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中隐藏了许多秘密,比如总是梦到同一个场景,或者经常梦到不好的事情,而这些往往都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梦境中,通常隐藏着6个奥秘。
做梦有助于学习
做梦是大脑整合与理解新信息的方式之一,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正在学习的人与其在昏昏欲睡中多读一小时书,不如早些休息。
平均每晚做十几个梦一般来说,人们晚上所做的第一个梦会持续5分钟左右,最后一个梦却持续45分钟至1小时。
美梦是可以继续的从梦中醒来时,静静地躺着别动,保持半梦半醒的状态,就有可能回到刚刚的美梦中。倘若姿势变了,就会破坏数秒钟前的做梦状态。
常做同样的梦是潜意识的提醒在这些反复出现的梦中可寻找到被隐藏的信息。
梦境是可以控制的美国一项调查发现,64.9%的参与者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34%的人认为自己能控制梦境。
白日梦有积极效应人在学习、工作时常会走神,做白日梦,内容往往与积极信念有关,比如赚了一大笔钱等,这有助于给潜意识更多的积极暗示,从而影响行为,获得成功。
摘自《家庭保健报》(美)克莱·巴克利/文血脂高认知差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最近报道,一项新研究提醒,血脂太高,大脑的认知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近50名70岁左右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认知功能测验和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发现,与血脂水平较低的人相比,血脂水平较高的人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表现为轻微的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受损等。进一步检测发现,部分血脂高的参试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多,这种物质正是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研究领导者苏珊妮·克拉夫特教授表示,已有多项研究发现,高脂血症可能对大脑造成损伤。
本研究则发现,血脂水平升高时,大脑清除β-淀粉样蛋白的过程可能直接受到影响,出现不易被察觉的认知功能损伤。专家建议,从年轻时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意识地限制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入,以免饱了口福,伤了大脑。
摘自《生命时报》 陈雪莹/文
西瓜汁缓解酸痛
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西瓜中含有的一种氨基酸有助于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
西瓜中含有一种叫作L-瓜氨酸的氨基酸,能与人体内的酶产生化学反应,转变成对人体循环和免疫系统有益的精氨酸,帮助放松血管。
对比试验显示,普通和增强L-瓜氨酸的西瓜汁饮料都有缓解志愿者们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功效,而相比之下后者更具有生物药效,更利于身体吸收。在运动前一个小时喝下效果好。
摘自《健康时报》 陈博/文
洗葡萄加点醋
蓝莓、葡萄、草莓等浆果容易发霉,保鲜难度大。美国营养专家珂米·哈里斯博士推荐醋水清洗浆果保鲜法。
哈里斯博士提出,预防浆果变质的最关键问题是通过安全方式杀灭浆果外表出现的霉菌孢子。醋既是美味的调料,也是天然灭菌剂。醋稀释液有助于杀灭浆果表面的霉菌孢子,但不宜使用浓度大、味太重的未稀释的醋,以免影响浆果的品质,推荐的醋水比例是从1:3到1:10不等。研究发现,用淡醋水和浓醋水清洗浆果,都可以起到灭菌保鲜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将浆果放入容器中,然后倒人醋水稀释液,快速轻轻晃动,让每只浆果都得到彻底清洗。然后倒掉醋水,控干或自然晾干浆果即可。
摘自《生命时报》徐艺珊/文
超龄家电有哪些特征
调查显示,超龄家电耗电量比节能产品高出30%~40%。冰箱在使用10年后,它的耗电量是最初使用时的2倍。热水器如果超龄使用,耗电量往往是正常情况下的1.2倍。超期服役家电,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危害大。那么,超龄家电都有哪些特征呢?
