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确保全面小康建设指标如期达标

2013-12-29 00:00:00赵立群
唯实 2013年4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达小康已经成为新沂人民的不懈追求。为确保小康建设指标如期达标,顺利通过今年的省级验收考察,新沂全市正在攻薄弱环节、办民生实事,奏响冲刺全面小康最强音。

一、新沂全面达小康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近年来,新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全过程,以“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标准来要求各项工作,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聚焦五个突破、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徐州提出的“两快两带三先”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八项工程”,全力实施“三重一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依靠经济拉动,奠定全面小康的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新沂市坚持把加快发展、壮大综合实力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途径,着力提升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等指标的发展水平,突出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科技创新,围绕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深入实施“双百双高”人才引进计划和“钟吾英才”集聚计划,推进产学研结合、低碳经济试点园区和试点企业建设。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37亿元,增长14.4%,完成财政总收入58.2亿元,增长44.8%,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在苏北23个县(市)中分别位居第6位、第7位、第3位、第4位、第1位,胜利实现“进军苏北领先行列”的第一步发展目标,并成功跨入“全国百强县”,位居第86位,正向着“跻身苏北第一方阵”的第二步发展目标阔步前进。

依靠城乡联动,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全面小康。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工作中,新沂坚持走城乡统筹之路,以中心镇、生态镇创建为依托,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切实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中心镇的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小城镇,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加快5个中心镇和特色镇创建,窑湾镇、马陵山镇顺利通过徐州市中心镇创建达标验收,棋盘镇被评为中心镇创建先进镇。

依靠环境驱动,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环境问题是近年来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生态环境建设也是全面小康四大类主要指标之一。新沂市坚持将环境保护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位置,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围绕天蓝、水清、地绿、人好,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11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9%,依法取缔“十五小”、“新五小”企业170多家,主城区工业企业基本实现“退城入园”,重点污染源24小时自动监控,实现了昔日化工城向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华丽转身。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

依靠实事带动,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大力实施“平安新沂”、“和谐新沂”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坚决杜绝恶性事件发生;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化解民间融资、涉地信访、改革改制等社会矛盾,努力把各类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力实施“镇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切实办好八大类40项民生实事工程,积极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强化政策宣传引导,进一步拓展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消费领域;突出抓好住房保障建设,提高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面。2011年,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7%,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9.2%和98%,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6%,为全市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

二、新沂全面实现小康仍然存在难点和压力

对照《江苏省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截至2011年底,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新沂市已有20个指标达标,其中5大核心指标已达标4个。尚有5个未达标的,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绿化覆盖率、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综合分析新沂市小康社会建设现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压力:

两项指标达标压力较大。在新沂未达标的5个指标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项指标实现稍有难度。2011年底,新沂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值为86%,距离目标值相差6.0个百分点。2011年新沂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实现值为0.86,完成目标值的86%,未完成时序进度。对这两项指标要高度重视、妥善应对,确保如期达标。

四项指标反弹压力较大。主要是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恩格尔系数、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等四项指标。虽然2011年已经达标,但是这几项指标的基础还不是很稳定,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反弹。同时,由于受到经济波动、物价上涨等方面影响,恩格尔系数、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比重不稳定,都有可能出现反弹局面。总的来说,这四项指标波动性较大,也特别需要我们密切关注、认真研判,确保不再出现反弹的现象。

群众满意度掌控压力较大。江苏省全面小康验收工作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全面小康验收的前置条件,只有在群众满意度达到60%以上,才能进入指标验收考察环节,否则一票否决。这项工作由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利用电话对城乡约1000户居民进行民意调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掌控。特别是目前,新沂市的发展中还面临着难以回避的各类信访稳定问题、环保问题等,再加上百姓的认识程度、理解程度各异,对小康的认同感也不尽相同,因此,这项指标影响新沂市全面小康验收可能性也最大。

三、落实重点举措,确保全面小康建设指标如期达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沂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新沂市小康创建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牢固树立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时间节点,落实重点举措,确保各项指标如期达标,2013年顺利通过验收。

攻薄弱环节,确保全面小康如期达标。小康指标的完成程度是建设全面小康的“风向标”和“指示灯”。目前,新沂市有2项指标实现稍有难度,4项指标存在反弹风险,特别是群众满意度很难掌控。这是新沂市小康创建的薄弱环节,务必要高度重视。一是加强调度监测。建立指标监测动态管理制度,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对已达标的指标加强巩固提高,坚决防止刚性指标出现反复、下滑;对稍有难度达标的要提出攻坚措施,确保按时完成。二是加强基础工作。全面小康验收既看实际发展成效,也看基础资料准备。创建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精心准备基础资料,建立健全创建工作台账,特别是重要指标的台账,既要有令人信服的数据,也要能反映发展进步的过程,既要有面上总体状况,也要能反映点上的先进典型,确保验收时拿得出、通得过。三是加强沟通协调。新沂市全面小康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及时做好对上沟通与联络工作,加强与江苏省和徐州市对口部门的沟通,主动向上汇报新沂市全面小康建设进展情况,同时要及时了解具体业务要求的变动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影响指标完成情况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及早处理,确保不影响各项指标如期达标。

办民生实事,彰显全面小康惠民实效。全面建设小康,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是根本。必须把关注民意、改善民生、为民办事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一是大力推进实事工程。更加关注民生,市镇村三级都要大力推进实事工程,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秩序管理、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上学、就医、出行、环保等群众关注的问题抓起,特别要切实抓好城区道路改造、地表水厂建设等重点工程,做到确定的工程早启动,在建的项目快推进,承诺的事项早兑现,努力让群众在全面小康建设中不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二是着力完善保障体系。继续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逐步提高”的思路,加快实现就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困难救助一体化,全力做好城乡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作,认真开展新一轮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着力为广大城乡居民解除后顾之忧。三是努力解决突出问题。针对新沂市农口和镇级机构改革、征地拆迁、非法集资、机关办三产、涉军涉诉以及被辞退民办教师等各类信访问题,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和信访包案制,全面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全力纾解各类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促进和谐,最大限度地为小康创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造浓厚氛围,提升全面小康满意程度。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创建全面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建共享小康的强大声势。一是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介,充分运用环境宣传、社会宣传、文化宣传、新闻宣传等手段,全天候、广覆盖开展小康宣传,真正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小康”,让百姓知道市委、市政府围绕全面小康建设做了哪些工作,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对小康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同时,要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宣传标语、发放实物、征文竞赛、问卷调查、电话彩铃等,让小康宣传不留空白,让市民时时处处感受小康。二是积极整合宣传力量。动员各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要做小康建设的宣传员,特别要充分发挥中小学师生、离退休人员、村(社区)干部在小康宣传中的主体作用,组织他们进村庄和城镇居民区开展宣讲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知晓小康、关注小康、参与小康、建设小康”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中共新沂市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