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术期刊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促进学术交流。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和学术论文的评审方式影响着学术交流。随着开放存取期刊的快速发展和开放评审方式的出现,学术交流模式也与以往不同。本文回顾并比较了不同时期期刊学术交流模式的异同。
[关键词]交流模式;学术期刊;开放存取;开放评审
[作者简介]秦文珍,重庆邮电大学图书馆。
[基金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1SKZ1111)和重庆市教委社科研究项目(编号11SKF04)资助。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成果的基本形式就是学术论文。为了学术交流,研究人员除了参加学术会议,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把学术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学术期刊的最基本目的是促进学术交流,然而,科学研究结果是否正确需要反复检验,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学术论文在发表前需要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即使这样,仍有大量学术论文在发表之后被读者提出质疑,甚至被发现存在错误。因此,在学术交流日益广泛开放的今天,有效快捷的学术交流仍然是学术界面临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学术论文的评审方式有关。本文结合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学术论文的评审方式,探讨学术期刊的学术交流模式。
一、 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
传统的纸质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是作者向杂志社投稿,编辑组织审稿,审稿通过后交杂志社(或者出版商)出版。这种模式根据情况收取作者少量版面费,或者免费,但版权一般都从作者转让给学术期刊,读者阅读论文必须购买论文或者杂志,其他作者不能随便使用没有授权的文字和图片等资料。尽管目前大量纸质期刊同时采用网络出版的方式,读者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上查找论文,然而这种出版模式由于需要使用权限或者读者付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交流的效率。
现在国内的学术期刊基本是传统纸质期刊,我们对这种模式并不生疏。传统的期刊出版模式在学术交流方面往往效率比较低,如读者阅读论文,如果发现有问题,必须找通讯作者进行书信、邮件或面对面交流,基本上没有非常快速的交流平台。此外,读者也可以写信给杂志,杂志反馈给作者,进行相对正规的学术交流,但这一过程耗时且往往不充分。
二 、开放存取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
开放存取(Open Access)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自由获取和再利用学术作品的全新学术传播机制,是指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免费、永久地获取和利用各种类型的学术资源,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专利文献、研究报告以及文本文件和多媒体文件等[1]。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The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中提出了实现开放存取的两种模式:一是自我存档或称自行典藏,也即开放存取仓储(Open Access Repositories);二是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OAJ)[2]。到目前为止开放存取主要关注的还是学术期刊论文。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开放存取:一种是免费的开放存取,即学术作品可以免费获取,另一种是自由开放存取,即学术作品不仅可以免费获取,还消除了对其再利用的部分或全部限制[3]。前者着重指消除了价格壁垒,只是说明可以免费获取,但未必可以自由使用,而后者解决了免费获取和自由使用的问题。由于读者免费使用开放存期刊,因而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思想的有利平台。
开放存取期刊目前主要采取作者(或机构)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运行模式。开放存取期刊出版模式与传统纸质期刊基本相同,即作者向杂志社投稿,编辑组织审稿,审稿通过后交杂志社(或者出版商)出版。由于开放存取期刊以网络电子期刊为主,包括新创办的和由已有传统印刷期刊转变而来的电子版期刊,因此整个过程是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完成的。读者可以免费获取使用,开放存取期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术成果的传播以及读者与作者间的交流。