电视机:显像管电视出现图像不清晰、画面颤抖等情况,就意味着可能是相关元件出现老化。冰箱:制冷剂泄漏、运转声音过大、发生颤抖等,都是超龄的特征。洗衣机:经常出现渗水、漏电等问题,那么就可以考虑换新的了。空调:一开机吹出的风掺杂着霉味,有时甚至流出黑乎乎的脏水,这样的空调也该换了。
摘自“新华网”
洗脸至少需2分钟
英国“女士优先”网站近日刊出英国专业美发美容艺术家协会推出的保持完美肌肤的5个妙招。
头发不碰脸头发应经常清洗,否则头皮自然分泌的油脂会影响面部肌肤,导致长痘、长斑点。专家建议,在家时,可以扎个松松的马尾辫,使头发保持在耳朵后面,平时尽量不要让刘海碰到额头。
洗脸至少2分钟洗脸的时候不能草草了事,每次应该至少洗2分钟。这样可真正发挥洗面奶清洁肌肤的功效。
每周清洗枕套睡觉时,口水、汗液和头皮屑等会直接弄脏枕头和床单,导致滋生细菌、螨虫。因此,至少每周用热水清洗枕套,然后在太阳下晒干。另外,床单要每周清洗更换,枕头要里外上下经常拍打,这些对保持面部肌肤清洁都很重要。
不随意摸脸有研究发现,人们平均每小时触摸普通物件3.3次,摸脸却高达3.6次。如果手上带有细菌,很容易因此传染到脸上,导致长痘等。拨头发、揉眼睛、打喷嚏这些动作很容易让人不知不觉碰到脸,因此要格外注意,平时还要勤洗手。
热水蒸脸洗热水澡时,蒸汽可以使毛孔打开,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有助于皮肤自然修复。此时再配合按摩,效果更好。除此之外,平时还可以在脸盆中倒人热水,利用蒸汽熏脸。
摘自《生命时报》陈希/文
除虚汗喝黄芪鸡汤
生活中,有些老年人尽管身体状况不错,却爱出虚汗。
中医认为,虚汗有自汗和盗汗之分。白天不因疲劳,或无明显诱因而出汗,是自汗;睡眠中身体所出的汗,称盗汗。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会导致精气耗伤,使人出现精神倦怠、四肢乏力、不思饮食、易感冒、多梦等症状,从而损害健康,甚至诱发其他疾病。
老年人经常出虚汗,大多是气虚所致,可用黄芪15克、鸡肉150克煮汤,或党参30克炖排骨;也可用浮小麦加大枣煮水当茶喝,都有很好的补气止汗作用。
经常出虚汗、怕热、易困、爱上火,还可能是肾阴虚火旺所致。此类情况,可多吃黑木耳、黑芝麻、小核桃等进行食补。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摘自《大众健康报》邓宇/文
百岁老人的长寿菜
她叫闫国珍,今年101岁,她的血脂、血糖、血压都不高,这跟她常年吃的一种食物有关。
闫奶奶的长寿菜就是老北京糊饼,主要材料就是棒子面。棒子面和好后放到电饼铛里,一点儿油都不放,锅底凉的时候搁进去,在锅里把面摊开,然后把拌好的馅儿放到棒子面饼上。闫奶奶经常吃的是韭菜鸡蛋虾皮馅儿,把馅儿在饼上按压瓷实了,盖上盖,5分钟后即可出锅,正宗的老北京糊饼就做好了。据健康专家说,闫奶奶坚持吃的糊饼,主要含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抗氧化的作用,而且制作过程少油、低盐,所以说是一种健康食品。
摘自《北京晨报》
住得近友情更牢固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社会认知网络学术研究中心最新研究发现,住得近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而偶然间相识的人互相成为朋友的可能性不大。
研究者发现,80%人的朋友都住在距离他约960千米的范围之内。两个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性会随着他们之间距离的变远而下降。
心理学家分析称,友谊是需要互动来维系的,即使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仍然习惯于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等形式来传递感情与表达信任感。
但随着距离逐渐变远,朋友之间的关系难免会变得冷淡。社会学家则认为,住得近还具备出了事能及时求助,能够经常相聚、共同娱乐、交流感情,以及方便分享居家心得等优势。
摘自《现代保健报》曹莹/文
燕麦最好早上吃
天然燕麦富含β-葡聚糖等特殊保健成分,对很多慢性疾病都有预防和控制作用。那么,怎样吃燕麦效果最好呢?给大家两点建议:长期吃(如坚持3个月)、早上吃。
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指出,每天坚持早晚吃至少含有25%的燕麦或麦麸的全麦食物,可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概率。另外,有研究证明,每天早上吃50克燕麦食品,连续坚持3个月,可有效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摘自《健康时报》
步行上班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刊登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步行上班可将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40%。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利用2009—2011年的一项涉及2万人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上班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己开汽车、开摩托车或乘坐出租车上班的人群肥胖症发病率为19%,步行上班和骑自行车上班的人群肥胖症发病率分别为15%和13%。每天骑自行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班的人发生体重超标的危险明显较低。步行上班的人比开车上班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降低40%,患高血压危险降低17%。骑自行车上班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是开车上班者的50%。
