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初一年级第三章“应用设计文档的设计”第一节“制作作文选”部分的内容。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封面、卷首语的制作,本环节教师将指导学生制作作文选的目录页。此部分的主要知识点是艺术字、文本框的插入及其属性的设置,目录页的制作步骤,在本章中处于重要地位。本节内容较多,需要两课时。
● 学习者分析
初中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比较感兴趣,通过前面插入文字、图片,文档的编排等内容的学习后,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有能力有兴趣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②学会更改艺术字、文本框的大小和位置。③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制作目录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自主探究,在插入“艺术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利用“艺术字”工具栏设置艺术字格式的方法来设计版面。②通过自主探究,在插入“文本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利用“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设置文本框格式的方法设计版面。③通过教材和网页资料,自主探究目录制作的一般方法,学会目录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封面目录的设计制作,初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课前我们已经准备了制作作文选的材料,为了方便读者的选择阅读,我们还要设置图书目录,请大家观察自己身边的图书目录,看看目录应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呢?
学生动手翻书,观察后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标题、目录、主编、出版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图书目录这一活动,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引出了目录设计的要素,导入课题。
板书:目录的制作。
2.引入任务,知识铺垫
讨论学习,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3.1~12,并展开讨论。
师:目录里面有哪些元素呢?分析这些元素是如何制作的?
学生以4~5人为一个小组,分析图中目录里面有哪些元素、各个元素是如何制作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相互讨论,总结目录中各元素制造时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图。
3.任务探究,自主学习
(1)自学探究
分组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用艺术字制作标题(板书)。
师:我们应如何插入艺术字呢?
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打开教材和网络课件自学,讨论作文选目录艺术字的制作方法。而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如何制作艺术字这一问题。
学生自行探究,完成艺术字“目录”的插入和编辑。教师巡视,发现个性问题单独辅导,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2)解决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及时解决制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学生示范并讲解艺术字插入的两种方法。让学生进行讲解,既解决了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发展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
师:当我们插入艺术字后,会发现不能移动艺术字对象,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必须对艺术字格式进行修改,并就此展开讨论。
师:我们该如何修改艺术字的格式呢?
(3)重难点突破
教师引出“艺术字”格式的修改方法问题,这部分是本节的重难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难度很大,所以采取演示讲解法对学生进行讲解。
师:这时我们必须对插入的艺术字对象进行格式设置,方法是双击艺术字对象,会出现“艺术字”设置对话框,选中上面的“马”的图形,然后设置环绕方式,一般我们选择“四周形环绕”,这样“艺术字”对象才能移动。这里打个生活中的比方:当人走不动路的时候,会找匹马来,骑着马人走就很省力了。我们选定了对象,至于怎么走,不同的环绕方式就代表不同的走法。
设计意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做类比,学生很容易理解设置艺术字格式的方法,突破了重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然后展示自己的标题,要求能够移动、修改大小、字体等,其他学生说出优缺点,并改进方法。
任务二:利用文本框来设计版面(板书)。
师:为增强排版的灵活性,一般可用文本框规划版面布局,请大家思考,你所见到过的文本框分为几种呢?
生:横排、竖排。
师:那么该如何插入文本框呢?其实,方法与艺术字的插入差不多。
学生思考、讨论后自主探究,然后由小组长总结后回答文本框的两种插入方法。
师:灵活运用文本框对修饰版面的整体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家在制作过程中要学会设置文本框格式、设置边框和底纹等方法,要使自己的作品有个性有特色,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大胆构思。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文本框的插入和修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点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讨论,总结文本框的插入及设置格式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明晰知识点,明确重点和难点。
学生小结:①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双击选定的文本框;二是右击选定的文本框,弹出快捷键,选择“设置文本框格式”。②通过“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设置文本框的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等。
任务三: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制作目录(板书)。
师:利用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可使文档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教师演示第一个环节:输入目录文本内容,执行“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打开“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选择所需样式,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以达到醒目的效果。
学生根据教材或网络课件,自主探究,完成任务三。
教师巡视,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任务四:建立超链接(板书)。
师:在第二个环节中,将目录中各标题与正文中对应文章链接起来,就可以选择浏览作文选了,关键之处在于我们先要给每篇作文做书签。
教师演示讲解书签的制作方法并强调:作文材料必须与目录中各标题在同一个文档中,否则插入超链接不成功。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书签的制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点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相互讨论,总结注意事项。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明确重点和难点。
任务五:运用“索引和目录”功能自动生成目录页(板书)。
本节内容难度较大,采用教师演示讲解的方法。
师:第三个环节,此处大家需注意,插入“索引和目录”之前,必须先设定好每篇文章的样式。大家仔细看本节教材,“样式”的调用有哪些方法?
生:通过格式工具栏“样式”框或“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
师:再观察“索引和目录”怎么调用?
生: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
教师演示实践学习部分的内容,学生观察后自主探究,完成本节实践学习内容。教师巡视。
4.总结与评价
小组内通过学生自评或互评作品,选出最佳的封面。每个小组上传最佳作品供其他同学欣赏、评论。并由组长简要介绍该封面的优点。
●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本设计方案采用的教学环境为多媒体网络教室,由功能强大的电子教室教学软件和网页课件作为学习平台辅助教学,这样在交互性上比幻灯片的功能更强,效果更好。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出示学习目标,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学生容易理解,效果也较好。任务驱动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抓住重点,集中精力,自主学习。所以在讲解本节内容时利用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依次完成五个小任务,就可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意义构建的学习理论,在引入新课时,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效果较好。在每个教学任务之间都有适当的引导环节,使学生学起来感到很自然。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采用生活中的例子类比讲解艺术字格式的设置,生动形象,学生一听就懂,容易理解,不易忘记。通过对“艺术字”、“文本框”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目录的制作》的探究学习的设计,在教学模式上采用演示讲解和探究式学习模式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上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策略,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点 评
该课目标清晰,紧紧地围绕着目录制作的核心问题和核心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该教师设计了五个连续的任务,将所有的教学目标通过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达成。这样的教学安排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同时,教师没有放弃应有的演示、指导和讲解,在学生自己开展任务之前都有教师的相应指导和演示,降低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盲目性,这使该课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目录的制作不仅仅是简单地掌握一些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操作,而是希望在简单的操作之上,能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排版美化的能力。但是该课在基本操作完成之后进一步提升学生高层次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强化这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