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3-12-29 00:00:00陈慧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10期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简单的认读和机械的抄写等教学方式,是制约学生课堂识字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信息技术,使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教学方法更灵活,学生学习体验更鲜活,师生互动渠道更活泛,是提升小学低段课堂识字实效的重要举措。

● 用信息技术,激活识字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水乡”、“烟波”、“归舟”等词语教学时,可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舒缓、美妙的音乐中,欣赏“水乡”的绮丽,“烟波”的浩渺和“归舟”的恬静。这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为学生在识字和生活间架起桥梁,让原本凝固的生字词,因生活变得多彩、灵动与鲜活,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2.穿插游戏,调动识字情绪

思想家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在识字过程中,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各种游戏引导学生,使学生感受识字的快乐,把识字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识字实效。例如,教师在进行“小猫”、“小狗”和“小鸡”等小动物之类的字词教学时,可应用信息技术,把“狗”、“猫”、“鸡”等生字,制作成带有图片或动画的字词卡片,并配上相关动物的叫声。在识字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小动物叫声”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识字情绪,提升课堂识字实效。

3.演示视频,点燃识字热情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应当特别注意用直观教学法发展儿童的感官。”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演示,能点燃学生的识字热情。例如,在教学“呱”、“哇”、“咩”等表示声音的生字时,教师可先演示动物游戏的画面视频,让学生边听动物的叫声,边模仿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并加上动作表演,最后出示要学习的生字。当学生看到视频中形象逼真的画面,听到视频中轻快优美的音乐,他们的注意力会很集中,课堂识字的实效也能很快得到突显。

● 用信息技术,巩固识字效果

1.出示声旁,繁衍新字

形声字,一半表音、一半表意,成为创造汉字的主要方法。现代汉字中,90%以上都是形声字。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出示声旁、繁衍新字”的办法,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例如,“青”字教学。教师可先出示“青”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另一字。在多媒体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新字,电脑将给予鼓励。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接着以声旁“青”繁衍出“清、晴、情、请、睛”等字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编写“识字小韵语”,如“日出天气晴,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用心办事情,来客要说请,从小讲文明”。这样,不仅讲明生字的字义,还揭示了字形表意的特点,既扩大了学生识字量,又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比较字行,辨析明义

汉字字形相近,是学生产生别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比较形近字,是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比较字形和辨析字义,也是巩固学生识字效果的重要举措。例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识字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再利用多媒体闪动偏旁“口”,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是“氵”旁,闪动“氵”,再让学生组词。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喝”字还是“渴”字。这种应用信息技术,由图到字,再到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展现规律,突破难点

应用信息技术,呈现汉字规律,也是巩固识字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出现较多的是象形、形声、会意字。在上万个汉字中,象形字只占200多个。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遵循先象形、指事,再会意,最后形声的规律,做到把形声字教学,建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例如,在进行《口耳目》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把“口耳目、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等象形字排列整齐,再让学生体会象形汉字的规律。最后,拓展以象形字做偏旁部首的合体字,扩大识字量,增强识字效果。

● 用信息技术,提高写字质量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识”离不开“写”,“写”也离不开“识”。“识字”是“写字”的基础,“写字”是“识字”的深化。只有建立在写字基础上的识字教学,才是科学、高效的。

1.呈现字形,把握汉字的要点

颜真卿说:“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由此看来,提高学生“写字”质量的关键,在于对汉字“字形”要点的把握。特别是“点、横、竖、撇、捺、折”等基本笔画,更是提升学生“写字”质量的关键。

信息技术,把汉字写字要点的直观化变成现实。从基本笔画、到汉字笔顺,到间架结构,最后再到“田字格”位置等写字要点,信息技术都可以做到最直观的呈现。例如,横(“一”)的书写,通过信息技术的动画演示,呈现“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的特点。帮助学生感悟“横平竖直”不是绝对的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最后让学生整体感悟:写字过程中的每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过程,都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火柴棒。

2.示范书写,强化笔顺的意识

笔顺,就是汉字笔画的先后顺序。错误的笔画顺序,不仅影响汉字的书写质量,还影响汉字的书写速度。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小学生汉字的书写,是“画”、“拼”或“凑”,而不叫“写”。例如,“写”字的书写,字的重心学生往往明显向右偏。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是“秃宝盖”下面的“与”书写不规范所造成。学生先写“竖折折钩”,且“竖”对着秃宝盖正中起笔,然后再写第一横,此时的这横只能朝右占格。因此,“写”字重心不稳,看起来极不协调。此时,如能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演示,便可让学生很快明白“与”的正确笔顺先写“横”,也可以避免“写”字重心右移的问题。

3.展示成果,获取成功的体验

美国地质学家林格伦说:“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成功体验,是一种积极心理体验,是学生达到预期成果,得到认可的满足心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每个笔画到整个汉字,学生每次正确的书写,都能成为学习成果。学生识字学习的每一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示范和对比作用,都可以让学生在模仿和探究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例如,“写”字重心右偏的不足,如果不通过信息技术的直观手段,学生就很难发现问题,更不容易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对比中,获得茅塞顿开的感悟与体验,信息技术功不可没。

让识字教学“活”起来!“活”于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活”于学生鲜活的学习体验,“活”于师生活泛的交流渠道。在信息技术全面推广的教育发展新时期,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低段识字的实效,还能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识字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