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三元色”

2013-12-29 00:00:00焦志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12期

体育课与文化课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与文化课同样重要,同样要求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艺术化。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从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呈现出红色、绿色和黄色“三元色”。

一、红色———让学生积极向上

小学体育课,不仅要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每一节体育课,都应该有德育教学的目标,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勇敢顽强、团结进取。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正确面对竞争与合作,是落实德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进行体育项目或者游戏比赛时,难免会出现碰撞、跌倒等现象,这时学生一般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甚至中途打退堂鼓。当我遇到此类情况时,便告诉学生,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在比赛中应发扬风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善于从自身角度寻找原因和不足,多做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才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19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在他著名的《体育颂》中写出:“啊!体育,你就是正义,在你身上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正合理……”作为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我们的学生在对抗中不失礼貌,落后中不少掌声,胜利中没有自傲,课堂上学生看中的是互助,是团结,是友谊,课堂气氛和谐融洽,不少观摩过我的体育课教学的领导和同行很赞赏。

二、绿色———让学生活力四射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体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让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动起来,体育课才有魅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要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体育课堂生龙活虎、张力无限。

小学阶段,广播操、武术、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不仅对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骨骼和器官的生长发育都有好处,而且对学生身体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度等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注重体育教学内容全面性的基础上,还特别注重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拓展。由于我有良好的武术根基,学生对武术也很感兴趣,于是我便将此项目作为日常体育课教学的“保留曲目”,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在我的努力下,我所在的学校被评为县“体育办学特色学校”,学生在各类比赛中斩金夺银,学生武术更是成为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压轴表演。

三、黄色———让学生享受快乐

黄色,代表胜利。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胜利”并非只代表比赛中的第一或第二,它其实是一种快乐体验与享受,德国体育教学专家海克尔得出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一是出汗,二是笑。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即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快乐体育”。所谓“快乐体育”,它是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

记得在一节公开课上,内容是篮球对抗教学,我先请校篮球队的几名队员组成两队,分别命名为“公牛队”和“爵士队”,他们精彩的投篮让学生中掌声和叫好声一片。然后,让学生正式进入教学环节,刚才的比赛情绪极大地感染和调动了学生,学生在争抢、运球和投篮中,笑声不断,他们那种个人突破、团结协作的认真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也从他们的笑脸上感到了体育课给他们带来了快乐。

其实,体育课应该是快乐无限的,不应该为教学而教学,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而应该为学生享受青春和享受快乐而教学。让积极向上、活力四射、享受快乐应该成为精彩课堂的“三元色”,让体育课堂教学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