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在习惯的起点上

2013-12-29 00:00:00郑立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3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习惯的重要性。无独有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道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说:“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小学生如果养成了好习惯,那个好习惯有可能会成为他终生发展的基石,从这个角度来说,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作为一所窗口型实验小学,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把培养学生的优良的习惯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来抓,稳步推进,取得了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专家赞誉的效果。

一、发端于一个小细节的大规模探索

自宫海燕校长上任以来,她就经常一个人来到各个年级组、备课组去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悄悄走进教师的课堂去了解教师的教学常态,走进学生的活动中去了解孩子们的愿望和喜好,从教师的一言一语中汲取管理的智慧,从学生的一蹦一跳中与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2009年的某一天,宫校长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这时候,临上课还有三分钟。但大部分孩子都在玩,仅有极少数的学生做好了上课前应该做好的准备。宫校长又走到另外一个班级,情况还是和前一个班级没多少差别,她接着看了几个班级,也仅有三四个班级的教师组织学生做了一些课前准备。虽然课前准备是一个小细节,但这样一个小细节如果处理不好恰恰会影响一节课、一个活动,甚至积少成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从这个比较“后怕”的思维出发,宫校长悄悄地做了一个关于小细节的调查。调查的数据显示,很多学生没有注意课前、早晚洗漱、集会等小细节,没有养成做好课前准备、早晚刷牙、餐后漱口、集会守时等良好的生活小习惯。而很多教师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中很少主动地去渗透这些对学生将来发展具有不可估量作用的内容。

当宫校长把自己的调研情况向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汇报结束后,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学生学习重要,这些小细节没必要去费力抓;有的认为,小环节有大作用,应该好好地抓;有的认为,学习习惯是首要的,应好好地抓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但大部分与会教师在那份翔实的调研报告前还是选择了支持进行“注意小细节,培养好习惯”的探索。自此,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好习惯养成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但是,拉开帷幕并不意味着好习惯养成工程能够正式实施,毕竟学校在这方面没有先例可循,烟台市内的学校也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实验小学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住每次“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向参观的每个学校学习,向观摩课的每个教师学习,同时,面向教师、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提炼出与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好习惯,具体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习习惯,二是生活习惯,三是行为习惯。每一部分由几项核心习惯组成,共计18个好习惯。其中学习习惯具体涵盖了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读写习惯、整理习惯、阅读习惯、研究习惯、作业习惯;生活习惯涵盖了餐饮习惯、锻炼习惯、卫生习惯、作息习惯等;行为习惯里涵盖了勤俭习惯、劳动习惯、交往习惯、集会习惯、交通习惯、仪态习惯等。其中在不同的年级里重点养成不同的习惯,其他习惯全学段兼顾。

2010年5月,“好习惯工程”正式启动。随着好习惯培养系列活动的实施,它已经成为实验小学一个响当当的特色。

二、让教育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散发花香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验小学这个领域中,好习惯养成工程已经突破了单纯的空间和时间体系,贯穿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1.让墙壁说话。把好习惯工程所涵盖的三大方面、18个习惯内容融入墙体文化的设计中,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歌与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每个学生在经过每一个楼层、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时,都能时时提醒自己,熟记习惯内容,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2.用标语唤醒。走在校园内,楼梯、走廊、卫生间、操场的垃圾箱上……随处都能看到关于养成教育的温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卫生间应该是最干净的地方,不是吗?”温馨好记又警醒人,让学生随时随处都能在温馨提示下自觉检查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3.用榜样引导。身边的榜样才更能激励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才更能让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学校每月都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文明星”“卫生星”“读书星”“学习星”“作业星”等“明星少年”,并在“文化墙”、学校网站、家校交流空间中展出,为其他学生做出表率。

4.用童谣强化。积极发挥童谣作为劝导性软制度的作用。组织学生收集、精心编撰有关好习惯养成的童谣,如《安全歌》:过马路,眼要明,一路纵队靠右行,两边看,红灯停,绿灯亮了才能走。拐弯处,莫急跑,以防对方来撞倒,夜晚走路更小心,不碰墙壁不碰钉。组织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快乐诵读中不断感知、逐渐内化,在朗朗上口中实现引导、强化学生的习惯养成。

5.用艺体滋养。学校开设了儿童画、书法、剪纸、科技小制作、电脑维修、百拼电子、舞蹈、健身操、武术、跆拳道、高尔夫球、声乐、大合唱等30余个活动小组,让学生从小与艺体结缘,使其人人有特长相伴,广泛培养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同学们每天与琴棋书画如影相随,审美习惯、想象习惯、欣赏习惯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养,形成了“内涵发展、稳中求进、追求卓越、行胜于言”的新格局。

6.用评价引领。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将“好习惯工程”的养成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并列为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指标。为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成立了好习惯PK营,并设计了18种精美的好习惯卡,凡累积够一套好习惯卡的同学,可持套卡到“好习惯阳光PK营”办公室登记,兑换“一星级好习惯少年”证书,“一星级好习惯少年”可持套卡和证书兑换“二星级好习惯少年”证书,依此类推。凡被评为“五星级好习惯少年”的学生,学校将授予“金星少年”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章,进行隆重表彰。

三、图书跳蚤市场与学校特色办学

来到操场,真是人山人海,书本也是应有尽有,好似人间的乐园、书的海洋。坐在地上,挂上招牌,还有我昨天晚上做的抽奖活动,本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可我们这里却空无一人。我鼓足了勇气,大声喊道:“换书有奖啦!换书有奖啦!过了这家没这店了。”没人回应,我有些脸红了,但仍然喊叫着,终于有人来了。而对面的“书店”又说:“新书新书,漫画大全,快来看啊,以一换二。”我的“顾客”又跑过去,我拉住他,说:“你只知道漫画吗?你只知道玩吗?不想有成就吗?那就放下漫画,拿起文字书,做一个文学少年吧!”他心动了,我趁热打铁,利用我的口才,做成了第一笔交易。随后,“顾客”越来越多,我和“店员们”都笑开了花。

这是从实验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日记中摘抄的一段关于图书跳蚤市场的描写。

为了使学生们养成交换读书、共享知识的阅读习惯,实验小学于2010年6月开展了“图书跳蚤市场”活动。活动最初开始只是一种纯实验性的探索,由各级部自行策划,分别以级部或班级为单位在操场和教室摆设自己的售书摊位,鼓励学生们推出独特的推销手段,让手中休眠的图书在同学中流动起来。但随着第一届的成功举办,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种共享知识的方式,正如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写的那样,“图书跳蚤市场可以把自己看过的书和别人看过的交换,既不用花钱,也能得到自己喜欢的书,在分享书的同时也锻炼了口才,交了朋友,我们很喜欢。”目前,这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的图书跳蚤市场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并已经成为学校的招牌,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一种诠释。

其实,类似于这种招牌的活动还有很多,如,读书考级、学生科技发明制作讲堂、传统节日大家谈等一系列活动,无不是从“关注小细节、培养好习惯”入手,促使学生成长为“宽基础、厚底蕴、多才艺、广见闻且具有良好习惯的阳光少年”。随着“好习惯工程”的深入实施,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校、省级科普示范校、省级电教示范校、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省字号的荣誉,一大批学生从各类大赛中脱颖而出。

当然,正如宫校长所说,进行“好习惯养成工程”探索并不是为了创特色、创品牌,而是为了促使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做好准备———这也是对“不输在起点上”的一个很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