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学校里总有一些不太听话的班主任,那些不听话的班主任总让一些领导感到特别恼火。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见一些校长针对不听话的班主任大嗓门、横眉立眼、拍着桌子骂人,甚至引发激烈的争辩与冲突。诚然,从领导的角度来看,不听话的班主任难免影响工作上的积极配合,影响管理措施的全局性实施与推进。但是,那些不听话的班主任表面上的叛逆并非完全代表着工作实质上的对立,更不能全部意味着管理革新的阻碍,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听话呢?除了极个别教师跟领导闹情绪、性格倔强、自高自负等情况外,更多的不听话的班主任是因为他们不服领导的“话”,或者他们心里有“话”,也就是说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有个人的思想,所以不盲从。因此,如果从班主任角度来看,那些不听话的班主任往往并非庸师,而是有个性、善思敢为的人。
一、最温柔的女班主任也发火了
某校一位领导,心直口快,性格火辣,提倡管理“严”字当头,对学生当骂则骂,当罚则罚。在该领导的影响下,很多班主任便成了严父严母,以铁腕手段治班。但是,总会有班主任依旧按照自己的招数管理着班级,当骂不骂,当罚不罚,而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一次,该领导走进某办公室,和在场班主任谈到某某班级好某某班级差的时候,边开玩笑边当真地说道:“我一直认为,不严的班主任就不是好班主任!”大家嘻嘻哈哈地应承着他,他又一本正经地重复道:“真的,我总认为,不凶的班主任就不是好班主任!”“你以为你很了不起吗?”该领导话音刚落,一个温柔的带着怒火的声音突然响起,格外刺耳。大家循声望去,竟然是最温柔的一位年轻女班主任,所有的笑容都僵在脸上,尤其是那位领导,相当被动,尴尬中嗫嚅着,最后辩称道:“我又没指名道姓说你,你急啥呢?”女班主任回敬道:“正是因为你没指名道姓,所以你就是在说每个班主任。你以为凶才是班主任的本事,那街上的流氓地痞比你更凶,不是更佳的班主任人选?”该领导闻言,哑口无对,赶忙悻悻离开。
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治班管理风格,这种风格源于自己的性格和管理理念以及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不管是疾风厉雨的铁腕,还是和风细雨的爱抚,只有渗透入骨子里,方式才会转变成能力。所以,该领导仅仅从个人角度出发便下了一个武断的结论,难免有人不听话,即使在那些表面依附的人中又有多少人正在心里使劲抵触呢?事实上,同事们都知道,那位不听话的女班主任尽管对学生不发火,不惩罚,但是她班的学生都很喜欢她,都很信服她,纪律与成绩都很好,不像有的“严”师班上,师生矛盾尖锐,而且问题不少。你说,对学生从不发火的班主任对领导发火了,谁最应该深思与反省?
二、老班主任允许学生带手机
某校严厉禁止学生带手机,从学校领导,到中层部门政教处,再到年级部门,大会小会都强调。绝大部分班主任是雷厉风行,一旦发现学生带手机或者在校园里使用手机,便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方式处理,有的暂时予以收缴,承诺毕业时归还;有的请家长来领取;有的罚学生写检查,作保证……但是,有几位老班主任却不听从学校这一套,他们允许学生带手机。这事很快被领导察觉到了。有的领导批评道:“学生带手机的危害很大,很容易让学生形成炫富心理和相互攀比心理,再说,大部分班级都在执行学校的禁手机令,如果有个别班级不执行,也会影响和动摇其他班级的执行力度和决心。”没想到,领导批评的理由更让老班主任反感,他们当即反驳道:“你们虽明令禁止,但是令行禁止了吗?学校禁来禁去,班主任与学生的矛盾有多大,知道吗?有的学生,教师收缴一部,又去买一部。有的家长,孩子的手机被教师收缴了,于是到学校从教师手里拿回去,在家里又递给了孩子,为什么呢?有的家长说得好,孩子要是遇到什么事情,可以迅速联系到父母和老师,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迅速联系到孩子啊,手机有什么不好呢?”有的老班主任更不客气地指出:“学校对待手机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做到对症下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不是学生能不能带手机的问题,而是如何使用手机的问题。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在瞎指挥,谁听话谁就费力不讨好。”据老班主任介绍,手机的问题也并非仅仅停留在允许学生带的层面上,更应该引导学生接受使用的合适时间与方式,正确理解手机的“信息交流”的作用与意义,明白手机与财富、身份和地位没有必然联系的道理。老班主任的招法,赢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赢得了学生的好感与尊重,师生与家校关系和谐。与学校一味禁止相比,老班主任的方法充满理性与人性,而且与时俱进,难怪他们不听话!
