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转制时代,我国的出版企业必须积极推进融资,才能获取更多的资金来发展企业。出版企业应在融资方面推出更多新举措,稳扎稳打推进融资工作,继续完善多样化和层次化的融资新渠道,建立健全融资资金的分配制度,合理利用融资资金。
[关键词]后转制时代;出版产业;融资策略
[作者简介]官万武,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我国出版行业完成了由国有事业单位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制过程。除少数国家明确予以保留事业单位编制的出版社之外,其他出版社都通过一系列改革成为企业,我国的出版行业迈入后转制时代。2011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出版行业在转制之后的工作目标。目前,促进出版业的五大跨越,实现年销售和总资产的“双百亿”目标已经成为我国出版行业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随着身份的转化,出版企业开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具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同时也面临着扩大引进资金渠道、吸纳更多资金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现实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体制问题,我国出版企业转制后还存在不少问题,资金来源有限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出版企业如何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以解决企业的日常运营和长远发展问题变得非常重要。
一、后转制时代我国出版产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的出版行业实现转制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运转问题。只有争取充足的企业发展资金,才能够带动企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社会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出版企业在积极争取资金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途径筹措资金。
上市融资是目前社会上最普遍和流行的融资方式。近年来,出版企业先后成功上市,如四川的新华文轩、辽宁出版集团的出版传媒、上海的新华发行集团、安徽出版集团等都进入资本市场。但上市融资并非是唯一和最佳的融资途径。我国出版企业转制刚刚完成,内部的管理跟不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融资规范也没有形成,多数企业的规模和效益还达不到上市的要求。因此,除了上市融资的途径,出版企业现阶段还需要积极开展其他的融资方式。这些融资方式容易受到国家金融政策和金融产业波动的影响。而且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银行也很难轻易提供贷款。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灵活地选用一种甚至多种融资方式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此外,我国的出版企业普遍存在经营项目单一的问题,一般都集中在图书和音像制品领域。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经营领域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后转企时代,经营范围的多样化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企业的有效融资,助推企业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方面,欧美国家的大出版传媒集团模式值得我国借鉴。
二、后转制时代我国出版产业融资新探
1. 稳妥地开展融资工作
我国的出版企业众多,企业的规模、效益、人员和经营内容差异很大。因此在出版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只能提出一些原则性指导意见,具体做法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
首先,大型出版企业应积极上市融资。对于一些大型的出版企业,它们实力雄厚,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已经具备上市融资的水平和条件。对于这些出版企业,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它们上市融资,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来发展企业。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已经有45家新闻出版单位实现上市。今后还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型出版企业上市,这是出版企业发展的潮流。
其次,中小型出版企业应稳中求进。除了一些大型的出版企业,我国还有众多中小型出版企业。根据《中国出版年鉴》(2007—2011年各卷)的统计,我国现有出版企业581家,其中绝大多数每年的营业收入都在一亿元以下,净利润不超过一百万元,这些都属于中小型出版企业。从总体来看,这些出版企业经营范围单一,资本运作现状不佳,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因此融资状况不佳,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向现代企业转变的步伐。对于这些企业,如果一味地要求它们通过上市实现融资,显然是不现实的。现阶段,最可行的方法是通过银行贷款和内部职工股份制的形式来融资,保证企业的基本发展。也有一些中小型出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和其他企业重组合并,或者在竞争中淘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行业实现了转制,那么出版企业就必须面对市场,在市场竞争中选择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融资道路,通过融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但是根据我国出版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还需要积极稳妥地进行融资,不盲目攀比和跟风,努力发展出适合出版企业融资的新道路。
2. 完善出版企业融资渠道
当前,我们片面强调上市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和股份制融资等几种最基本的渠道,这些渠道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出版企业来说,还应针对出版企业的特点,开辟除这几种常规融资渠道之外的多样化、层级化融资新渠道。下面几种融资方式就是根据出版企业特点进行融资的新尝试。
第一种,品牌融资。品牌融资是出版企业一种卓有成效的融资手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出版企业创造了优秀的企业图书音像品牌。比如商务印书馆的“新华”系列辞书、汉译名著系列,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小说系列等,都是该社的品牌图书,为出版社创造了可观的效益。据评估,“布老虎”系列形成的品牌价值已经超过1.2亿元。品牌可以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通过著名品牌吸收社会资金来进一步打造和丰富品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这种方式适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著名品牌的出版企业。
第二种,版权质押融资。版权质押融资指的是通过版权等知识产权来获得贷款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一些新兴的数字出版企业来说非常有效。数字出版企业与传统的出版企业不同,它们没有可以作为抵押的动产和不动产,但是通过抵押版权也可以获得贷款。这种融资方式在一线城市已经开始流行,因为一线城市数字企业多,接受新鲜事物快。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如北京“直接型质押融资”模式采用银行直接参与的方式,推出了多种版权质押方式供文化企业选择。上海浦东“间接型质押融资”模式则是通过相关单位为中介提供担保,来促成企业获取贷款用于文化产业的研发和销售工作。这些方式都有力促进了当地出版企业的融资工作。但这种方式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制度不完善,评价体系也不健全,妨碍了这种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
3. 建立健全融资资金分配制度
首先,在出版行业及衍生产业中科学地使用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出版企业应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出版企业真正推向市场,这就离不开科学、健全的融资体系。在出版企业实现融资之后,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透明、合理的融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分配制度尤为重要。资金的合理利用一定要面向出版工作及其衍生产业,而不能投入房地产、期货、电子产品和其他高利润但与出版工作无关的产业。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大集团的做法。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新闻集团在融资之后,不仅把资金用于报纸和刊物的出版销售方面,而且积极开拓图书市场,并开始向互联网有声读物方面发展,资金流向符合出版企业的要求,而且分配比较合理。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美国的《纽约时报》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也积极向互联网领域扩展数字化出版业务。
其次,透明合理地分配融资资金。在出版企业,选题策划、编校和销售等各方都需要资金投入,但这些部门之间绝对不是平均分配,如何投放资金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对于融资之后的资金如何分配使用,出版企业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使资金能够真正用于出版企业的发展。出版企业应对资金的数量、期限、投向、效益等各方面都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向图书的创意策划方面倾斜资金,打好出版工作的基础,并在后期的宣传销售中加大投入。对于网络及电子的图书开发,我们也应该重视起来,积极抢占相应的市场。出版行业的资金分配完全不必照搬其他行业的分配模式,应根据行业的特点合理使用。这不仅是出版企业资金利用方面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下一步融资渠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我国的出版行业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实现了数十年历史发展中的大蜕变。转企改制之后,出版社加大了经营自主权,同时又面临融资困难。在当前条件下,我国的出版行业发展远远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人员结构、经营范围和制度建设等都需要更上层楼,才能在融资方面打开更好的局面,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1]李亚峰.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出版企业上市融资[J].职业,2011(5).
[2]田鑫.出版企业上市融资的若干思考[J].编辑之友,2012(3).
[3]姚德权.欧美新闻出版企业融资模式分析及其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08(1).
[4]朱阳生.我国出版企业上市融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3).
[5]何丽云.中小型出版企业融资前景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7).
[6]王谷香.出版企业的品牌融资[J].出版与印刷,2004(4).
[7]俞锋,李海龙.论数字出版企业版权质押融资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J].中国出版,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