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血淤体质的刮痧法

2013-12-29 00:00:00杨广识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3年11期

中医认为,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而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又称“血府”。脉具有运行血液的作用,血液在脉中循环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肢节,为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会缓慢淤滞于脉内,使得内脏失去濡养而出现亏损。

血淤体质多半是因为情绪意志长期抑郁,或者久居寒冷地区,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的行血迟缓不畅,以皮肤、黏膜等出现血淤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血淤塞在什么部位,该部位就会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肿物包块。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容易出现血淤。比如,我们常常见到性格抑郁、爱生闷气的女孩子嘴唇颜色偏于紫黯,这就是气滞血淤的表现。所以,血淤体质的刮痧应以活血化淤,疏经通络,调气行血为主。

刮痧方法

淤血质者,以瘦者居多。刮痧调理,可采取平补平泻手法,根据其体形或承受力可调节刮痧时的力度和速度,忌用重手法。

采用治疗刮痧和保健刮痧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刮痧(涂油刮)即为裸露需要刮痧部位,涂上刮痧活血剂的刮拭,会有痧像呈现在皮肤表面,一般3~7天刮拭1次,每次20~30分种。保健刮痧(隔衣刮)则是平时隔着衣服刮痧,以疏通经络,调行气血为目的,可以每天刮拭1~2次,每次10~20分钟。

具体操作

1.刮拭背部督脉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刮拭此穴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强壮身体。

2.刮拭督脉两侧膀胱经。从肺俞穴刮拭至肾俞穴,并重点点按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肾俞穴。疏通背部膀胱经,有益气补阳、活血化淤的作用。对因血淤引发的疾病有着较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

3.采取直线刮法刮拭位于胸腹部正中线的任脉,并重点刮拭膻中穴(前正中线上,两乳连线的中点)、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气海穴(脐下约2横指处)。膻中穴是调理胸部气血淤堵的重要穴位,对治疗胸腹部疼痛、心悸、心烦等症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4.刮拭手臂外侧上缘大肠经上的曲池穴(肘横纹外侧端,横纹尽处)、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5.刮拭膝下胃经上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边缘),同时配合三阴交穴(足内踝尖上缘4横指处)、肾俞穴、行间穴(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6.刮拭腿内侧脾经上的血海(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阴陵泉(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三阴交、隐白穴(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处)。血海穴是人体“血的海洋”,可以调治血淤寒症引起的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