新研究负责人安东尼·拉弗蒂博士表示,新研究结果表明,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上班可增加身体运动量,降低患肥胖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的风险,有益于身体健康。
摘自《生命时报》王兴旺/文
肥胖者“吃不饱"的原因被发现
很多肥胖者总有“吃不饱”的感觉,哪怕饭后也抑制不住食欲。最新研究发现,其原因在于肥胖者体内控制食欲的胰高血糖素已经失效。
德国柏林沙里泰大学医疗中心研究结果显示,肥胖者无论注射胰高血糖素还是安慰剂,饱食感程度几乎没有区别,表明他们的身体已对胰高血糖素不敏感。相比之下,体内不能正常生成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较瘦的人,在注射胰高血糖素后表示有明显的饱食感,甚至在24小时后还可以检测到该激素。
摘自《中国医药报》
叶酸提高老年人记忆力
荷兰科学家研究认为,服用较大剂量的叶酸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力。研究人员把818名50-75岁的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服用一片含叶酸的维生素,另一组则服用叶酸药片。研究进行了3年。结果在记忆力测试方面,叶酸药片服用者的表现与年轻5岁的人相当。在认知速度测试方面,叶酸药片服用者的表现与年轻2岁的人相当。橙子、草莓、深绿色蔬菜和豆类中叶酸含量高。
摘自《福建卫生报》王增/文
健手四字诀
著名健身专家赵之心表示,手部不适可以试试健手四字诀。
伸双手屈肘举起在头部的两侧,大臂与肩同高,然后双手手指充分张开向后用力绷紧。
握姿势同上,双手用力握紧拳头,同时手腕略微向内扣。
弯姿势同上,十指同时用力弯曲手指的第1、第2指节,尽量地弯曲,稍作停留再突然用力伸直,反复进行50-100次。
翻身体直立,双手向前平举,两手心向外、拇指朝下。左手从上绕至右手手心,使双手手心相对,再交叉双手相握,向下由胸部向内上翻起并伸直。双手先从里向外翻,再从外向里翻。左右手交换做,每侧翻做10—20次。注意要全身挺拔,双手握紧。这个动作要因人而异,感觉吃力的人不要强求。
摘自《健康之友》李霆/文
间歇式短时走动有利于稳定血糖
新西兰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久坐一族每半小时起身走动一下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这种间歇式短时走动比连续步行30分钟效果还好。
研究者发现,同样坐班9小时,但在此期间每隔半个小时起身走动2分钟的人,其餐后各个节点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都处于最低。专家建议,长时间坐班者,每半小时起身倒水或走动2分钟,可降低今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摘自《大众健康报》周新/文
外向的人身心更健康
美国《医学日报》近日报道,英国学者研究发现,一个人年轻时性格外向、情绪稳定,那他在此后的生活中将更快乐、健康。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分析了参与“英国国民健康和发展全国性调查”的4000多人的资料,评估他们年轻时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类型,以及40多年后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身心健康状况。结果发现,人们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人格特质会对他们此后的身心健康状况产生持久影响。性格外向的年轻人,此后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较高。气质类型为神经质的年轻人,此后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
摘自《生命时报》臧恒佳/文
人知足 血压稳
权威心血管杂志《美国心脏病学刊》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生活中容易满足、心态乐观的人,今后患高血压、突发心脏病的概率大大降低。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483名家族有心脏病史的健康人进行追踪,让他们填写调查问卷,给自己的乐观情绪、健康顾虑、精神放松状态和生活满意度等打分。
结果发现,心态乐观的人血压平稳,心脏病发病的概率比普通人减少1/3;那些原本被认为心脏病发病概率高的调查对象,乐观心态能让他们的发病概率减少近50%。即使患了心血管疾病,心态乐观易满足的人也会有更好的预后。
研究小组组长丽莎·亚奈克指出,乐观心态是指人们能保持开心、放松的状态,能感觉充满活力,而且对生活现状感到满足。这种心态能平稳血压,有利于内分泌系统正常运转,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作用。乐观心态和个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但并非后天不能训练。 摘自《生命时报》甄翔/文
六招让你腿不老
