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将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推送平台,更是一个新的创作模式和数字出版模式,这十几年来,在中国喊叫的“自助出版”终于真正来临了。
几年前,我们还在为亚马逊的“自助出版”模式惊呼,不用联络编辑部、印刷厂,不用满头大汗跑腿填单子,认为它要革掉传统出版的命。没想到,今天它已沦落为“传统自助出版”,并要被革命。不过,这次不是所谓的强大反盗版软件,也不是强大的推送平台,而是一个小小的手机应用,它就是带给更多草根、手艺人、中小微型企业新的机会——微信。
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变化
目前以拷贝纸质版变电子版,用平台推送的模式,这种“传统数字出版”正在受到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不是来自于终端、内容、宽带、平台、资金和品牌,而是来自新生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
随着去年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腾讯科技、财新网、蛮子文摘、商业价值、雷锋网、36氪、猛科技MTC等纷纷加入这一平台,笔者平常的阅读(资讯类)需求,基本上都能够在上面解决,它完整地解决了碎片阅读的需求,还有诸如管鹏、许维、潘越飞等拥有独立观点分析性类的自媒体,以及正在开始流行的微小说创作,它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多人的阅读习惯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自媒体人许维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做过一次关于数字阅读习惯的调研,微信已经在一小波人中成为排名第一的“阅读软件”,APP已经排到非常后的位置,虽然这个调研不算权威,但也说明了一个趋势。至少在资讯的获取方面,谁都无法否认微信上的《腾讯新闻》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到达率最高的媒体(而不是CCTV的《新闻联播》)。
为什么用户喜欢“订阅”模式?
目前的各类手机阅读软件,必须要用户下载APP才能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这种模式对更多的普通用户要求较高,而且推广成本很高。大家都只知道,这些年没有出现几家赚钱的手机应用,但我们却养肥了很多APP渠道商。
同时,手机阅读应该是轻量级的应用,APP模式给潜在的大规模用户带来了流量、硬件等方面的门槛,我相信应该有更好的模式来取代它。
在广大普通用户严格控制流量的背景下,微信无疑将成为最佳解决方案。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我们见证了从读者到用户的改变,微信将会开创“订阅”模式。
为什么?用户不需要安装APP,节约了流量费用和时间成本,再烂的网络也不用担心,不喜欢?取消也方便。同时,对智能手机的处理器和内存都没有太高要求。
新的市场被挖掘
由于网络、终端、使用习惯等原因,在国内真正用上数字阅读的用户还很少,而微信以其通信免费、产品体验好等优势,迅速发展到近4亿用户,成为新的移动互联网入口,成为碎片阅读的主要阵地。微信的普及,迅速带动了低端市场,诸如三四线城市手机网民使用移动阅读的习惯,这个群体的用户规模在3—4个亿。
事实上,微信已经成为消息推送的最大渠道商,如果出版业积极挖掘这一市场的潜能,研究这一新兴市场对阅读产品的具体需求,将会在销售规模上增长到一个全新的水准。
出版模式将被悄然颠覆
与传统出版模式对比,这种依托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版模式”最大的优势是知道谁看了这些内容,真实的ID,具体的数量。你还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精准营销,直接对话,这是传统出版模式永远无法做到的,这也是Kindle这类自助出版平台一直想做却无法做到的事。
可以说,传统的自助出版只是解决了“简化出版流程”的作用,后续的传播推广,二次传播和用户信息的获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微信做到了,并且还提供更加低成本的推广,病毒性的传播解决方案。好的内容,在微信的强关系链背景下,迅速被传播,被无限放大,这比新浪微博的“阅读量”靠谱得多。
最棒的还是全新的创作模式,原来的“自助出版”强调出版的主动性,并没有强调读者对创作带来的影响,好比坐在电视机前看你比赛的球迷再多,也无法与现场球迷带来的震撼相提并论,而且他们还和你直接对话。你的文字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也会通过及时的回馈,对你的创作产生影响,其中利弊,全看你的驾驭能力。
当然,令作者最感兴趣的部分是拥有版权收入的100%。微信出版,直接是消费者付费给创作者,再没有任何中间商抽成,这个听起来太high了。
出版社和数字出版平台如何开始?
