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电子书的DDA模式及其对出版商的影响研究

2013-12-29 00:00:00李素美秦丽
出版科学 2013年4期

[摘 要] 从电子书销售与阅读现状出发,研究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互补关系,分析DDA在图书馆的应用,探讨出版商与图书馆之间有关DDA的矛盾,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电子书 DDA模式 出版商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4-0081-04

[Abstract] From the status of E-books and E-reading,the paper studies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e-books and printed-books,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DDA in library and explor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ublishers and librarie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E-book Demand-based acquisition model Publisher Library

电子书的快速增长,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和信息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电子书阅读在不断取代纸质书阅读。美国皮尤互联网研究中心2012年的调查显示,16岁以上的美国人有43%阅读电子书。整体阅读人数的比例2012年已上升到23%,而纸质书的阅读比例从78%下降到75%[1]。 电子书销售和用户认可度的不断增长给出版商、图书馆以及信息职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1 电子书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众多出版商的利润来源依托于电子书的销售。美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的报告显示,2012年电子书销售额已占美国出版商图书销售总额的22.55%,这一比例高于2011年的17%,以及2009年的3%[2]。

近年来,电子书需求急剧上升。电子书读者列举了很多阅读电子书的原因,如能够随时随地携带电子资料,易于搜索,存储容量大等。很多人曾经认为,电子书的发展会导致纸质书的消亡。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假设,我们发现纸质书不会消亡,而是将与电子书共存发展,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Vakkari[3]指出媒体研究曾经审视互联网应用是否取代了传统媒体应用,事实上相关实证研究表明互联网并没有取代传统媒体,也没有取代图书馆的应用,互联网用户更趋向于利用图书馆。美国皮尤互联网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尽管电子书阅读人数不断增加,但在过去一年中,53%的美国人(16岁或以上)去过图书馆或流动图书馆,25%访问了图书馆网站,13%使用手机或平板访问过图书馆网站[4]。美国书业研究集团2012年进行了一项名为“消费者对电子图书阅读的态度”的调查,结果表明:电子书用户在线消费图书的数量——不管是印刷版还是电子版图书——正在不断增长[5]。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图书出版商都已经决定进入这一新兴市场,很多出版商认为,电子书市场是一个新的商业领域,它将和纸质书市场相互补充[6]。

2 图书馆电子书DDA采购与出版商的矛盾

40年的实践结果表明,以图书馆员为中心进行的图书采购导致大量馆藏图书无人问津,50%以上的图书平均10年用到一次[7]。图书馆向数字图书内容提供者的转变,一方面要求图书馆增加电子书收藏,另一方也要考虑成本收益问题,使电子书的采购成本与使用价值相匹配。用户需求驱动的DDA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有效模式。随着电子书在馆藏中的增长,DDA的应用前景将更为诱人。

2.1 DDA采购模式的兴起

图书馆采购纸质版书籍的一大弊端是大量图书的借阅量小,甚至从来没有被借阅。随着电子书的发展,美国图书馆兴起用户需求驱动的采购模式。这种模式根据用户的实际浏览和借阅情况,自动触发电子书的购买[8]。它不仅提高了图书的利用价值,也能降低图书的采购成本。最早使用DDA模式的是美国大河谷州立大学(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图书馆[9]。2009年,该图书馆与电子书图书馆(Ebook Library, EBL)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用户访问EBL平台上电子书全文的浏览时间,自动触发该书的购买。通过DDA采购模式,该图书馆电子书的采购量并没有显著增加,因此降低了采购成本。这种将采购重点放在满足特定人群需求,而不是放在文化遗产收藏上的做法,在美国图书馆界广泛应用。

图书馆与出版商或发行商签订电子书授权协议,将其书目信息整合到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OPAC),当用户存取超过一定量时,电子书的使用就转变成图书馆的购买行为。发行商如ebrary、MyiLibrary和Ebook Library,出版商如Springer、Elsevier,都采用需求驱动的购买模式。以华盛顿大学为例,该校与ebrary合作,一直在开展DDA试验项目。项目采用短期租借模式,预算37000美元。当3个人短期租借2007年以后的电子书就触发了该书的购买[10]。与电子图书传统销售模式相比,DDA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如NetLibrary触发购买条件调整为点击1—3次,EBL则实行一本书一次看若干页(如10页)触发购买。

一些出版商进一步推动DDA概念,如Elsevier提出基于事实的购买模型,对那些担心预算失控的图书馆更有吸引力。图书馆支付10%—50%的定金(取决于图书的大小和出版年份),就可以通过Science Direct无限获取1年的使用权限。1年以后,根据图书馆的使用统计来决定哪些书达到购买条件[11]。可见,为了满足用户对信息或产品传递的及时性要求,出版行业正在经历复杂的战略性挑战。

