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出版模式综论

2013-12-29 00:00:00贺子岳陈文倩丁嘉佳
出版科学 2013年2期

[摘要]全面梳理国内外数字教育出版领域的六种发展模式,包括教材立体化出版模式、移动教材模式、电子书包模式、开放式教材模式、电子教材租赁模式、在线教育服务平台模式。对这些模式的涵义、主要特点及优劣进行分析并列举著名案例,并指出我国现阶段数字教育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数字教育出版 立体化教材 移动教材 电子书包 开放式教材 电子教材租赁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2-0077-04

一般认为现代出版业由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三大板块构成。教育出版是指与学习、教育及培训有关的出版,它是一种产品最模式化、标准化,而过程最复杂、计划性最强的出版[1]。数字教育出版指在数字出版和数字教学及学习逐渐兴起的过程中,为适应新时代用户的需求,将传统教育出版物按照数字出版生产方式加工出版,提供知识增值服务,并借助网络传播,或借助传统出版物渠道发行(如光盘版等必须借助传统出版渠道发行),用户使用个人计算机或移动终端阅读设备等阅读的出版活动。近年来,数字教育出版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以下对这些模式进行全面梳理。

1 立体化教材出版模式

立体化教材,也有学者称之为“一体化教材”或“多元化教材”。教材立体化出版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将教材立体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它不仅包括纸质教材教辅,还包括数字化教案、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从而实现教材、教师参考书、学生指导书等不同内容出版物的横向立体化配套,以及纸质、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出版物的纵向立体化配套[2]。

教材立体化出版是一种复合出版模式,其技术基础是XML技术。采用XML技术,精选的内容经一次编辑加工后,就可根据需要以不同的载体格式、不同的媒体形式在多种终端上(包括平板电脑及手机)自动按适当的格式和版式展现给读者。立体化出版将同一内容经过结构化加工以后分层次归类储存,其最终价值在于出版资源一次制作后能够在多种媒体上同时发布。

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是实施立体化教材出版的典型代表。它搭建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学网”[3]平台提供立体化教学包,其中包括电子教材、网络课程、资源库等。一般用户购买纸质课本,即可通过教材所附赠的学习卡免费享用丰富的资源。

教材立体化出版是我国传统教育出版商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代表性发展模式之一,有过渡性特征。在我国教育出版社大多转型乏力的情况下,为促进纸质教材的销售,一般选择重点图书配套开发立体化教材,逐渐形成这种既兼顾传统,又面向未来的发展模式。

2 移动教材出版模式

移动教材是教材教辅等教育资源在移动阅读器上的应用。这里说的移动阅读器主要有四类,即电纸屏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和电子助学设备。如麦格劳·希尔与亚马逊合作,将其名下100 种最畅销的高等教育图书在亚马逊的电纸屏电子阅读器 Kindle DX上发行。又如,在与手机商合作方面,英国知名教育出版商培生集团与诺基亚合资成立诺培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加速“行学一族(Mobiledu)”业务在中国的发展。这是两家公司在中国开发的手机渠道教育服务。该业务向手机用户提供英语学习材料与其他教育内容,客户可以通过新款诺基亚手机预装的应用软件读取,或通过访问该服务在中国的移动网址及大多数无线应用协议(WAP)门户获取相关内容[4]。

电子助学设备即电子教育产品(Electronic-learning Products,ELP)的终端。它指在便携式电子阅读终端上安装和运行软件,并将电子教材嵌入其中提供学习内容,辅助用户进行学习的电子设备,包括学生电脑、学习机等。著名ELP终端制造厂商有诺亚舟、步步高等,它们与众多出版社和教育资源单位进行合作。如诺亚舟取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机构的授权后,对版权教材进行加工,然后嵌入电子助学设备中,与内容捆绑销售。

移动教材实际上是教材产品在移动阅读器上的分销。但大多情况下,这种模式的主导者往往是硬件商,教育内容提供商并不主导这种分销。移动教材产业链上环节众多,整合比较复杂。但国外教育出版商分销电子教材时,往往借力已经较为成熟的电子书产业链。Kindle和iPad等主流阅读器与教育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在行业中最引人瞩目,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以教育电子产品为代表形成了众多品牌。但国内这种教材应用范围很小,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教材,是考试经济的产物。

