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萍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经验

2013-12-29 00:00:00陈姚宇谢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4期

谢萍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批四川省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杨家林学术经验继承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肿瘤方向学术带头人。从事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善治妇科内分泌、癥瘕、月经不调等疾病。笔者有幸师承谢萍教授,获益良多。现将导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资共享。

1 病因病机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痛经,占痛经的90%。关于本病的病机,谢教授认为,痛经的发生,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使气血运行不畅或子宫、冲任失于煦濡而产生疼痛。其主要发病机制可以总结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诸病源候论》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气郁不舒,血行失畅,瘀阻子宫、冲任。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或复为情志所伤,壅滞更甚,“不通则痛”;如《张氏医痛》云“经行之际……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相搏,以致子宫、冲任气血失畅,“不通则痛”。《傅青主女科》即有“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素体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相搏,流注冲任,蕴结胞中,气血失畅。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子宫、冲任气血壅滞更甚,“不通则痛”。脾胃素虚,化源匮乏或大病久病或大失血后气血不足,冲任气血虚少,行经后血海气血愈虚,不能濡养冲任、子宫,故“不荣则痛”。《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不滞”。禀赋素弱,或多产房劳伤损,精血不足,经后血海空虚,冲任、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总而言之,导师认为本病实中有虚,虚中夹实,病位在子宫、冲任,故治疗上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大法,或理气行滞,或温经散寒,或清热利湿,或益气养血,或补肾益气。戴氏曰:“经事来而腹痛者,经事不来而腹亦痛者,皆血之不调故也。欲调其血,先调其气。”《丹溪心法》指出“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也,四物加桃仁、黄连、香附,临行时腰腹疼痛,乃是郁滞,有瘀血,宜四物加红花、桃仁、莪术、元胡、香附、木香”。

2 论治经验

导师根据病情虚实的不同,并结合临床常见病例,将本病分为5型论治。

2.1 气滞血瘀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偏于气滞者,方用金铃四逆四物加鸡血藤、益母草、广木香、制香附;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张氏医痛》“经行之际……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肝失条达,冲任气血郁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方中金铃子散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延胡索、川楝子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四逆散理气行滞,缓急止痛;四物汤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鸡血藤补血活血调经;益母草活血祛瘀调经;木香、香附行气止痛,诸药配伍,使肝气疏,气血调,经行畅,疼痛自不发生。偏于血瘀者,血府逐瘀汤加鸡血藤、水蛭、蒲黄、血竭末、三七粉。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方中当归、生地、柴胡养血活血,清热疏肝,桃仁、赤芍、红花逐瘀活血;川芎为血分气药,枳壳擅长理气疏肝,二者合用,助本方理气活血,并有调理肝脾作用,桔梗引药上引,牛膝引邪下行,诸药配伍,共成活血逐瘀,理气疏肝之剂。加鸡血藤补血活血调经,水蛭破血逐瘀,蒲黄、血竭末、三七粉化瘀止痛,诸药合用,瘀血得散,冲任、子宫气血调和流畅,自无疼痛之虞。

2.2 寒凝血瘀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又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方用艾乌四逆活络效灵丹加九香虫。方中艾叶温经散寒止痛,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气行则血行,四逆散疏肝理气助血行;活络效灵丹出自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组成,具有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功效,九香虫理气止痛,温中助阳。冷痛甚,加干姜、吴茱萸温经散寒。配合外用药小茴香200 g盐炒热敷小腹,寒散血行,冲任、气血通畅,通则不痛。

2.3 湿热瘀阻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有灼热感;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质稠或夹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方用金铃四逆四妙散失笑散加车前子、薏苡仁。金铃子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四逆散疏肝行气,缓急止痛;四妙散清利下焦湿热,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加车前子、薏苡仁增强清热除湿之功。湿去热清,气血调和,疼痛自止。

2.4 气血虚弱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方用圣愈汤加鸡血藤、甘草,配合中成药胎宝胶囊补气养血,调经止痛。方中圣愈汤出自《医宗金鉴》,由补脾益气之人参、黄芪,养血和血之四物汤组成,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气充血沛,子宫、冲任复其濡养,自无疼痛之患。

2.5 肾气不足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方用寿胎五子加减。寿胎丸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固冲任;阿胶滋养阴血,使冲任血旺;五子衍宗丸为“古今种子第一方”,方中菟丝子温肾壮阳力,枸杞填精补血,覆盆子甘酸微温,固精益肾,去掉酸涩之五味子和通泻之车前,上药合用,肾气实,阴血充沛,子宫冲任得以濡养,则疼痛自止。肾精不足,加补骨脂、黄精;肾阴亏虚,加女贞子、龟板胶;肾阳不足,加巴戟天、鹿角胶。

3 结语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有统计资料显示,高中生发生率超过60%,发病程度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女性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有其独特的优势。导师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治疗该病时强调,实性痛经,以经前3天开始用药为宜,一直服用之经行第二天,3个月为1个疗程,临床疗效显著。虚性痛经,则应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宜在平时服药,以增强体质,在经期则加入调经止痛之品以增强疗效。此外,经期注重保暖,调畅情志,少吃寒凉、生冷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生活有节,起居有常,以达未病先防之功。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

[2]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6.

[3]泽梅,张倩.刘玉洁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1,28(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