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几年前,我的同学就说“创新越来越难”、“该发明的东西已经发明完了”,现在看来这是保守的意识。反观信息技术的课程,该如何面对新技术,如何面对创新与创造呢?从这期解码,让我们持续讨论这些新问题吧。
信息技术课程一直受到新技术发展的限制,最初的瓶颈表现之一是软件“版本”的升级。原先,这其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教材改版修订时如何面对软件的快速更新。虽然现在的教材已经不太注重软件版本,更倾向于通用化的技术操作和功能效果,但是仍然或多或少受到技术革新的影响。例如,Word的2010版本界面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更加人性化、可视化、流程化,然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还没有适当的跟进。这里面有教材改版周期、成本的原因,也有国家教材审定制度的原因,当然也有相关考试要求、机房环境等原因。可是,现实就是学习内容与技术现状不能保持一致,甚至课堂教学大大滞后于技术发展。这些因素在学科的体系化、稳定性上仿佛是没有什么直接影响的,但是对课程活力的制约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这次讨论的是非常前沿的技术,因为这些技术代表了信息技术最新的发展和未来的方向,能够带给课程更新鲜的空气和更亮丽的风景。为了区别于已经成熟的新技术,我们把这些技术暂时称之为“新新技术”。
● 新新技术能够焕发课程的青春
如何面对新技术,原来也有过一些讨论,如以校本教学的方式补充新技术,再如以开放的课型进行研究性学习,又如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实际上,学生现在可以应用到的新技术还是相对容易处理的,因为学生有实际的需求,如智能手机新软件、新技术等。这里所说的“新新技术”离现实应用更远一点,如云、大数据、智能穿戴、移动终端、3D打印、物联网等不断涌现的最新的概念和最时尚的技术。因此,在课程中及时引入新新技术,这并非是指要学习如何来开发、应用它们,更重要的是倡导积极地面对、热情地认知。
高调面对新新技术──这应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观点,也是人类不断创新发展的一种应具备的技术价值观。确定这样的技术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简单地认可一些新新技术,而是以一种积极、热情甚至冲动的心态去迎接新新技术的到来,与新新技术有一种心灵的共鸣和行动的共振。
如何面对新事物,这首先是一种学习心理问题,虽然与创新思维的关系并不很直接,但是与人对周围新事物的敏感、好奇心是有一定关系的,积极面对它是创新思维发展的一种心理要求。我们不应无视、压制这种心理,而是要疏导这种心理,引导、激发由此带来的视野开放、思维创新。课程会因为新新技术的创意、功能等多种魅力元素焕发青春,激发能量。
● 新新技术能够启动学习的动力
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抱怨:“还是那些软件”“从小学就学这些东西啊”。虽然教师了解其中的原因,知道课程的结构是循环上升的,小学注重兴趣、初中提倡技能、高中强调方法,但是教学内容中的软件、技术载体呢?所学的无非都是网络、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数据,并且都是通用的表层的技术操作。再者,受教学模式、课时安排的限制,要思想深入一些也不容易,要技术提高一些也有难度,处于肤浅的技术应用,不停地用主题翻新刺激教学,学生在审美疲劳之后对技术也产生了排斥,更何谈思维与技能的培养。
新新技术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点滴的渗透,无疑就是启明的星辰,虽然不能照亮前行的路,却能够启动追寻光明未来的动力。例如,我在十几年前上“信息技术发展展望”这一课时,就曾经与学生展开联想与幻想,通过科普网站、科幻电影进行激发灵感,然后虚拟设计自己心中的未来电子生活设备。那时候,大家就有了畅想:网络信息传递人的全息数据,到达远方目的地后利用当地材料进行人体重新组织,实现数字“交通”。这与现在的3D打印何其相似?当然,还远远超过3D打印呢。虽然这些想法也并非完全是学生的独创,但是能够综合各种信息进行思维的创新,这种意识所起的作用是内在的、持久的,动力会远远大于技术的模仿式学习。
● 新新技术回眸即可创新创造
我们一直在提倡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但是方向或措施往往是不当的。因为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现有的技术进行主题的创新,如用画图软件绘制出未来生活的蓝图等。这种创新与创造不是基于技术的,这需要正视。是的,现有的技术好像已经无法创造,特别对中小学生而言,除去应用技术还能对技术做些什么呢?
创造首先是思维,而不在于作品。这在程序教学时代大家还是很有共识的,如设计一款小软件、小游戏,只要不是模仿就是一种自我创意的实现,就是一种创造的尝试。但是,在应用软件的学习环境中,这样的创造就非常难以实现。因此,课程可以借新新技术带来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技术创新不断,技术创造不断。
在课程中引入新新技术的确不是要仅做“看客”,而是让学生感受到可触的感受,甚至可做的体验。例如,3G手机已经比较成熟,也比较普遍,4G互联正在推行,但是5G时代呢?5G时代下的物联网,作为新新技术它可以带来什么?因为融合多种无线接入解决方案,5G技术可满足不同的接入需求,更多的日常物品──从房子、车子到各式各样的消费品,都开始“联网”。5G网络可满足入网设备的多样化的无线连接性要求,并以极高速度处理各类联网信息,并实现高效、便捷和安全的信息传输与共享,真正开启物联网新世界。
何谓回眸?5G新新技术现在尚未达到,但是基于其思想方法,可以在3G时代进行部分的尝试。例如,家居物联网,已经有相关的技术可以尝试。最简单的,就是用手机远程遥控家里的电脑、空调;可以远程视频看到家里老人、小孩的情况。这些简单的技术应用尝试,或者技术的配置设计都是以小见大的创新思维的激发。更进一步的尝试,包括相关的手机控制编程设计也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心。
新新技术层出不穷,大众课堂不可能抓住某种技术投入过多精力去学习它,因为它们往往也没有太成熟的产品提供应用。但是,通过对新新技术的关注,让视野不一般的高端起来,获得不一般的心胸与激情,激发不一般的创新的意识,这就够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信息技术课程,它应不断关注新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给课程注入新鲜血液,提高课程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