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不就医,病情加重今年65岁的黄老伯患有痛风10多年了,痛风发作时总是服用中药或者自己买止痛药吃。近半年,痛风发作很频繁,而且每次持续好几周都不见好转,最终由家人送来医院住院。经检查,黄老伯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还合并高血压,经过3天的治疗,黄老伯的脚痛好多了,但第4天,黄老伯又出现了口角歪斜、左侧手脚活动不灵活等症状,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脑梗死,只好马上又转至神经内科治疗。可见,痛风不仅影响关节、肾脏,它还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尿酸水平降太快也会导致急性痛风发作
痛风是由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在正常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毫摩尔/升,女性高于360毫摩尔,升,就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和成在酸性环境下,尿酸可析出结晶,沉积在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组织,造成组织病理学改变,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肾和痛风石。
然而,有些患者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血尿酸值并不高,仔细问诊,常发现患者测血尿酸之前曾服用过多的降尿酸药物,就诊时造成了尿酸不高的假象。那么为什么尿酸水平正常了,痛风仍然发作呢?原来,尿酸水平突然降低过快,也可引起原来沉积在关节中的结晶析出,导致急性痛风发作。另外,关节局部的损伤如脚扭伤、穿紧鞋多走路及外科手术、饱餐饮酒、过度疲劳、受冷受湿和感染等都可能是痛风的诱发因素。
高尿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急性痛风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多剧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受累,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其次为踝、膝、腕、指、肘关节。
急性痛风发作一般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以后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历时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后复发,多数患者1年内复发,越发越频,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
而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反复痛风发作,最终会导致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关节畸形。
目前已确认高尿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痛风急性发作 应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
痛风的治疗应该同时重视非药物疗法和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是痛风治疗的核心部分,包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长期治疗、定期监测尿酸水平,这些对患者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治疗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控制风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吸烟,都应作为痛风患者治疗的重要内容。
当痛风急性发作时,可口服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用药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并发症,尤其是慢性肾病和胃肠疾病,控制急性痛风发作可能需持续治疗5—7天。这里要强调的是,对急性痛风,低剂量秋水仙碱是有效的,且患者很少出现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而高剂量秋水仙碱疗法已淘汰。
痛风发作大于1次/年 应考虑降尿酸治疗
有如下情况的患者应考虑降尿酸治疗:
①痛风反复发作(>1次/年);②慢性关节炎;③痛风石沉积;④尿路结石;⑤有痛风的放射线改变。
降尿酸治疗一旦开始,则推荐终身治疗,即使没有痛风症状也要终身治疗。
长期使用降尿酸药物不会导致肾脏损害
降尿酸药剂量应从小剂量起逐步增加,最终也可超过常规剂量,以便血尿酸达标。另外,不少药物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同时也能降低血尿酸,如缬沙坦、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等;对于使用一种降尿酸药无效或疗效不佳的患者,可通过联合用药提高降尿酸效果,如促进尿酸排泄药与抑制尿酸合成药联合应用。
有一部分患者担心长期使用降尿酸药物会导致肾脏损害。这些都是误解。一定要在风湿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这样,痛风是完全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