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继发闭经;肾虚肝郁;经验
中图分类号:R711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01-03
继发闭经是指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1]。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继发闭经发病率在青年女性中不断增加,已成为妇科门诊常见疑难病种;曾倩主任医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杨家林学术经验传承人,从事妇科临床工作20余年,治学严谨,立方遣药,独具匠心,临床疗效确切,擅长治疗不孕症、月经不调,更年期诸症、痛经等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曾师临床治疗继发闭经经验总结,以飨同道。
1西医认识及治疗
西医认为继发闭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闭经,其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是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失调,导致的生殖内分紊乱,造成的月经停闭。故继发性闭经的发生根据控制正常月经周期的4个主要环节,以下丘脑性闭经最常见,依次为垂体、卵巢及子宫性闭经,分别占继发性闭经的55%、20%、20%及5%。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无论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均可导致闭经。同时精神紧张、心理因素、体重下降、过激运动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治疗上,主要以替代疗法为主,在明确病变环节及病因后,给予相应激素治疗以补充机体激素不足或拮抗过多,以达到治疗目的。
2中医理论溯源
闭经首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称:“女子不月”,《素问·评热病论》谓:“月事不来”,《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妇人大全良方》又称“经水断绝”、“月水不通”、“经闭”等。历代医家十分重视闭经的研究,认为其病因多,机制复杂,多属妇科较严重的病。多以虚实分之。虚者或由肾气不足,冲任未盛,或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实者多因情志抑郁,气滞血瘀,或寒湿凝滞,痰湿阻滞以至气血阻滞,冲任不通。临床多见虚实夹杂。
《黄帝内经》载“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仁斋直指方·妇人论》载:“经脉不行,其候有三:一则血气盛实、经络遏闭……一则形体憔悴、经脉涸竭……一则风冷内伤,七情内贼以致经络痹满。”《万氏妇人科》载:“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 《傅青主女科》提出“经本于肾”《景岳全书·妇人规》载:“经候不调,病皆在肾经”,《万氏女科》又载:“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由此可见,古代中医学对肾虚肝郁导致本病的病机就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月经病的认识及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
3肾虚肝郁,冲任失调
《傅青主女科》曰:“经水出诸肾,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肾藏精,主生殖,为月经之本,肝藏血,主疏泄,调节经血,精血充盛,血海充盈有度,月经才能按时来潮。曾师认为,肾藏先后天之精,为生命之源,主生长发育生殖,为脏腑之本,先天之本;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为冲脉之本,性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肝肾为子母,其气相通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肾同源,乃冲任之本。肝郁日久可及肾,精血互生匮乏,冲任失调而致闭经。肝肾同为女子之先天的思想须贯穿整个女性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治疗的始终[2]。《备急千金要方》明确指出:“女人嗜欲多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著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瘥。”《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说:"天癸既行,皆以厥阴论之。朱丹溪所谓:“一旦怫郁,诸病生焉” “万病不离乎郁,诸郁皆属于肝”;肝肾同源,乙癸同源,肝、肾二脏关系密切,一开一合、一藏一泄,共同维系女性正常生理活动。故本病肾虚肝郁是根本,气机疏泄失常是其最基本的致病因素,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脏腑、气血、经络的运行。
曾师认为,女子素性忧思忧郁,相对于男性,现代青年女性由于学习、生活压力不断增大,更易出现情志异常;加之饮食、生活不规律及过度节食减重等原因,以致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肾阴亏损,肾精亏虚则冲任失调,血海空虚,无血可下而致闭经。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情志不舒,气机郁结,疏泄失常;长久肝肾受损,冲任失常,血海空虚,致闭经。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应激反应使大脑机能紊乱,从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曾师亦认为肝经循少腹、络阴器,情志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排卵功能,故导师认为继发闭经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肝郁,冲任失调”。
