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现代化是学校发展的方向与愿景,在现代化这个动态与渐进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本文从基层学校个案分析的视角,论述了以信息化为抓手促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策略与途径,并提出了进一步实践探索的行动计划与指向。
关键词:信息化与现代化;必要与可行;策略与途径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地处以盛产红菱莲藕而著称的水乡斜塘镇区,是一所按现代化标准构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09年底顺利通过园区“达标升级”考核评估,率先由一所乡镇所属的农村学校升级成为园区管委会的直属学校。鉴于信息化社会和教育规划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鉴于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逐步到位与不断更新,鉴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教育均衡、资源分享、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教育管理以及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显著功效,学校立足区域管理的背景,选择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引领学校教育升级转型,积极探索和实践园区智慧教育。
● 提升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是学校现代化内涵建设的首要动力
1.组织保障,科学管理
学校从2010年起正式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和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组员的信息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重点围绕软硬件投入与信息化效能提升两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实践。
2.深入调研,科学规划
2010年,在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学校适时制定了“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发表于《苏州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四期),详细规划了学校下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并纳入莲花学校“十二五”发展整体规划加以统筹实施。
3.领导率先,榜样示范
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信息化领导力,全部通过教育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核,一名为苏州市信息化能手,一名为苏州市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750e4f84929ce77b610f91b2cd80c9e3优秀学员,一名苏州市信息化先进个人,并在教学、管理、师训与科研等方面率先垂范,有力保障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效推进。校领导从2008年即开始率先在苏州市教师培训网开设概念图在线培训课程,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影响。2013年4月,我校论文《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获园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评选一等奖,苏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提名奖。
● 建设数字校园是支撑学校现代化内涵建设的基础保障
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始终是硬件投入与软件提升并举的一个过程,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常常各有侧重,学校的信息化之路以“达标升级”为标志,大致可分解为两个阶段,“达标升级”前侧重于信息化硬环境的改善,而“达标升级”则侧重于提升办学信息化的软实力。
1.创优信息化硬环境
自2003年办学以来,随着政府对学校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学校办学内涵的逐步提升,目前学校共有计算机465台,网络环境下学生用计算机292台,生机比为6.5:1,供教师独立办公使用的计算机数与教师数之比超过1:1。班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且实现了班班通,并能常态化使用,使用比率超过90%。
2.提升信息化软实力
学校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加快了软件更新和应用的力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化图书、学籍、资产、财务、人事、档案等管理软件,以提高部门工作信息化绩效;另一方面本着引进与自主开发并举的策略,以信息化为平台,依托RTX即时通信平台,IMO虚拟办公平台、动易网站管理平台、Wiz知识云管理平台,FTP备课资源共享平台和Moodle课程管理平台,积极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与管理系统,走网络化、智能化管理道路,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更加低碳、科学和高效,初步达成了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加速了推进“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建设,2013年1月学校获评“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1.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师训实践
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信息化背景下整合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实践研究,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师训实践。不仅每年寒暑假都开设以信息技术为专题的教师培训,而且每学期还会通过有针对性的领导报告、专家培训、示范教学、评优竞赛、主题论坛、资源建设、读书交流、参观学习及市级以上远程互动培训等活动,积极引入并推广饱含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Blog、Wiki、Wiz、Moodle、Inspiration/Kidspiration(概念图)、电子白板等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以及国内外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自我反思、网络研修、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等行动研究。而且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方式和专业发展途径,尤其是依托Moodle平台的校本化网络课程体系初步形成,精品化校本信息资源正在动态化、生态化生成,逐步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共发展的教师网络团队文化;及时启动了校本化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能力初中高三级的培训课程,辅助以考核、激励等策略,引领科研、实践与教师发展的同步深入,立足点面结合,分层递进,整体提升。
2.以创新应用与研究反思为核心,推进课堂的高效整合
围绕“整合教学”和“高效课堂”建设,学校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无论是青年教师亮相课,还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均要求教师们能够辩证、理性地看待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适时、适度地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和资源,高效率达成教学目标,进而不断提升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能和学能。
为进一步引领教师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效整合,学校又制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启动了校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竞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与引领作用。
●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走向展望
教育信息化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需的,这已成为全体莲花人的共识。但对照《莲花学校“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学校还有许多功课要做。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展望未来,应在以下几方面着重做努力。
1.推进新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基于概念图和电子白板等新整合平台的教学实践有待深入。学校将在前期培训和达标考核的基础上,启动基于概念图和电子白板优秀课件的征集评选活动和公开课展示,并结合专家培训、读书活动、网络课程培训和整合论坛深入推进。
启动基于PowerPoint的深度整合实践。引入了套装软件,实现与PowerPoint的无缝嵌入,极大地丰富并拓展传统PPT的整合功能。
2.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能力
创建校园绿色网络活动室,着力为中小学生营造绿色、安全、文明的网络学习环境,探索创建良性网络文化的积极方法,促使学生养成网络环境下的道德自律。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竞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快信息化多元平台的优化与集成
学校将结合信息化工程改造和门户网站升级,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网络软硬件环境进行整体优化,积极构建“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的智慧校园。加快现有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推进智能化推送系统的应用研究,努力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实时通讯、事务审批、公文流转、在线统计、电子签章、网络教研、同步课堂等推送功能,努力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