3 电子书包模式

电子书包是一个组合概念,包含三方面内容:其一,硬件上,电子书包阅读终端多采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类似设备,具有读写和上网等功能;其二,内容上,电子书包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辅、声频视频、测试系统等;其三,配套提供网络平台,该平台不但为学生提供数字资源,还对学生进行管理,促进家庭和学校、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较之移动教材,电子书包不是简单的“一本本教材”或者“一个书包”,它同时是数字化的移动课堂。市场上以“电子书包”概念推广的产品很多,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书包,而属于上节所述的移动教材,因为它们缺乏电子书包提供的丰富的服务。在中国,电子书包目前瞄准的主要消费者是中小学学生,在国外则已经扩展至大学课堂。

电子书包的产业链构成比较复杂。上游包括教材编制专家群体、传统教材出版商和教育技术服务商。专家群体的任务主要是编写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料,并在线指导学生学习。教育技术服务商与教材出版商合作进行数字教材加工及格式转换。中游包括通信商和教材教辅资源分销平台。我国通信公司在电子书包产业中可能担当重要角色。在仅有的几个电子书包试点项目中,2010年11月,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英特尔(中国)公司和微创公司签订了共建“基础教育电子书包项目协议”。这个试点案例说明通信商在产业链上不仅仅满足于提供无线通信渠道,而是试图主导产业链。电子书包的下游包括阅读器和读者。其中读者以中小学生为主。

与其他数字教育出版模式不同的是,电子书包推广程序更为复杂。它必须获得相关政策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接受。发展电子书包产业意味着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改革。过去由教师主讲的课堂,在电子书包模式下变成了互动学习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所变化。在升学率指挥棒下的中国中小学,任何教育模式的变革都需要克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目前,我国电子书包模式只是进展到试点阶段。

4 开放式教材出版模式

开放式教材(Open Textbook)出版是一类革命性教材的出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网络出版平台向教师(作者)开放权限,允许其随时提交、编辑、更新教材内容,供读者免费阅读,而网站平台的盈利通过出售电子版教材或相关学习资料等其他方式实现。

平世界知识库(Flat World Knowledge[5], FWK)是目前最大的向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免费开放式教材的平台。FWK的诞生缘于西方教材高昂的价格、有限的选择性、内容缺乏适应性和调整性、版本很快过时等问题。FWK提供的教材可供在线免费阅读,盈利则依靠售卖加工后的内容(如有声电子书)、便宜的纸本教材,以及为不同阅读终端提供的不同格式的电子教材(基于网站上的免费教材)等。这种教材的功能比较全面,学生可以在电子课文页边空白上注释与评论,并与其他学生分享见解。对于教师来说,FWK也有突出的方便性。它的发布软件简单易用,教师只需熟悉拖放式的操作界面就可以轻松增加或删除章节,然后供免费在线阅读或出售电子版等。FWK为教材出版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们可以创造性地控制教材的内容;学生们则有了更多选择,也更能支付得起购买教材的费用;而网站平台方则不增加编辑成本。与FWK类似的平台还有著名的开放式教材平台“教材公平网”(Textbook equity[6])等。

开放式教材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这种方式降低了教材出版门槛,缺乏严格的编审制度,因此导致内容缺乏权威性,质量参差不齐;其文字写作水平也高低不一,图片、照片、图表制作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内容过于零散——破碎成太多的“模块”或者“学习单元”[7],不利于学习、记忆等。开放式教材模式发展还不够成熟,以上问题有待解决。

5 电子教材租赁模式

电子教材租赁模式主要出现在美国,是指网络平台向用户提供电子教材租赁服务的一种新兴商业模式。租赁平台商与版权方签约合作后,对教材进行数字化加工,嵌入多媒体、超文本及互动模块,并与纸质教材一样可评注圈点,其学习效果优于纸本教材,租金则低于购买纸本教材。

在美国,大学教材价格普遍很高,平均每本售价超过100美元。据统计,每个学生每年的教科书开支约为700—1100美元,是继学费及食宿费用之后的第三大开支[8]。高价教科书催生了教材租赁网站。Chegg、Coursesmart和BookRenter等网站便是业界翘楚。美国第一大教材租赁网站Chegg[9]成立于2003年,2007年开始将业务定位于专业的教材租赁。其电子教材不但拥有多媒体效果等优点,且与纸本教材租赁一样,允许用户在14天内全额退款。