4从补肾疏肝,调理冲任切入继发闭经的治疗
曾师认为,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本病的治疗应以调节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从而调节内分泌,使阴阳平衡,建立正常月经周期为原则;中医治疗着眼于“证”,采用辨证施治,根据本病肾虚肝郁,冲任失调的主要病机,治当补肾疏肝,兼以调理冲任气血。同时应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灵活用药。曾师惯用五子逍遥四五汤加减以补肾疏肝、调理冲任。五子衍宗丸出自《证治准绳》,由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子组成。具有益肾填精之效。逍遥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薄荷,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称赞其为“女科圣药”,有理气解郁,调和肝脾的作用;方中当归,白芍加上熟地黄,川芎即组成四物汤,为补血、养血之经典方,三方共奏补肾疏肝、调理冲任气血之效。随症加减:兼心烦失眠者加百合,酸枣仁;兼血虚者加桑椹,白芍;兼疲倦、大便不成形者加黄芪、南沙参、砂仁等。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补肾药物可以兴奋垂体,调整性腺轴的功能,提高卵巢对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反应,活血补肾法可恢复促进排卵。
5病案举隅
夏某,女,20岁,2011年3月25初诊。主诉:停经6月余。15岁初潮,量中,色鲜红,无血块,无痛经;上大学后因学习劳累、熬夜、减肥,月经37~40 d,量偏少,色暗红,夹血块,经期腰酸痛不适;经前乳房胀痛。现停经6月余未潮。LMP:2010年9月30日,5天净,量色质同前,白带量中,偏黄。挑食、常熬夜、二便无异常,易上火,压力较大,身高155 cm,体重42 kg,脱发重,记忆力下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B超、血激素水平测试均未有明显异常。诊断:继发闭经。辨证属肾虚肝郁,气滞血瘀。治以补肾疏肝,活血调经。予五子逍遥四物汤加减。药用:菟丝子15 g,枸杞子10 g,覆盆子10 g,当归10 g,白芍15 g,醋柴胡10g,茯苓15 g,白术10 g,薄荷10 g,生地黄10 g,川芎10 g,桑椹20 g,首乌藤25 g,百合20 g,炙甘草6 g,8剂,2日l剂,水煎服。并进行耳穴治疗。治疗期间测BBT,并嘱其注意生活规律,适当运动,调节情绪。
4日8日二诊:服药后月经未潮。BBT单相,脱发减轻,饮食、生活较规律;于上方去首乌藤、百合,加鸡血藤、茺蔚子各10g。8剂,2日l剂,水煎服。继续检测BBT。16付药后患者月经来潮,嘱其注意生活规律,调节情绪。后电话随访3月,月经皆对期而至。
按:因该患者长期熬夜,暗耗肾阴血,方中五子衍宗丸去五味子、车前子:菟丝子温肾;枸杞子填精补血;覆盆子甘酸微温,固精益肾。补肾益精,滋补肾阴。车前子主清热渗湿,患者并无湿热之象,五味子具收敛固涩之功,易闭门留寇,故去五味、车前二子不用。逍遥丸,为调肝养血的代表方。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养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营血生化有源,气血兼顾的效果。四物汤乃肝经调血之专剂,四药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薄荷、百合、首乌藤清心安神,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疏肝、活血调经之功。二诊时患者情绪、脱发明显改善后,去首乌藤、百合,改用鸡血藤、茺蔚子补血活血通络。药后肾气得充,肝气得疏,血海充盈、满溢有序,经水对期而下。
另曾师认为熟地黄多腻有碍脾胃的运化,故对脾胃虚弱者多用干地黄,偏热者用生地黄。对于情绪焦虑者,曾师善用薄荷、百合以解郁安神。《本草新编》记载:薄荷,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薄荷入肝胆之经,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较柴胡更为轻清。
6结语
月经的产生机制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心,肾气充盛是月经产生最根本的原动力[3]该患者为继发闭经,根据“经水出诸肾”、“肾主生殖”及肝肾同为女子之先天的思想理论,四诊合参,辨证为肾虚肝郁,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曾师治以补肾疏肝,活血调经为法,选用经方五子逍遥四物汤加减,据兼证酌情化裁,使肾气充盛,肝气调达,气血通畅,月经对期而至。在治疗过程中,应指导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治疗效果。其次应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不能一味的遵从中医以免耽误病情,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闭经,可扬长避短,互补不足,共奏疗效之功。参考文献:
[1]乐杰中医妇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8
[2]曾倩试论肝肾应同为女子之先天[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26~627
[3]曾倩杨家林生殖轴理论思想析义[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17(收稿日期: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