三、拒绝让谈恋爱的学生请家长
某校一位值班领导在校园僻静角落里撞上一对手牵手谈恋爱的男女生,当即大发雷霆,立刻打电话通知班主任到场协助解决。该班主任到场后,值班领导要求班主任立刻通知双方家长到校解决,班主任却纹丝不动,对领导说:“还是先让我来处理吧。”这下让领导更加发火,当着学生的面批评道:“你处理有什么用?让家长来把孩子领回去教育反思!”班主任也较上劲了,回敬道:“家长领回去又怎么样呢?直接让家长领回去,这不意味着我们对问题的逃避吗?这不意味着我们把责任直接推卸给家长吗?”“那你自己看着办吧!”领导气哼哼地丢下一句话便走了。班主任转头对两个学生讲:“你们谈恋爱我不反对,但是,你们今天必须回答我两个问题,你们到底爱对方什么?对方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值得你去爱?”刚才被值班领导吓得直哆嗦的两位学生,亲眼看见了班主任在领导面前对自己的袒护,早已心怀愧怍与感动,自知有负师恩,非常配合班主任的教育与开导。后来班主任向他们表明自己的观点:“爱无罪,爱一个人没有错,但是如果不把握好爱的时间、地点与方式,这种爱就值得我们反思。”一段时间里,班主任随时紧密关注着两位学生的动态,最终让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做一个金子一样的人,即使被丢弃在沙堆里,也会被人一眼发现;如果是沙堆里的一粒沙子,就没有被爱的价值!”那以后,两位同学把对对方的好感藏在心里,心怀抱负,发奋学习,后来双双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终成眷属。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有的教师一冲动就让他们请家长,请问:此前你是否尝试过其他的教育方式?请家长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在班主任凭一己之力难以处理解决的前提下,最后一招才应该是请家长。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就请家长,实在草率,久之,则学生反感,家长无奈,问题反倒更成问题。
五、质疑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方式
某校一位领导很赏识一位优秀班主任,曾经在会议上对该班主任的一个教育案例大加赞赏。据说,该班主任把一位违纪的学生叫到办公室,伸手就给了几个巴掌,学生一下子给打愣住了。该班主任问:“你说,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学生回答:“你打了我。”该班主任高声质问:“我打你了吗?嗯———”学生赶忙改口:“没有,你是在教育我……”这个教育案例遭到了很多班主任的质疑与反感,可领导为什么赏识有加呢?据说效果很好。也许效果确实好,学生从此再也不敢有所造次了,但是,这是因为学生害怕教师打,还是由于内心自我唤醒的缘由呢?再说,教育应该充满智慧,严父型或者慈母型的班主任早已过时,当今教育的使命之一,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独立的人和有思想的人。只有学生有思想,会思考,他们才会真正一天天地长大与成熟,从而学会自我规划与期待。回头再看那位班主任的做法,在师生的问答交流中,人格上可以说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低低在下,无智无慧,教师问得幼稚,学生回答无趣,长此以往,造就的恐怕不是有思想的人,而是习惯于逆来顺受的平庸之辈。很多班主任感慨道:“这样去对待学生,也太无聊了吧!打人骂人的事,是最简单的事,教育有这么简单吗?”
作为学校领导,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阻力,尤其是面对不听话的班主任时,首先应该想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听话,也许正是在这种反思中,学会了更新观念,变换思维,改进方法,从而提升教育管理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