第一个阶段,手机阅读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如笔者曾主刀的天翼阅读率先开通的微信公众号“readmore”,每天推荐热门小说、图书、漫画以及有声读物,用户可以直接点击、阅读(听书)、付费,也可以发送“管理、财经、历史”等关键词,获取自己想要的个性化内容。
第二个阶段,直接与微信打通,目前测试的QQ阅读,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可以在微信中打开QQ阅读,可以选择某本书籍赠送给你的好友。笔者注意到,最近QQ阅读也曾出现过一次微信弹窗推荐免费书籍,后来也许担心影响用户体验,停掉了。
作者也可以尝试
如果作家(写手)直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创作和推送,每日更新,读者关注后直接阅读,这就将“作者和读者”打通,即传说Kindle推崇的出版模式,中间再也不需要第三方的抽水。也类似《天下网商》许维、自媒体人潘越飞以及关注微信营销和微信创业门户(公号MTC)等的自媒体公众平台,作者自助创作、推广和互动,这将是数字出版的最新模式。
试想,2012年淘宝电子书曾战略合作的南派三叔的小说,如果通过微信进行连载售卖,这不仅是三叔的新商业机会(100%的自主收益),更是广大三叔粉丝的福利,你不用再去安装任何APP了,你可以真正意义的第一时间看到三叔的最新更新了,你真的能与他对话了。
一些靠谱的案例
谁会积极投身到新的出版变革中?笔者认为,当然是那些没有包袱的人,这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只会从新的人中产生,因为,过去成功过的人,是很难自我变革的。这就造就了一些新人,如微信第一女刊《她生活》,最近又出现了一个男刊《他生活》。
还有一个不错的案例,微信昵称叫“NBC二当家的”,从2012年开始写作国内首部微信小说《摇的是你,不是寂寞》并通过公众账号连载,3个月左右累计到15万字,关注人数达到5000人左右。在“NBC二当家的”发起的关于10元付费阅读的调查中有60—70%表示愿意付费。
少部分嗅觉敏锐的传统出版单位,例如《时尚先生》杂志将最新的内容通过微信进行宣传,提供高清图片下载、部分精彩文章试读等增值服务,也通过“每日提问”等互动活动,一方面与读者进行很好的互动,并成为新的宣传推广渠道,也在逐渐摸索新的盈利模式。
还有一个由曾子航推荐的很棒的案例——《呼呼收音机》,每日提供儿童睡前故事,这颠覆了之前的音响出版模式,工作团队是工作室自己创作,零推广成本。对于用户来讲,也是零成本,打开微信,用上家里的wifi就可以了。
一些工具的配合使用
就目前微信在用户管理、群发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还没有推出具体产品,腾讯掌门人马化腾也多次表示,微信要做一个开放式的平台,让更多的创业者发挥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服务用户的产品。
据了解,备受业界关注的自定义菜单停止审核,让门外的人郁郁寡欢,其次是公众平台的使用体验和交互功能迟迟没有优化,一些有开发能力的公司和团队,都在做一些二次开发和接口,如乐享微信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海量的用户查询接口和自动生成H5页面服务,实现微信LightApp概念。
如果出版社或作者利用这类工具,就更好地实现了用户的交互,使用体验更好,实际上成为一个出版社或一本书籍的APP,为企业和个人节约了APP的开发成本。
盈利模式随之而来
微信的支付即将开通,优质的内容,如小说、漫画、杂志、音频可以选择付费,例如每月3元等,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微信的传播平台赚足名气后,再做纪念版或者完整版的纸质书和光盘等产品。
除此之外,微信出版的盈利模式足够多元化,付费和免费的结合,与纸质书的联合营销,卖卖广告,做做宣传。有兴趣的朋友,看看乐嘉老师的微信是怎么玩的吧!
总之,微信将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推送平台,更是一个新的创作模式和数字出版模式,这十几年来,在中国喊叫的“自助出版”终于真正来临了。我们相信,腾讯公司会在数字出版生态上有所规范,特别是对版权的保护和支付的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