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二维码

2013-12-29 00:00:00尹凝瑶
农家书屋 2013年4期

最近“二维码”这个词很火。看电视时,屏幕的一角会出现一个二维码,诱惑道:“扫描有惊喜哦!”街边广告牌的一角也会赫然印着一个二维码,下注小字:“扫描此码有优惠!”车票机票上印着二维码,使用微信、微博的朋友还可以自动生成一个个人专属的“二维码”。据说,以后看病、坐公交、购物……都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付费。一些前卫媒体已在宣称:“二维码作为当今信息技术最实用的成果之一,正在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它正在成为加快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力‘助推器’。”

“二维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就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即“二维”方向上)分布双色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要读取二维码也很简单,我们只需要一部拥有30万像素以上摄像头的手机和相应的解码软件。这类软件通常可以从网上下载,并在一些智能手机中运行。

二维码区别于常见的条形码(一维码),最明显之处就是外观,二维码看上去更像一个由双色图形相间组成的方形迷宫。在信息表达上,二维码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不同信息,因此可存储的信息量是条形码的几十倍,并能整合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在功能上,二维码不但具有基本识别功能,而且可显示更详细的产品内容。它不仅阅读方便,同时节约纸张、低碳环保。

二维码有许多种类,其中最常见的是QR二维码。QR源于英文“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于1994年由丰田通商公司发明。起初,它只是丰田公司用来方便追踪汽车零件而设计的。很明显,发明者就是希望QR二维码可让其内容快速被解码,这也是目前二维码的最显著特点。

此外,二维码的特点还包括保密性好、制作成本低、容量大、编码范围广等,它还具有纠错功能,二维码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并被正确识读;其译码可靠性高,错误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同时,国内致力于二维码开发公司的CEO赵立新告诉记者:“其实目前国内的二维码产业,人们刚刚开始尝试,基本的技术屏障被解决了,很多商家也开始逐渐接受这种从线上到线下的新连接形式。但二维码真正能够成熟商用,还有两个障碍,首先,一买东西就刷二维码查询产品信息、价格或付费,目前消费者还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而且从技术角度讲,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千元智能机中的摄像头大多数用的是定焦镜头,而不是自动对焦镜头,无法近距离对二维码对焦,因此很难完成识别,这类手机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很大,阻碍了二维码产业的推广;第二,商家也还不习惯给自己的产品加上专属二维码,将其融入自己的商业链条。只有这些基础打好了才能进一步思考商业模式。”

手机一扫,就知超市里的蔬菜、水果来自哪里、由谁种植。近日,北京家乐福万里店试点运营“直采商品二维码追溯系统”,现在覆盖的品种还非常有限。

其实在多年前,蔬菜、水产、畜牧等部门就曾鼓励企业在进入超市的优质农产品上张贴二维码,但由于多种原因,市民并不认可,企业也失去了积极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张贴的二维码不方便顾客识别,顾客需要在超市的终端设备上进行查询,或者回家上网查找相关信息。事实上购买一个二维码的查询终端设备需要近万元的费用,所以很多农产品生产企业并不情愿提供这样的设备。久而久之,贴有二维码的农产品渐渐地退出了超市。

农业信息技术网络工程师李龙告诉记者,现在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开辟出了一条可追溯的道路。因为现在张贴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就可以了,不再需要生产企业购买专门的扫描设备,也不需要企业设立查询热线电话,这样可使农产品生产企业大大节省成本。不仅如此,手机扫描二维码还将使顾客查询农产品的相关生产信息更为便捷实用,很容易获得顾客对优质农产品的认可,销售数量一定会有大的增加。

采访中发现,目前部分超市所售的优质农产品之所以很少见到张贴二维码,原因有两点。一是一些养殖大户、种植大户还是重生产、轻销售,更没有洞察、捕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产品打开销路。这需要农业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种养殖大户的现代营销意识。二是相关二维码制作生产成本较大,单个小生产企业负担不起。一位柴鸡养殖户介绍,日前,他在电视上看到了外地养鸡大户通过在肉鸡上张贴内含养殖环境、投喂饲料、产品等级等相关信息的二维码使销售数量大增的报道,很受鼓舞,也想找人给他制作二维码。但一问二维码的制作成本需要10多万元,他无奈只能放弃。

据李龙介绍,个人制作手机可扫描的二维码,需要购买四项设备和技术,一是一套相关的软件系统,二是购买一台打印机,三是建立一个网站,四是要购买一个较高性能的手机(装有一款软件),总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这个对农产品生产企业来说,需要加大投入,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扶持,联手拓展优质农产品现代营销之路。

在享受二维码的便捷信息同时,建议大家要留个心眼,不要见码就刷。现在,随便扫描二维码导致手机中毒、恶意扣费、钓鱼网站的案例越来越多。

央视官方微博称,二维码本身并无病毒,其病毒主要是二维码扫描结果中的下载链接和下载文件可能被提前植入了木马或病毒,用户一旦打开链接或者安装应用,手机就会中毒。

邢先生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了一下,随即下载了一个应用安装到手机中。结果一夜间手机竟然消费了167元,欠费53元,去通信公司一问,才知可能是二维码中伪装了“吸费”软件。

由于二维码本身并不含有病毒,因此普通用户在扫描二维码之前无法判断该二维码包含的内容是否安全。专家针对此“藏毒”二维码,给用户提供了两种防护措施。第一是不要“见码就刷”,特别是一些不正规网站上提供的二维码,刷码之前要鉴别来源是否权威;第二则是应该在手机中安装相应的防护程序,一旦出现有害信息,可以及时提醒。

同时,专家提醒要防范“泄露”个人信息。现在,动车组、高铁都已实行火车票实名制,票面右下角便印着一个包含着个人信息的二维码,一旦被扫描,个人信息会一览无余。虽然现在实名制火车票已经有所改进,在票面信息上,身份证号的生日日期会被四个连续的“*”号代替,但要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就得首先学会随手销毁不准备作为报销凭证等用途的实名制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