干洗腿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稍用力从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从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条腿,重复10-20遍。这样可使关节灵活、腿肌的步行能力增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及肌肉萎缩等。
揉腿肚用两手掌夹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为一节,共做6节。此法能疏通血脉,增强腿部力量。
甩小腿一手扶墙或扶树,先向前甩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一次甩80-100次为宜。此法可预防下肢萎缩、软弱无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症。
揉双膝两足平行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然后逆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此法能疏通血脉,缓解下肢无力、膝关节疼痛等症状。
搓脚心双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搓脚心,左右各100次。有降虚火、舒肝明目之功效,可防治高血压、眩晕、耳鸣、失眠等。
高抬脚
每天将双脚跷起两三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下肢血液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双脚部的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刺激。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朱立文/文
准时睡觉大脑发育好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近日报道,美国《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杂志刊登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每晚准时睡觉的孩子,大脑发育更好。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对11178名儿童睡眠习惯与认知测试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他们调查了孩子在3岁、5岁和7岁时上床睡觉的时间及生活规律等。结果显示,近20%的3岁孩子上床睡觉不准时;5岁和7岁时,这个比率分别下降至9.1%和8.2%。参试儿童7岁时接受认知能力测试,内容包括阅读、数学和空间想象力。对比结果发现,3岁时每晚准时上床睡觉的孩子,7岁时认知能力测试中成绩明显好于睡觉没有规律的孩子。
新研究负责人塞克尔博士分析指出,每晚上床睡觉不准时容易干扰孩子昼夜节律,也容易导致他们睡眠不足,进而影响大脑“可塑性”。睡眠不足和不准时入睡都可能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只是影响的方式不同。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准时睡觉的习惯。
摘自《生命时报》陈希/文
平时吃点辣远离帕金森
《神经病学年鉴》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吃辣椒可以有效降低帕金森病的患病风险。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490名新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并将其与644名无该病的参试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吃茄科蔬菜(如番茄、土豆、柿子椒和茄子等)数量越多的人,患上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就越低。这种关系在辣椒中体现最为明显,每周吃两次辣椒的人患上帕金森病的概率降低了30%;每周吃辣椒五六次可使患帕金森病的风险降低大约50%。
摘自《健康时报》聂玮/文
吃卷心菜防肠炎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吃卷心菜有助于防治胃肠道疾病。卷心菜中含有一种名为硫代葡萄糖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肠道消化酶的催化下,可分解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并防止有害细菌的滋生,起到保护肠道的作用。另外,硫代葡萄糖苷还可有效增强肠道的免疫功能,防止慢性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发生。除卷心菜外,紫甘蓝、花菜、西蓝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也有类似的功效。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任爽/文
贫血增加老年人患痴呆风险
