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祖宏教授治疗肝硬化的经验

2013-12-29 00:00:00冉滨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龙祖宏;名医经验;肝硬化;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03-03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在我国以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引起为多,还有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肝、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淤积、遗传和代谢疾病、血吸虫、营养不良等等,也可引起肝硬化。目前本病西医尚无特效治疗。龙祖宏教授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中医学对肝硬化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说:“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侯也。”对肝硬化的认识,散在于“胁痛”、“黄疸”、“徵瘕”、“鼓胀”等病症中。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中医认为与情志郁结、酒食不节、感染虫毒以及黄疸、胁痛迁延不愈有关。病机特点是肝、脾、肾功能受损,气、血、水液代谢失常,形成气滞、血瘀、络脉瘀阻、水湿痰凝胶结积聚,导致征积、臌胀。导师认为肝硬化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既有气血阴阳脏腑正虚之候,又有肝郁、气滞、湿热、瘀血、疫毒等标实之征,因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常表现为虚中夹实,实中有虚,虚实夹杂的证候,但又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初起多肝气犯胃或肝脾失调,以实证为主;继则肝脾两伤,正虚邪实;进一步发展则肝脾肾三脏俱损,水湿停蓄而气血亏虚,或阴阳虚损,或虚实互见,互相混杂之证。

2治疗方法

导师认为,肝硬化邪实之中有气滞、瘀血、水湿之分,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临床表现不一,故治疗时应分清主次兼而治之。

21疏肝健脾,治疗早期肝硬化肝硬化的早期以气滞为主,症见脘腹胀满、胁肋闷胀、体倦乏力、易疲劳、纳差、呕恶不适等,一般无明显黄疸、水肿之症,故治疗应以疏肝健脾为主,辅以益气活血之法。方用柴芍六君汤加减或柴胡舒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常选用柴胡、杭芍、佛手、郁金、太子参、茯苓、白术、黄芪、丹参、莪术等。肝郁化热者,加丹皮、黄芩;胁痛明显者,加元胡、香附;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代赭石;纳差明显者,加焦三仙、砂仁。并见口干舌燥、便秘、溲赤、黄疸,舌红苔黄腻,加苦参、茵陈、栀子、大黄;转氨酶升高者,加垂盆草、田基黄、金钱草。

22活血化瘀,治疗中期肝硬化肝硬化的中期以瘀血为主,症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或胁肋久痛、胁下痞块、纳差乏力、肝掌或蜘蛛痣等,可伴黄疸、水肿之症,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健脾利水之法。方用化瘀汤加减,常选用当归、赤芍、红花、桃仁、白术、泽泻、丹参、青皮、生牡蛎等。疼痛明显者,加元胡、三七;兼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气滞明显者,加香附、佛手、炒枳壳;腹水明显者,可用大腹皮、莱菔子,或加五苓散、车前子等。

23攻补兼施,治疗晚期肝硬化肝硬化发展至晚期,则正气已虚,湿毒瘀蕴结。正虚以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多见,因“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为其他脏腑之根本,所谓“五脏之病,穷必及肾”。邪实系气滞、瘀血、水湿共同为患。故治疗上应辨明阴阳虚实,攻补兼施。常用药有:黄芪、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三棱、莪术、三七、穿山甲、地鳖虫、桃仁、茯苓、猪苓、车前子、大腹皮、黑丑、白丑、附子、干姜、茵陈、太子参等。导师强调用药应以补虚不碍邪,攻邪不伤正为原则,不可苦伐太过,以免损伤胃气。

3病案举例

徐某,女,52岁,2005年3月2日初诊。患者2004年9月无明显诱因,感腹胀、纳少、恶心,到医院检查,诊为乙肝后肝硬化伴腹水,肝功异常,B超示:肝硬化。HBV-DNA阴性。两对半为“乙肝小三阳”。来诊时感腹胀、恶心、疲乏、无力、纳食少,不厌油,两胁隐痛,大便正常,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沉。中医证属:肝脾不调,气滞血瘀。治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为主。方用茵陈贞芪六君子汤加减。处方:佛手15 g,郁金1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茯苓15 g,茵陈20 g,女贞子30 g,丹参30 g,黄芪30 g,丹皮15 g,枳壳15 g,仙鹤草30 g,垂盆草4包(免煎剂)、田基黄4包(免煎剂)、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3月9日复诊:服药后症状减轻,感饭后脘腹胀闷,矢气多,大便溏,无恶心。上方去丹皮、仙鹤草,加莪术15 g,苡仁30 g。继服1月后,症状消除。服药半年后,复查肝功正常,去垂盆草、田基黄,服药至今,自觉精神较好,未出现腹水。4临证经验小结

41注重活血化瘀,改善肝循环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的慢性肝病发展所致,病程较长。根据中医“久病入络,久病夹瘀”的观点,在治疗上,导师注重活血化瘀药的运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能增加肝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使肝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恢复肝细胞的代偿功能,使变质的肝细胞发生逆转,促进坏死区肝细胞完全性的再生和修复,有祛瘀生新的功能。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丹参、赤芍、丹皮、三七、三棱、莪术、桃仁、鳖甲等,在肝硬化的早期以丹参、赤芍、丹皮等相对平和的活血化瘀药为主,在肝硬化的中、晚期则用三七、三棱、莪术、桃仁、鳖甲等为主,以取得更好疗效。

42分清虚实,强调标本兼顾由于肝硬化的特点以虚实夹杂为主,故应在辨别虚实的基础上,确立攻补兼施之法。证偏重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者,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证偏重气滞、瘀血、水湿者,应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导师强调补虚不忘实,泻实不忘虚,切忌一味功伐,导致正气不支,邪恋不去,出现危象。

43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导师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确切。肝硬化腹水时,可配合利尿剂;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可通过内镜对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或静脉套扎术以止血;若谵忘昏迷,中药可用安宫牛黄丸口服或用醒脑静针静脉滴注,以配合西药治疗;对于晚期肝硬化患者,可考虑肝移植术,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收稿日期: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