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性和便捷性在教学媒体选择中谁主沉浮

2013-12-29 00:00:00戴礼奎刘桂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10期

摘要:教学媒体的选择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很多专家在媒体表征信息的优势特性方面做了深入探讨,研究的结果对教学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但在一线的教师教学中,媒体的选择尚存在其他诸多选择因素的干扰或伴随。本文试图结合语文同题教研课就媒体的功效性和便捷性的比较进行初浅的探索。

关键词:教学媒体;功效性;便捷性

● 媒体在传播教学信息时,显优势

罗曼诺在1955年做过媒体的教学研究,得出了三点结论:①所有实验组都学到了更多(从26.2%~63.9%)的知识;②只有两个实验组复试时,成绩比控制组差;③教师和学生都说影片和幻灯片有助于学习。如今,计算机更是以其独特的特性把多种媒体功能集成于一体,越来越多的教学软件、学习软件被引入了教学。媒体有助于学习这一结论已有大量的事实得以验证。

当涉及某个具体的媒体时,我们总是会比较哪个教学媒体在呈现什么样的信息时功效是最大的,理论界研究其实有不少的结论,其中加涅的各种媒体教学功能就是我们比较熟知的,见右表。

根据加涅的媒体教学功能表,可知所谓媒体的功效性是指某类型的教学信息利用具体的媒体传播时具有功能,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媒体是有效的。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中要利用现代的媒体来传播教育教学信息时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尽管在众多的教学设计书本中都能看到对于媒体选择的模式介绍,但也只是理论界假设教育工作者总处于一种理想状态的丰硕成果,而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的行为又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现状呢?

● 一线教师对媒体选择时,露疑惑

1.案例

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同题教研课《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几位教师利用对媒体选择的案例。

教师甲于1992年开始工作,能熟练应用PowerPoint,自身有较强的钻研能力。此次,他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份简报,主要的功能是展现文字和图片,配乐烘托情感。

教师乙于1993年开始工作,能使用PowerPoint做基本的幻灯片。此次,他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份简报,主要的功能是展现文字和图片,没有配乐。

教师丙于1980年开始工作,对PowerPoint不熟悉,电脑的操作能力相对较弱。此次,他选择播放一首抒情的音乐,来渲染课堂的气氛,以激发学生的情绪。

2.媒体选择

笔者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利用集体授课的媒体选择流程图对媒体进行选择,流程图如上。

选择媒体最终结果为:需要视听技术—仅为静止—幻灯片/录音带,选择的原由如上。

(1)需要视听技术

这篇课文是宣扬某种精神和情感的,用文字的描述和图片场景的展现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特定情境的气息。大凡在特定的场景中总会伴随特定的音响或音乐,才能把情境渲染得更为动人。当向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特定场景时,配合音乐播放能够让人的情感流露得更为真切。

(2)仅为静止

选择静止的画面主要是从笔者付出的努力和我的能力所能达到的状态来考虑的,相对于动态画面而言,静止的画面比较容易加工处理。

(3)幻灯片/录音带

到目前为止,幻灯片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胶片幻灯,录音带也可以用更先进的媒体来代替,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计算机媒体。配合PowerPoint完全可以整合胶片幻灯和录音带的功能。

从最终的选择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前面的两位教师与笔者的选择是相同的,而另一位教师只选用了录音带。但如果我们把选择的流程逆向向前检查又会发现前两位教师中有一位似乎就不符合这个选择流程,虽然他也选择了PowerPoint,但他只用了PowerPoint视觉部分的功能。三位教师的媒体选择各有差异,既然差异已经呈现在面前,就要分析差异产生的原由。同样是一篇语文课《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什么会有三种选择?

● 运用理论依据合理分析,揭本质

教学媒体选择的疑惑在教学中已经呈现出其各种形态,如何应对这种种疑惑?我们开始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美国传播学家W·施兰姆(Wilber Schramm或译称宜伟伯)提出过决定媒体选择概率的公式。利用施兰姆公式可知, 。

我们不妨试着用这个理论依据来诠释面临的这样一个谜团,也许能让我们拨开眼前的云雾。

1.媒体选择所能产生的功效比较

教师甲选择计算机并利用PowerPoint展现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两方面的功能,可以说他很好地发挥了媒体的功能,功效自然就大。

教师乙选择计算机并利用PowerPoint展现视觉信息这一个方面的功能,没有充分运用好软件的功能,功效上就打了折扣。

教师丙选择计算机并没有选用PowerPoint,就这个软件而言它的功效等于零。

2.选择媒体时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比较

教师甲能熟练应用PowerPoint,自身有较强的钻研能力。选择计算机并利用PowerPoint时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将是最小的,因此这位教师获得此媒体的便捷性最高。

教师乙能使用PowerPoint做基本的幻灯片。选择计算机并利用PowerPoint时展现视觉信息这一个方面的功能,他付出的努力也不会很大。但如果要求他再实现听觉功能的展现时,他的努力程度将会大幅增加。

教师丙对PowerPoint不熟悉,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比较弱。选择计算机对他来说已经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如果要求他选用PowerPoint来展现信息将会让他面临更大的挑战,付出的努力最大,所以说这位教师获取这个媒体的便捷性是最差的。

我们利用施兰姆公式进行计算不难得出三位教师选择计算机并使用PowerPoint的几率为:教师甲>教师乙>教师丙=0。

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的具体行为,也许计算机媒体在呈现教学信息时可以刺激信息接受者的多种感官,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我们没有掌握常规媒体的使用方法时,在教学中就不会去选择它,有些教师甚至宁可用一支粉笔打天下。

在当代,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媒体,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个体对信息的获取。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很好的媒体操控能力,将会影响其在传播教学信息时的功效,正如以上三位教师对媒体的选择。如何才能更优化地传播教育教学信息?在很多教学设计的书中都有详细的模式供参考,但支撑起优化选择教育教学信息传播媒体的平台是教师们都应该有操控常规媒体的能力。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媒体获得的便捷性远比媒体本身在传播信息时体现出的优势更具主导地位。谁主沉浮,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