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经典的狄金森新译本

2013-12-29 00:00:00曾雪雨
出版广角 2013年10期

整日被尘世恶俗空气熏染、被名利拘缚的现代人,若能品读这本诗集,定能一洗心头晦涩之气,为驱驰的心觅一处休憩的静地。

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自20世纪20年代起被介绍到中国,中间一度中断,80年代以后,涌现多个翻译版本,各具特色。漓江出版社2013年4月推出康燕彬的译作《不是玫瑰,如花盛开:狄金森诗选》,该译本收录狄金森诗篇900首,长诗625首,短诗275首,是迄今为止收录最多、最全的狄金森译本。该译本有如下几个特征:四行以下的短诗和长诗分开编排;侧重狄金森晚期诗歌;彰显狄金森的生命智慧。编排突出狄金森诗篇简短凝练的风格,展现其文字愈加沉默的轨迹,而这两点都与狄金森的生命智慧不可分割。

译者在序言中坦承,选诗体现个人喜好。译本集中选取体现狄金森安顿心灵智慧的诗作。如何在物欲社会中保持本真,狄金森主张节制欲望,她在诗中指出:若心清神释,欲望适宜,天国即可抵达。即是说只有削弱欲望,心才可以淡定从容,安好不受惊扰。人若听凭欲望滋长,即使资源耗尽,饥渴也不能消停,所谓欲壑难填。狄金森深谙此道,倡导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陋室一间,丁点面包,花一朵,书一册,灯一盏。这寻常生活,足够丰裕,足够保持灵魂的活力。当世人为名为利争论不休,狄金森默默耕耘诗歌的田地,不争不求,泰然处世。她推崇宁静之道,无为之美,她认为美与声誉,强求则澌灭,放手则存留。小溪潺潺,实则清浅,小溪静流,则如大海深沉,快乐的话语如安宁的曲调,静默妙不可言。人的成长,源自内在,应该在静默人生里艰难完成每个理想。这种宁静致远的人生哲学让译者激赏,为读者共鸣。喧嚣尘世,狄金森的诗歌就像一汪幽幽清泉,濯洗众生蒙尘的心灵,让世人不为茫茫凡尘所蒙蔽,辨明且坚持幸福的方向。

译者大量选取风、云、花、月、虫、鸟等自然之物为意象的自然山水诗,传达了西方视域中自然山水诗歌的意境美,让中国读者以中国古代山水诗为观照,审视西方诗歌中的自然美。狄金森面对纷繁喧闹的人世,选择隐没于大自然,诗意地栖居在内心天堂。她静观日月轮换、四季更替,聆听鸟鸣虫唱、风吟雨飘。人群的喧哗于她如洪流,小鸟的清音则胜过千言万语。她在大自然的净化和启迪中铸就内心的坚强,享受着孤独的欣悦。独自一人欣赏日出日落,狄金森视为她与大地和小鸟一起出席的盛典。她勾画着天空、落日、群峰、山谷、河流交映成趣的图画,感受宁静的日暮时分;谛听悠悠清风在枝间抚弹曲调,尽情地凝眸浩瀚星空。她与大自然相融,浑然一体,自在悠然。大自然启发了狄金森创作的灵感,一缕阳光、一片晨曦、一丝清风、一声鸟鸣都能引发诗情和哲思,其情其思令读者惊叹于她独特的想象力。夏日的骄阳如火炬慢悠悠地燃烧,令人肃静;紫色云彩匆匆套上红宝石的裤子构筑了晨曦;月亮静默无语,微微噙着笑。风有时轻抚万物,如手指梳过天空,弹奏出悠悠曲调;有时脚踩云轮,一路狂歌,排山倒海。云彩时而逶迤着长袍,威严如女王加冕;时而悠悠铺展,向天空泼洒颜色,绘出五彩斑斓的图画。野花自开自落,自在欢喜;蜜蜂、蝴蝶在空气的汪洋里尽情嬉戏,悠闲畅快;晨鸟的歌声挥洒,如千条小溪汇入池塘。狄金森描绘大自然的生息,勾画大自然和谐美丽的本真状态,营造出物我一体、物我两忘的悠然意境。她自然诗篇的意蕴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生命智慧不谋而合。译者精心选择的诗篇为读者营造出一个澄然幽美的境界,让读者在狄金森的文字中想象星空满天的幽远,云卷云舒的闲适,蜂飞蝶舞的悠闲,草长莺飞的自在,心灵得以舒展。

新译本挖掘了体现狄金森生命智慧的诗作,舍弃了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诗篇如《因为我不能停下等死亡》《我为美而死》《你若在秋天里来》等。这不一样的狄金森显示了译者对经典重构的努力,对经典文化传播的用心,翻译的语言凝练干净,文字清新。整日被尘世恶俗空气熏染、被名利拘缚的现代人,若能品读这本诗集,定能一洗心头晦涩之气,为驱驰的心觅一处休憩的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