2.2 图书馆DDA采购模式的发展与出版商的矛盾

图书馆电子书的DDA采购模式,一方面满足了用户需求,提高了图书利用率;另一方面降低了图书馆采购成本。因此,美国图书馆不断创新DDA应用模式,扩大DDA应用范围。基于联盟的DDA采购就是其创新发展。随着图书馆DDA应用范围的扩大,出版商担心利益受损,对图书馆电子书的应用采取了各种限制,从而引发了双方的矛盾。

(1)基于联盟的DDA采购模式发展

随着电子书的快速发展,美国各类型图书馆联盟将合作馆藏开发模型应用于电子资源的购买。图书馆与图书供应商签订协议,所有联盟中的成员都能够获取电子书内容。如Orbis Cascade 联盟的DDA项目包括37个学术图书馆。项目始于2011年7月,成员馆共贡献资金75000美元。每本电子书的最高售价不能超过250美元,2009年以后的书必须拥有副本,10次短期租借就触发购买,购买的电子书能在联盟中共享。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多数购买的触发发生在至少3个不同的图书馆[12]。到目前为止,通过DDA方式购买的电子书,在1年内仍然被其他用户利用。这种基于联盟的DDA模式在The Orbis-Cascade联盟和加拿大安大略省2OnxTJ+hY9NYjJs/7Me7+w==大学图书馆联盟 (OCUL)中发展顺利,推动了电子书联盟采购的发展,如表1所示。

(2)出版商对图书馆电子书借阅的限制

图书馆DDA项目的不断试验与拓展,引发了出版商多方面的忧虑。由于担心图书馆电子书借阅的增长,会降低出版商对图书的控制权以及用户对纸质版书籍的购买,有些出版商拒绝向公共图书馆销售电子书,要么大幅提高定价,要么对电子书使用做出严格限制,如西蒙与舒斯特( Simon & Schuster)已放弃将电子书提供给图书馆。哈珀·科林斯(HarperCollins)的电子书一旦被借出26次就会自动中止借阅,之后就要购买新副本。企鹅的电子书项目则仅有1年有效期。其他出版商希望公共图书馆能够对同一种电子书定期进行更换。“六大出版商”[11]中的三家——麦克米伦(Mcmillan)、西蒙与舒斯特,还有阿歇特(Hachette),并不为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另外,兰登书屋继续向图书馆提供不受限制的电子书,但准备提高定价。

针对西蒙与舒斯特、麦克米伦等拒绝向美国图书馆提供电子书,阿歇特上涨电子书价格的行为,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出了严重警告。协会总裁莫琳·沙利文(Maureen Sullivan)在一份声明中要求社会有关各方通力合作,采取更积极的策略来维持电子书的合理价格[13]。随着数字媒体的日益普及,电子书将成为图书馆的重要馆藏,但因为在使用行为及价格等方面的分歧,导致双方矛盾日益加剧。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迈卡·梅(Micah May)认为出版商需要图书馆的程度远远大于图书馆需要出版商的程度[14]。图书馆是公益性机构,其宗旨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并按图书馆的专业伦理服务用户,因此图书馆在电子书服务与管理上应有更大作为。基于这一想法,很多图书馆希望跳出服务提供商或代理商给定的限制,联合起来建立跨平台的电子资源服务系统。3M公司开发了面向图书馆的云服务,并与30家图书馆合作研制了一种可以出借给读者的价格低廉、跨平台的专用阅读器。这一服务方式为电子书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15]。

3 出版商的应对之策

Robinson等[16]用功能对等理论解释新旧媒体的更替主要因其功能的相似,如互联网取代其他大众传播媒体。电子书和纸质书在内容上是相类的,但是在使用上存在差异,满足不同的用户市场需求,形成了互为补充的关系。Nguyen 等[17]采用用户为中心的方法研究了新旧媒体利用的相关性,发现用户个人情境是影响功能利用的重要因素。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用户需求在不断变化。电子书作为一种新媒体,将图书行业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作者、出版商、分销商和零售商都需要重新思考他们的商业模式、分销网络的变迁与利润的再分配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对DDA模式的好恶取决于价值链各方所处的位置。对图书馆而言,既能省钱,又能满足用户需求,当然是一件好事。对出版商而言,DDA是一种挑战和难以预期的销售模式,短期内减少了收益,但从长远看,出版商需要去适应,因此也是一种推动力。机遇还是挑战,取决于出版商采取何种应对之策。Bain & Company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韩国六个国家对3000名消费者展开的调查表明[18],当用户配备了数字阅读器,他们会读更多书,而且大多数用户会购买电子书,这对出版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3.1 基于图书馆的电子书发现渠道拓展

