,恶意的炒作、蛊惑和煽动,使得“网络推手”、“网络水军”、“网络爆料”等随处可见,无序化、功利化和利益化的自媒体时代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嘈杂景象。在“小事闹大、大事闹炸”的逻辑驱动下,一起琐碎的小事在网络“围观”之下,能瞬间成为轰动一时的舆论头条,甚至扩散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一些虚假信息和造谣言论防不胜防,一些别有用心者通过故意编造谣言,蛊惑煽动人心,并实施恶意人肉搜索,随意侵犯隐私,抹黑和诋毁当事人;更有甚者借助网络PS技术、肆意编造证据,打着反腐旗帜的幌子,用爆料的手段,要挟和绑架某些地方政府。“网络暴力”、“网络恶意性攻击”、“网络失范”现象在自媒体时代愈发凸显。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在应对自媒体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例如,有的地方政府和党政干部面对自媒体仍沿用过去那种“大宣传”、“强灌输”的套路,以一副无所谓的漠视态度不紧不慢地处置应对;有的党政干部媒介意识淡薄,不重视自媒体的强大媒介功能,即便开通了政务网站、政务微博等,也少有更新和回复;有的地方政府和党政干部更是害怕自媒体,断定自媒体是“找事、生事、添乱”的导火索,并时刻强调依靠“统一口径”和“封、捂、堵、压、瞒”的形式打压舆论,控制网络新闻事件;有的党政干部在自媒体面前更是失去了价值定力和基本的媒介素养,一句句“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财产”、“跟政府作对就是恶”、“你是不是党员?”、“你懂不懂风水?”等雷人雷语频频出现,不仅没有发挥利用新媒体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优势,反而在自媒体下暴露了干部作风和党政部门工作的漏洞和执政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造成干群关系的对立。这表明,自媒体时代,党政领导干部转变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已成为一个革命性的课题。即如何利用自媒体及时发现群众和社会需求的优势,及时解决问题,已成为新媒体时代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方面的重要考验。

2.善待自媒体:提升媒介素养是关键一招。

自媒体时代下,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党政干部一方面要敢于利用自媒体去获取信息和知识,要在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去选择判断信息、去理解诠释信息、去研判和评估信息、去最大限度地享用信息。另一方面,还需积极培养真假信息的辨识、反思和质疑的能力,要主动的借助自媒体发出主流声音,强化与媒体打交道、与社会公众双向沟通的频次和能力,要巧妙的向媒体和公众借力、借道、借光,积极引导主流舆论,整合社会民意,通过有效的媒介运作和媒体公关来不断提高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总体而言,面对社会的快速转型、体制的双向转轨、思想观念的急剧变迁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积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综合能力和艺术水平。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多元复杂的自媒体时代,无论是政策解说、情绪疏导、矛盾化解、谣言应对,还是思想沟通、议政谏言、舆情研判,都需要我们党政领导干部在媒介素养提升上狠下功夫。

自媒体时代,党政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升亟需加强六大能力建设。第一,快速反应能力。对重大热点舆情,要进行集中研判,快速拿出处置意见,并及时回应和通报最新事态进展。第二,舆情辨识能力。要加大舆情的监看力度,对信息发布者的价值观念、身份角色、情绪立场、动机目的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辨别信息真假,有效规制网络谣言。第三,沟通协调能力。要在第一时间与媒体记者、社会公众建立有效沟通和互信机制,对各种采访、提问和质疑,要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做到有理有据,从容大气。要杜绝官腔套话空话,切忌用诸如“无可奉告”、“正逐步解决”、“按上级指示正查办”等模棱两可的话语,抑或是“你是哪个单位的?”、“替谁说话”等呵责的气话。第四,信息管控能力。要强化对微博、博客、QQ群组、飞信、BBS论坛等自媒体的管控力度,对违反纪律、造成恶劣影响的责任人和媒体单位,应予以及时通报和处理。第五,舆论引导能力。要根据舆情态势,把握有力时机和节奏,进行发帖和跟帖,让主流声音和正确言论及时上网,引导网络舆论。当务之急,是要打通两个舆论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积极建构全媒体、全方位、立体式的舆论宣传新格局。第六,网络执政能力。要系统建立网络培训制度、网络议题应对制度、网络信访制度、网络反腐监管制度等,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发展网络民主,不断增强网络新媒体的应有操作能力、舆情分析研判能力和网络互动、舆情引导能力等。我们相信,只要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做到善学、善用、善管、善待自媒体,把自媒体作为治国理政、凝聚民心、推动工作的重要资源和工具手段,我们就能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和谐健康的公共舆论新空间。

(作者: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廉政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