贫血和老年性痴呆是常见的老年疾病。两者之间有关联吗?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贫血会增加老年人群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新研究负责人,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和流行病学教授克里斯蒂安·雅夫博士及其同事对2500多名70岁以上的男女参试老年人进行了研究。在为期11年的研究期间,所有参试者都接受了贫血、记忆与思维测试。研究开始时有大约400名参试者患有贫血。研究期内,455名参试者(占18%)患有老年性痴呆。贫血组参试者和非贫血组参试者老年性痴呆发病率分别为23%和17%。即贫血组比非贫血组老年性痴呆危险高出60%。研究人员将年龄、种族、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纳入考虑范畴之后发现,贫血老年人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比其他老人高41%。
雅夫博士分析,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向全身输氧。一旦发生贫血,大脑细胞供氧量必然降低,大脑供氧不足容易影响记忆等认知能力,进而增加患老年性痴呆危险。癌症、肾功能衰竭和某些慢性疾病也会导致贫血。出现贫血应该及时治疗,既有益于改善健康,又有助于防止老年性痴呆。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陈宗伦/文
常耳鸣警惕冠心病发作
很多人认为,老年人耳鸣是常见的小毛病,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经常耳鸣可能是冠心病发作的先兆。据统计,86.7%的冠心病患者耳鸣比心绞痛先出现,这是因为耳蜗对血流量和血液含氧量的感受比一般器官要敏感。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血流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有所降低,这就使得耳蜗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出现耳鸣。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出现频繁、持久的耳鸣,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心血管系统的检查。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任爽/文
手心向上 放松肩颈
许多人做家务时间久了,会感觉肩颈痛。其实手心向上坐着,肩膀自然就会放松下来。不妨每隔l小时坐直上身,将双手手心向上,放于膝盖上,保持3—5分钟,即可缓解肩颈紧张。当双手手心向上坐着听人谈话时,心情放松,更易听得进去。
摘自《江南保健报》林颂凯/文
每日三梳通经络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古人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畅通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人上了年纪之后,体内的经脉阻滞不通,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平时利用梳子,对人体—些关键部位进行梳理,刺激这些部位的经络和穴位,既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顺畅,又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老年人抗病能力。
梳发古代养生家主张发宜多梳,这是因为人体的经脉很多都汇于头部,经常梳头可以刺激经络,改善血液循环,滋养头发,防止脱发,并可缓解头痛,减轻疲劳。每天早上用一把木梳,按xK93K+cNXsYXMc50z0mgeg==照头发生长方向进行梳理,用力宜轻,动作宜缓,每次20分钟。
梳颈在人体后颈部,低头时的颈椎凹陷处,有一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的阳气与督脉阳气汇合的地方,用梳子常梳该穴,可增强体内阳气,提高防御外邪侵袭的能力。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
梳手选一把圆头梳子,在手心上涂一层护肤油,按照先顺时针、再逆时针的顺序,交替梳两手心。每天1次,每次15分钟。手心的劳宫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常梳手心,可以刺激劳宫穴,起到调血润燥、清心泻火、养心安神的作用。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李霖/文
交朋友的好处
据美国《健康》杂志报道,健康与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它能让你收获4个健康益处。
第一,不易得病。一项研究发现,社交关系多样化的人比孤僻者更不易患感冒。第二,睡眠更香甜。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发现,一个人越孤独,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次数就越多。第三,大脑更敏捷。多项研究证实,社交活跃的人,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会降低。第四,寿命更长久。研究显示,拥有广泛社交网络的人,长寿的概率比孤僻者高出50%,孤独对健康的损伤可等同于吸烟的危害。
摘自《生命时报》冯国川/文
去玻璃杯酒印用柠檬
漂亮的玻璃杯里要是有了难以洗掉的酒印,会让人烦恼不已。此时,将柠檬切半,挑去籽儿,然后用柠檬果肉在酒印上来回擦几下,再用水冲洗,酒印就消失了。
摘自《健康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