皮尤研究报告显示对那些流行的书,用户的购买量是图书馆借阅量的两倍。这说明,图书馆电子书的借阅并未降低电子书的购买。事实上,图书馆拥有用户的电子借阅数据,图书馆通过DDA模式可以监控“重度购买者”(Power Buyer),为电子书市场提供预测数据。这些电子借阅数据为出版商提供了可借鉴的重要参考。因此,在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建立一种双赢关系,对双方都有好处。

出版商之所以喜欢 “有备无患”(Just-in-case)馆藏方式,是因为图书馆能买更多的书,而且会很快购买。但是DDA模式是“及时供给”方式(Just-in-time),抛弃了一些无用的供应链环节[19]。DDA的应用改变了学术出版产业,抬高了那些有需求的电子书的价格,降低了那些需求不确定的电子书的价格。DDA模式的应用对出版行业有补充作用。针对大学图书馆、学院图书馆以及研究型图书馆,DDA模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BISG的研究显示,图书馆本该是用户发现电子书的主渠道[20]。然而,由于出版商和图书馆就电子书的定价和可获取性上的分歧,阻碍了这种潜力的发展。因此,出版商要打破这种僵局,从长远出发,不断创新电子书发现渠道。事实上,除了少数出版商限制图书馆电子书的提供外,众多电子书出版商积极创新销售模式,抓住数字内容发展机会,与图书馆建立紧密联系。如有些用户发现图书馆没有副本而他们不想等待,出版商可允许其立即购买电子书。借阅软件确保每次只能有一位读者借阅一本图书的电子版,那些想要借阅某一本电子书但却发现有长长等待名单的用户,或许会决定购买该书。

3.2 基于DDA的电子书营销

DDA模式给图书出版商带来了新的营销挑战。一本书的实际购买发生在出版之后的若干年,图书馆电子书的实际购买可能还要推后,因为它是以用户发现该书并利用该书作为购买的触发点。没有获取请求,就没有购买,这就是DDA模式的核心。只有通过持续营销方式,才能驱动DDA模式中电子书的销售。出版商要向图书馆提供尽可能多的图书目录,通过元数据完整描述书本信息,尽可能让用户发现该书并读得更多[21]。馆际互借提升了图书馆服务水平,电子书时代这一方式对促进电子书营销具有战略意义。这不仅降低了图书馆的成本,出版商也得了投资回报。纸本书的馆际互借不能给出版商带来补偿收益,但电子书的馆际互借能给出版商带来额外收益。因此,电子书馆际互借也是电子书营销的一种方式。

现实中,图书发现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搜索引擎营销,通过搜索工具获取特定的书目信息。因此,意识到通过有用方式让用户找到书目是重要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多种电子书入口,如EBSCO的发现服务以及OCLC的服务。以OCLC为例,它开始通过Worldcat知识库来支持DDA。这项服务能够将书商的自动化数据收割到OCLC的知识库中进行更新,图书馆则能够通过Worldshare接口发现这些记录,让读者访问和发现更多的DDA书目记录。另一方面,OCLC还可以帮助其用户应用DDA项目[22]。

出版行业应配合图书馆的DDA,扩大电子图书的提供范围,并支持图书馆电子书阅读网页同图书馆网页的深度集成。不同书商有不同的DDA模式,具体形式可由书商与图书馆联盟充分协商确定。DDA可能降低了图书的销量,但出版商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弥补损失。好的元数据能够促进电子书的发现,反过来导致更多用户对该书感兴趣,最终触发购买。

3.3 电子书的灵活定价方式

出版商通过限制电子书借阅的次数、购买特定数量的副本等手段,来促进电子书销售。他们认为,电子书不存在磨损和变旧问题,图书馆不需要经常更新电子书,所以电子书价格应比纸本书更高。兰登书屋在2012年提高了许可使用费,哈珀·柯林斯公司转而开始将每本电子书授权最多借阅次数设定为26次,当达到限制次数时,图书馆可以比最初购买价更低的价格购买访问权限。企鹅出版公司拟延迟新书上市到图书馆流通的时间,并且控制每本书的使用年限。在中国,数字出版机构“唐茶”的电子书《乔布斯传》定价只比纸质书定价低25%左右,为45元人民币一册。但较高的定价并未导致电子书滞销。另外,它根据电子书内容的增加相应调整定价的“阶梯定价模式”也收到一定效果。事实上,图书馆最大的限制是预算,因此出版商可以通过灵活、可变的定价方式来提升销售业绩。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延迟获取。出版商对那些新书采取先将电子书投放市场,过一段时间后再让图书馆获取新书目录的做法。出版商采取延迟战略,力图保持电子书的销售增长。

