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字诀”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

2013-12-29 00:00:00梁海东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3期

2012年,阳山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实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的原则,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长效机制为保障,以学校布局调整和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强和改善教育教学管理为途径,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程,全面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用好“转”字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为了强化全县广大教职工的从教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施行素质教育,阳山县教育系统着力开展“正风”行动和“创先争优”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正风”行动。根据阳山县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暨开展“正风”行动的要求,教育系统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题讨论、实行专项检查等一系列措施,深入治理“慵懒散软”行为和开展“正风”行动,促使全县教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全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阳山县教育系统开展了公开承诺、领导点评、落实整改等工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核心任务的推进过程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的水平,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持续、稳步、健康推进。

三是大力实施强师兴教工程。结合“正风”行动工作要求,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根据县“十二五”教师培训规划,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2012年,全县落实教师培训经费48万元,培训教师9482人次;通过公开招聘教师,进一步充实了农村教师队伍。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3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被评为“清远市模范教育工作者”、“清远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清远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清远市优秀班主任”共16人,“清远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2个。

二、用好“抓”字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阳山县制订并完善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和《阳山县中小学校长教学质量目标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激发中小学校长狠抓教学质量,促使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有突破性提高,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优秀的局面。

一是抓思想,转观念。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的重点,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阳山县教育系统先后召开了以“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促进我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为主题的全县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教研工作现场会,为学校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思路,强化质量立校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观念。

二是抓教改,提实效。充分发挥教研室“策划、管理、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学视导、教育科研、教学竞赛等一系列活动。1.加强学习培训。2012年,先后派出了38名教师和教研员到番禺、广州、佛山和重庆等地进行培训学习,并组织304名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和出版社举办的义务教育学科新课标、新教材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2.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掀起了教研教改新热潮。重点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改革、外出教学观摩、教研开放日和送教下乡活动,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研讨交流的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3.抓好省、市、县三级立项课题的申报工作,积极引导教师向县以上教育科研部门申报立项科研课题和开展研究。2012年,全县科研课题研究取得喜人成绩,其中,有3个市级课题通过结题验收,2个县级课题通过结题验收,有5名教师的市、县级立项课题荣获“香港育苗行动李荣基教育基金”奖。

三是抓考核,强责任。根据《阳山县中小学校长教学质量目标考核办法》和《阳山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教育局对各校提升教学质量、绩效考核等工作进行了综合考评,落实相关工作责任,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推动全县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2012年,全县高考、中考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是抓德育,强品行。牢固树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切实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开展了建设书香校园、校园艺术节、校园科技活动、校运会和廉洁文化进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加强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选送或组织了370多名德育副校长、班主任参加了各类德育工作培训,开展了全县中小学、职校教师德育论文评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除了抓好常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外,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举行“网上祭英烈”、学习陈贤妹先进事迹等德育实践活动和以“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为精髓的广东精神宣传活动。

三、用好“创”字诀,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阳山县自2010年冬季启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以来,以“创强”为抓手,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一是制订了《阳山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提出了“2012年至少创建8个以上省教育强镇(乡),把全县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县;到2014年,全县余下的乡镇力争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基本实现阳山教育“优先、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是召开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创强”工作。

三是及早开展查漏补缺,邀请省市专家现场指导。

四是取长补短,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创强”经验。

五是全员参与,全力抓好具体工作落实。通过上述举措,阳山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县大部分乡镇已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四、用好“推”字诀,构建教育发展格局

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阳山县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学前教育、民办教育及特殊教育等为突破口,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逐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阳山县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布局调整,根据清远市政府《关于调整清远市中心区域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布局的决定》和《清远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布局调整方案。2012年度,全县撤销薄弱小学14所,撤高留低村级小学19所,农村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为缩小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阳山县以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网络,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建设。规划至2014年底,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都建成为规范化学校。

三是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一方面,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2012年,阳山县改建或新建幼儿园6所,增加1020个标准幼儿学位。另一方面,努力完善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使其达到规范化幼儿园标准。2012年,阳山县有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列为省、市教育民生实事工程,并以此作为契机,努力改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四是推动民办教育发展。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大力为民办学校争取专项资金和加强民办教育管理。2012年,新建民办幼儿园1所,迁建2所,增加幼儿学位700个;争取到省民办教育专项资金7万元,促进了阳山县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

五是推动特殊教育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残疾学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阳山县新建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并通过网站、电视台等媒体,加强特殊教育政策和招生信息的宣传,吸引残疾学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完善了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服务体系,在常住人口4万人以上的乡镇建设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课室,为农村残疾学龄儿童随班就读创造良好条件。按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规划,启动了联合社会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集中一起异地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