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能使英语课程在实现传授知识的同时又达到育人的目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思想素质教育,联系我国的国情和学生的实际,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挖掘教材中思想性强的材料,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潜移默化地将素质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来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学习的同时,在学好英语的同时,能更多地将德育内容学习渗透,更好地把握住“德”的度。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英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将德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在学习“How do you do?”“How are you?”“Excuse me.”“Can you help me?”“Sorry.”“Thank you very much.”“You’re welcome.”等一些礼貌用语时,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外国人都这样有礼貌,我们就更应该发扬讲文明、懂礼貌的光荣传统,杜绝打架、骂人等不文明现象。
讲到“Mother’s Day”“Woman’s Day”时,提倡为母亲献爱心,帮妈妈做些事,做小家务或沏杯热茶,向妈妈问声节日快乐等;帮妈妈、奶奶、姥姥等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生们情绪高涨,培养了学生尊敬长辈的意识。在讲到“Teacher’s Day”时,让学生知道老师是辛苦的,为了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教育学生在课上给老师送上一份最真挚的祝福,那就是认真听讲、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讲到“Don’t touch it.”“Keep off the grass.”“Don’t spit on the floor.”“Put it in the dustbin.”等句型时,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要爱护我们这个大的家,从我做起,爱护公物、遵守社会公德,做一名合格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做贡献。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语课文比比皆是,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德育的素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学生渗透德育
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具有特别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他们的英语终身学习有益,客观上还影响着其综合品格的发展。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渗透于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
听的方面,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多听的习惯,并给学生传授听的方法和技巧。经常在课间播放英文歌曲,并且鼓励学生每天收听英语广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一些英文电影。
说的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交流中大胆发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因势利导,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读的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对于不准确的发音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鼓励学生跟着录音机阅读,模仿其语音、语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对于写的习惯的培养,教师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板书书写和作业批改,给学生提供书写的榜样示范。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书写,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认真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三、规范使用德育用语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也是教育的本手段。正是有了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提供文明与道德用语的同时,自身也应该使用文明规范的语言。如,可以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来规范和指导学生行为,如,“May I…?(我可以…?)”“Will you…?(你将…?)”“Let’s…?(让我们…?)”等;用禁止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矩行为,如,“Don’t do that(不要那样做)”“It’s not polite(这是不礼貌的)”等。教师还可以用:“I wish…(我希望…)”“You should…(你应该…)”等来表达对他们的期待和希望。另外,还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如,“You are the best one(你是最好的)”“Well done(做得好)”等。又如,当堂抽查家庭作业时,我会让没做完的学生自行起来并告知原因,如果遇到不诚实的学生,就会说:“I like honest students”,让其明白立场。教师要注意尽可能少用生硬的语气劝诫学生,而代之以比较委婉的方式。使学生在得到尊重时学会尊重他人,又在无形中贯穿德育。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灌输德育理念
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使学生得到知识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2 Food and health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自编“I like…”和“I don’t like…”等各种情景对话,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挑食和厌食”的素材表演,增强他们对食物健康与否的认识,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学生在学校接触真实英语的机会非常局限,他们语言学习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所以我们决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能认为教学任务完不成,而随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许多丰富的口语练习,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组织并设计好Work in pairs.Group 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种口语活动,创设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对话,如,起居、节假日、生日聚会、拜访、打电话、看病、购物、游泳、体育活动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有的学生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课前势必去积极准备,把生活引入课堂,再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这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英语,锻炼英语,突破口语屏障。
通过上述方法不仅使学生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感受到很多现实生活的相关教育。同时教师可用励志格言、幽默和笑话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痛苦和压力,缓解学生的疲劳,让他们在艰难学英语过程中感到快乐,从而淡忘了学习所带来的紧张和疲劳。如,在教学枯燥的音标时,就可以加入一些相关的方言笑话,让其认识到语言标准的重要性。
五、利用英语课堂活动的延伸,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课外活动可采用与课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就课文进行活动。如,快速阅读、复述口述、口头表达、背诵段落及课文。此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2.配合课文的活动。如,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指人依照他自己的角色来行事,如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便是在扮演他自己的角色,也指模仿别人的角色来行事,如,老师不在,学生干部代替老师管理班级,也是一种角色扮演。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也常常产生神奇的力量。一位对外语不感兴趣,学习外语消极被动的学生,一旦扮演外语课代表的角色,很快就会产生与外语课代表身份相符的行为模式,学习外语的态度,就会显得格外认真和努力,甚至外语的成绩也会显著进步。3.延伸课文的活动。如,日记荐评、办英语小报、英语角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实际操作中活用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六、提高自身修养、为人师表,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为此,教师应具有很高的素质和修养,正像《礼记》中所说的那样:“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在授课时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教师的整体形象。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形象会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教书育人,离不开言传身教。言传身教是教书育人的最基本要求。言传和身教相结合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综合效果。所谓言传就是教师通过有声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在课外进行辅导,都是不同形式的言传。所谓身教,则是教师以自己的形象和行为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和感染作用。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言传和身教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而教师的行动则是无声的语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结合,言传晓之以理,身教导之以行。为此,教师一方面要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用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的真正内涵,学习英语文化中优秀的品格。
英语教师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融入教材,除了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和较强的德育能力外,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