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先生有一方印章:万物过眼,即为我有。朋友在一个拍卖会上有幸得见,回来后长吁短叹。“我应该拍下来的。”朋友说,“稍一犹豫,就错过了。”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拍下来呢?”朋友说:“因为那方印章太漂亮了,还因为那八个字的意境太深远了。”我说:“既然你能理解这八个字,那么,无论得与不得,这方印章已经是你的了。”
朋友在古玩字画圈里摸爬滚打了很多年,对于得与失,他理解得应该比我透彻。但他说,他虽懂得“万物过眼,即为我有”的道理,但面对真正的好东西,他做不到彻底的淡然。
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两手空空;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同样两手空空。万贯家财,稀世珍宝,不过陪伴我们这几十年的时间。这几十年的时间,我们把它叫作人生。
正是这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会经历太多的诱惑。这诱惑多是物质上的,即“万物过眼”,然太多人对“万物过眼”所采取的态度并非“即为我有”,而是“我要占有”,这正是世人烦恼和痛苦的根源所在。
人类欲望难平,或者说,我们的一生,就是为“占有”而努力的一生——缺少什么,就要得到什么。岂不知,大千世界,无论如何努力,你所占有的,仍然是沧海一粟。
我们所没有的太多:小到一瓶酒,一个别针,一块手表,一件衣服,大到一辆汽车,一栋房子,一件艺术品,一片土地。因为没有,便为之努力,为之痛苦,为之夜不能寐,甚至不择手段。是“占有”占用了我们的时间,耗尽了我们的精力,让我们本该快乐并且淡然的人生,变得慌乱不堪,心力交瘁。
打拼是人生价值最直接的体现,然这与“占有”无关。很多人打拼的目的只为了“占有”——占有金钱、豪宅、权力、地位和他人的赞誉。所以他们痛苦,所以他们占有太多却仍然认为自己一无所有。
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有一个叫克里斯托弗的年轻人,不仅家境优渥,还是私立名校艾莫里的优等生,这样的年轻人,前程似锦。可是大学毕业后,他却毅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将存款全部捐给慈善机构,然后独自去了阿拉斯加,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真正的自我。为了生存,他在农场打过短工,跟别人学过皮革押花,在沙漠里帮别人卖书,并遇到了喜欢他的姑娘。最终,他在雨季的荒野里因饥饿和中毒死去。这故事让很多人极为震惊,他们不理解的是,年轻人为什么要放弃他的财富和前程,而要生活在荒野和沙漠里呢?其实,对年轻人来说,他放弃的财富,仍然是他的财富;他见到的大自然,就成了他的大自然。虽然他没有见过白石先生的那方印章,也没有读过“万物过眼,即为我有”这句中文,但他懂得“得”与“不得”之间的关系。他比很多人更理解“万物过眼,即为我有”的精髓。
“万物过眼,即为我有”,这句话不能给你增加财富,却可以助你减少痛苦。前提是,你得真正去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