三、 开放存取期刊的开放评审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一般都要经过同行评审(peer-review)。同行评审是通过相同研究领域专家或者是一些具有较强专业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对业内人士所发表的学术成果如论文等进行系统统一性的检查与评测。同行评审不仅一贯用于传统印刷期刊论文,而且也适用于开放存取期刊的质量评价。开放存取期刊的同行评审过程和传统纸质杂志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过由于开放存取期刊基本上都是网络出版,在促进学术交流方面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改进。比如作为两大开放存取期刊出版商之一的科学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简称PLoS)旗下的期刊PloS One更是突破传统期刊的范围限定,接收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全部论文,其同行评议过程中不评价学术性水平,靠发表后读者或所有同行进行评议。拥有240种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商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简称BMC)在这方面有更好的改进,部分期刊把同行评议内容公布出来,实现开放评审(open-review), 以促进学术交流效果。
BMC期刊部分采用“开放同行评审”,即要求评审专家在评审报告上签名。每一篇发表的文章上都有包括作者提交的版本、同行评阅人的报告、作者的修改稿和修改答复等发表前记录的链接。读者可以针对论文、审稿意见和作者的修改情况发表意见,指出问题与不足,作者也可以随时修改完善自己发表的论文,使文章的发表成为一个编者、审者、读者、作者互动的动态过程。这是传统的纸质印刷版期刊无法实现的。
目前,绝大多数学术期刊都采用匿名评审。为评估开放评审系统的可行性,Walsh E等人针对《英国精神病学学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评审专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76%评审者同意签署姓名;按照同意和不同意签署分组,与不署名的评审相比,署名的评审意见质量高、措辞更谦恭、评审时间更长;署名的审者更倾向于推荐发表[4]。这证实了开放评审体系的可行性。目前开放评审受到国际出版商和国际期刊的广泛关注。由国际知名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和《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发起和组织的国际同行评议大会将于2013年9月在芝加哥举行第7次大会。这次大会的一个重大议题就是同行评议和科学出版物的模式,涉及在线出版、开放存取和开放评审等议题[5]。
四、 网络社交时代期刊的学术交流
2007年,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的科学家成立了Frontiers公司。Frontiers是目前发展最迅速的开放获取出版商之一,出版领域涵盖14个学科和医学专业领域,每年出版论文数量成倍增长, 2012年发表开放获取论文超过5000篇。与其他开放存取期刊不同,Frontiers模式是逐级邀请编辑,目前的结构是学科编辑(Section Editor)——副编辑(Association Editor)——评审编辑(Review Editor),每一级都被要求尽可能多地邀请下级编辑。这样将来审稿人其实完全可以在编辑中间找,而不用邀请外面的专家。因此,基本上所有的作者都是期刊潜在的编委。目前,Frontiers已拥有25000名国际著名科学家团队组成的编委队伍。他们把杂志办成学者们自己的学术交流平台,一旦决定接受论文,同行之间就可以进行直接交流,而且发表后可以继续交流。Frontiers另外一个亮点是其审稿系统,一旦审稿人完成审稿,主编可以开放平台,作者和审稿人可以互动,类似于我们在网站上的发帖和回帖,而不用主编转来转去。因此,Frontiers是建立在出版商和社交网站基础上的现代发行模式,给学者们提供发表和社会交往的网络平台。
开放获取出版方式已经受到国际学术出版领域的高度重视,世界顶级杂志,如《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的出版集团等先后积极参与创办自己的开放获取杂志。目前自然出版集团出版的63种杂志给作者提供开放获取模式,2012年发表开放获取论文2000篇。2013年3月自然出版集团发表声明,将投资瑞士开放获取出版商Frontiers[6]。和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冠名“Frontiers in”的系列杂志将会在今明两年内快速扩张。双方网站(nature.com和 frontiersin.org)的相互链接可让读者在两个网站上直接阅读对方的开放获取论文。自然出版集团和Frontiers将共同通过开放获取出版和开放科学工具,以促进研究人员采用新的学术交流方式。
如果说传统的学术期刊是经典的邮局时代,开放获取期刊则是电子信箱时代,而Frontiers是当前网络社交时代。过去的学术交流方式是期刊论文、学术会议、书信往来等方式,现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这些方式将它们进行整合,促进了学术交流的速度和效率。可以说,新型网络技术将把学术交流带向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开放的舞台。
[1]张天赐.开放存取及其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18-19.
[2]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EB/OL]. http: //www.socolar.com/file/ 20070305071034312_34375.html
[3]王应宽, 吴卓晶, 程维红等. 国内外开放存取期刊研究进展综述与发展动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 (5):715-724.
[4]Walsh E, Rooney M, Appleby L, Wilkinson G.Open peer review: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r J Psychiatry,2000,176: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