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看书读书,离不开看电影电视。特别是我们中学生,看书读书就是我们一天当中的主要事情。当然,人是需要休息的,看书读书累了、困了,也许会放松放松,会看看电影电视。不管是看书读书,还是看电影电视,都会有感想、感悟,当然也不免有心灵的触动。在你的生活中,对你触动最大的是哪部书哪篇文章或哪部电影电视呢?请你就此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800字左右,不能写成梗概式的故事,不得套作或抄袭。
【写作点拨】
此题没有规定是写哪一部书、哪一篇文章、哪一部电影电视的读后感或观后感,所以,只要是对自己触动大的书、文章、电影、电视都可以写,都在范围内。
读后感、观后感的写法完全一样,二者在体裁上都属于议论文,因此,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见解。
写好读后感、观后感最重要的两点如下。
第一,不管有多少内容,都最好选取其中的一点来感读。
试想,一本书、一部影视,内容很多,可感的地方也很多,不能什么都感,如果什么都感,分散了精力笔墨,结果就什么都感不好。
古人云:“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成功的经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是最明智的。一是就特殊对象来说,中学生的学识和笔力毕竟有限;二是就写作的一般原理而论,这样更有利于突出中心,求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篇古文,笔者多次教读,也多次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笔者从多次批改实践中总结,发现80分以上的好作文,竟然100%都是选取一个侧面来写的。比如陈非同学写的《忠言一定要逆耳吗?》、陈雪莹同学写的《偏听偏信者败》两篇90分的作文,都只选取了一点来发感想,两文的显著特点是:观点鲜明,论点突出,说理深刻,言简意赅。而有的同学则贪多求全,甲乙丙丁“感”了一大串,文章空洞浮泛,成了“裹脚布”式的劣品。
笔者也向以上两位写得好的同学问询过,他们均表示,他们在文中所写到的事例,都是他们所亲历亲闻的。如陈雪莹同学说她叔叔是个成功的商人,在成功前,就亲历过只听一方意见签下价值50万人民币的合同而惨败的事。而且两篇作文都写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事例,这些事例都或多或少地透露出现代生活气息。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看来,这两个学生不仅明白了“写一点”,而且还懂得“怎样选取一点”。
此外,写一点,不仅可从原文的思想方面提取(这无疑是主要的),亦可从文章的艺术上来着笔。例如,写上文的读后感时,有的同学就结合自己写记叙文的有关得失,取该文“点面结合”的选材特点来写自己的学习心得,对症求药,要言不烦,恰到好处。
因此,结合实际写一点,委实是同学们初学写读后感的要决。
第二,一定要展开联想,联系现实生活来写。
因为没有“联系”“联想”便没有“感”文。前面说过,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其基本写法,大抵与议论文同。首先,由于“感”来自“读”,一般开头应简要地写出“读”的内容,或概述,或引文,从而提出自己的“感”——即文章的论点。只是对原文的叙引切忌过多,否则,就易使文章失调,犯喧宾夺主的错误。这开头,大抵为文章的“引论”部分。接着,就自己的“感”,开展联想,叙事说理(或兼以抒情),对所“感”予以论证:此即文章的“本论”。最后,紧扣所“感”来结束全文,那当然就是“结论”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