第二,出版商根据图书馆需求对电子书进行定价。具体做法是,对那些个体用户很少购买的电子书定高价,如参考工具书之类。当然,价格的上涨幅度取决于出版商对电子书使用的各种限制,价格上涨越小,限制就越多。

第三,出版商实行差别定价,卖给图书馆的价格高于个人。这方面实践的代表是兰登书屋。这种方式是否可行取决于出版商能识别不同类型的购买者,阻止以低价购买,高价售出的行为。

图书馆的用户既是电子书的借阅群体也是购买群体,图书馆是用户找寻热门新书的重要场所。因此,出版商需要调整策略与图书馆建立合作互利关系,推进电子书阅读和促进电子阅读器销售,建立健康的电子书市场环境。

注 释

[1] Rainie, L., Zickuhr, K., Purcell, K., Madden, M., & Brenner, J. (2012). The rise of e-reading. Pew Research Center's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Retrieved April 11, 2013, from http://libraries.pewinternet.org/files/legacy-pdf/The%20rise%20of%20e-reading%204.5.12.pdf

[2] 美国出版商协会. 美国电子书市场销售额已占图书交易总量的23%[EB/OL]. [2012-02-14]. http://it.sohu.com/20130412/n372504241.shtml

[3] Vakkari, P. (2012). Internet use increases the odds of using the public library.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68(5), 618-638

[4]皮尤报告称电子书不会扼杀传统图书馆[EB/OL].[2012-03-15].http://tech.sina.com.cn/it/2013-01-22/19448003692.shtml.

[5] 美调查表明 电子书销售由App和网购驱动[EB/OL]. [2012-3-18].http://www.sfw.cn/xinwen/index.asp iID=373512

[6] van der Velde, W., & Ernst, O. (2009). The future of eBooks Will print disappear An end-user perspective. Library Hi Tech, 27(4), 570-583

[7] 张甲,胡小菁. 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36-39

[8] 胡芳. 国外图书馆基于PDA的合作馆藏建设典型案例及启示:以美国布法罗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J]. 情报资料工作,2013(1):98-101

[9]斯蒂夫·科洛韦奇.PDA:用户驱动的图书馆采购新模式[EB/OL].[2012-04-07].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ee7c30100

wryf.html

[10] Matt Enis. The Ebook Elephant in the Room. http://www.thedigitalshift.com/2012/06/ala/the-ebook-elephant-in-the-room-ala-annual-2012/

[11] Steve Sharp and Sarah Thompson(2010). ‘Just in case’ vs. ‘Just in time’: e-book purchasing models. Serials Review. Volume 23, Number 3 :201-206

[12]Greg Doyle.Oregon Cascade Alliance Demand Driven Acquisitions Ebook Pilot. http://ala12.scheduler.ala.org/files/ala12/Doyle%20-%20Demand%20Driven%20Acquisitions.pdf

[13]电子书价格上涨导致出版商和图书馆之间产生“摩擦”[EB/OL].[2012-04-18].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206042.htm

[14][15]吴建中. 电子书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EB/OL]. [2012-04-21]. http://www.sal.edu.cn/information-info.aspid=1467

[16] Robinson, J.P., Kestnbaum, M., Neustadtl, A., & Alvarez, A., (200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unctional time displacement. IT & Society, 1(2), 21-36

[17] Nguyen, A. & Western, M. (2006).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et and traditional mass media: The case of online news and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Research, 11(3). Retrieved April 11, 2013, from http://InformationR.net/ir/11-3/paper259.html

[18]caribbeanbookblog. The Internet, E-books and the rise of the One World Publisher. http://caribbeanbookblog.wordpress.com/2010/11/27/the-internet-e-books-and-the-rise-of-the-one-world-publisher/

[19]joseph j. esposito(2013). PDA and the University Press. Journal of Scholarly Volume 44, Number 3, pp. s1-s62

[20]电子书如何修成正果并改变整个出版业[EB/OL].[2012-04-2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3/

2013-05-07/161780.html

[21] Stanley M. Besen,Sheila Nataraj Kirby.E-books and?Libraries: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http://www.ala.org/offices/sites/ala.org.offices/files/content/oitp/publications/booksstudies/ebooks_libraries_economic_perspective.pdf

[22] OCLC将为用户驱动采购提供知识库支持[EB/OL].[2012-05-0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2cb001d01019

xm3.html

(收稿日期:201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