租赁模式的先期主导者为网络公司,传统教材出版商和发行商也积极参与教材租赁。参与模式除了投资外,圣智及巴诺等传统出版发行商自行开展教材租赁业务。数字出版大鳄亚马逊也宣布推出电子教材租赁业务。这种模式的优点重在学习效果和租金便宜,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是租赁教材商打出的旗号。但目前电子教材租赁业务的服务模式还不成熟。如学生用完电子教材后不能提前归还;学生退选某课程,也无法终止租赁期;无法转借,等等。这种模式也有待完善。

6 在线教育服务模式

在线教育即e-Learning,或称在线学习。在线教育平台就是网络学习和培训平台,是一套完整的网络化教学体系,包括在线课堂教学、教学互动、课下辅助系统、课后成绩测评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当这种教学方式达到较为完善的程度之后,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相当于同等存在的实体教学机构,能将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融为一体。在线教育平台与出版挂上钩,是因为平台商通过向读者、学习者主动提供知识服务,为受众打造多样化全方位的需求配套产品。这些产品包括配套纸本教材及电子版教材、教学视频、题库以及相关学习辅导等。

在线教育的主导商包括网络服务商、教育培训机构及传统出版商。如以实体教学机构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东方在线教育平台,其数字出版产品《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已经成功进入我国部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内容包括四六级英语、考研数学、考研英语、考研政治等多门课程。在国外,传统教材出版商麦格劳·希尔公司和培生教育出版集团是经营在线教育服务平台的典范。前者为学生推出了全数字化教学平台“麦格劳·希尔联结”(McGraw-Hill Connect)。该平台可根据学生的成绩和需求制订学习计划并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培生集团早在1994年就开始数字化教学平台“课程指南”(Course compass)的建设。他们以网络教学平台技术为核心,结合自己的数字化资源与网络课程,为高等学校教学提供服务。第一二代Course compass免费为教师提供服务(前提是购买培生的教材),第三代开始部分收费。

目前国内多家出版社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学习网”[10],江西教育出版社的“我乐学习网”[11]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在线学习网”[12]等。其中“人教学习网”售卖电子课本,而其他大多数在线教育服务平台主要依靠出售传统纸质教材赢利,平台只是配合纸本教材提供教育服务。

在线教育服务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经营模式。与前面所述的模式相比,它在方式上更加综合化,并且针对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在校师生,还提供培训、辅导补习、自学等服务。我国传统教育出版社适时进入在线学习领域,有助于突破数字化发展的瓶颈。但就发展程度来说,我国在线教育服务模式还远远不能够与培生和麦格劳·希尔公司相比。

7 小 结

总体水平上,我国数字教育出版发展较大程度地落后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我国现阶段尚不存在“开放式教材模式”“教材租赁模式”,其他模式也在初步发展阶段,惟教育电子产品发展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从产业链整合来看,在我国占主导角色的还是一些技术平台商,移动运营商也正积极进入移动教育领域。我国传统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在产业链参与度方面颇为滞后,处于被动地位,导致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衡。从数字教育出版的用户来看,仍存在教学和阅读习惯问题。另外,电子教材的优势之一在增强型电子教材,一般嵌入音频、视频、动画、非线性阅读等效果,需要技术上精心制作加工。但这种加工导致教材成本提高,再加上阅读终端以及网络费用等,反而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阻碍了产品的推广。这些都是教育出版商今后应该解决的问题。

注 释

[1]刘灿姣.我国教育出版发展现状与趋势[J].Publishing&Printing,2007(1):7-9

[2]禹天安.应对网络出版新对策:构建立体化教育出版体系[J].印刷技术,2007(2):33-36

[3]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学网[OL]. [2012-10-15].http://4a.hep.com.cn/

[4]韩渃凡.诺基亚牵手培生 抢占中国移动教育服务市场[OL]. [2012-04-12].http://www.bookdao.com/article/12865/

[5]Online textbooks, eTextbooks[OL].[2012-10-15].http://www.flatworldknowledge.com/

[6]Textbook Equity[OL].[2012-10-15].http://www.textbookequity.com/

[7][美]比尔·巴克斯顿著;林成林译.开放教材的可持续商业模式[OL].[2012-04-12].百道网.http://www.bookdao.com/

article/16739/

[8]美国教科书买不如租[OL].[2012-04-12].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00212/

17517415975.shtml

[9]Chegg教材租赁网[OL]. [2012-12-15].http://www.chegg.com

[10]人教学习网[OL]. [2012-12-15].www.gopep.cn

[11]我乐学习网[OL]. [2012-12-15].http://www.ooloo.com.cn

[12]新时代交互英语在线学习网[OL].[2012-12-15]. http://www.neie.edu.cn

(收稿日期:201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