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延边州尚未完全回暖,这里的河面还结着冰,地里的灰土壤也未开冻,当地郊区的农民早已进入备耕时期,驾着摩托车到市里买化肥、种子、农药和农机所用的柴油。
延边州图们市月晴镇石建村57岁的陈国祥是“白龙种植专业农场”的负责人,掌管着170多垧土地(一垧为一公顷,即15亩),最近为了给玉米选种,他已经往市里跑了好几趟了,他深知玉米种子的质量直接决定产量的高低,用陈国祥的话说就是:“一垧地要是差1000块钱,就是17万啊!”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全州素有“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之称,共有36.6万公顷耕地(包括农民二轮耕地承包面积19万公顷),40万人农村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者多达15万人(含国外务工人员3.2万人),土地撂荒现象一度非常严重。从2008开始,延边州在全州范围内探索“家庭农场”模式,2011年正式发文明确,专业农场是指承租农民土地为主,经营面积水田、蔬菜、经济作物达30公顷,旱田作物达50公顷,经农业部门认定并进行工商注册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
2012年,延边州451家专业农场中99%实现盈利,总净利润达2.04亿元,平均每个专业农场盈利45万元。这个消息在全国炸开了锅,不知从哪天起,延边州农委经管站站长刘文清的座机就响个不停,每天都有媒体、学者、各级农委单位来电预约参观、调研。
石建是一个边境小村,村旁图们江的对岸呈现异国风情。走在村中,马路上几乎不见行人。一眼望去,带有四坡水屋顶的朝鲜族民居在成片的土地中若隐若现。当地村民以朝鲜族居多,由于有语言优势,加上赴韩国打工收入颇丰,因此出国务工成为村中青壮年的首选。
说起来,来自月晴镇白龙村的陈国祥也算半个外来者。由于流转土地遍布在月晴镇的白龙村、石建村、岐新村三个村庄,为了便于管理,一年多前,陈国祥和老伴李兆萍搬家住到了流转土地较多的石建村,租了当地一户朝鲜族人空置了十多年的房子,年租金600元。
这是一座典型的朝鲜族民居,房前有廊,进门脱鞋,室内全部为火炕,处处可以席地坐卧。和东北地区一般住宅做以厚砖墙、土坯墙防寒不同,朝鲜族民居用薄墙、大面积火炕来御寒,颇有特色。只是,李兆萍并不习惯,撇着嘴说没有自家白龙村的瓷砖房好。
席地而坐后,陈国祥拿出一个蓝色的厚文件夹,里面存满了他跟近百户村民签订的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合同范本由延边州经管站统一提供。打开若干个土地流转合同,除了各家流转的土地面积不同,流转期限多为10年,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则有些许偏差,有人选择一次性付清,也有人选择年付或第三种付款方式。
在一张《图们市白龙种植专业农场土地流转情况明细表》中,清晰地记录着南正哲、崔相浩、安连植、黄石洙等87户村民各自流转的水田和旱田面积,加上自己原有的0.8公顷地,陈国祥共承包了10.24公顷水田,88.2公顷旱田。
这是一场逐年变动的交易。陈国祥记得,2004年以前,月晴镇村民外出至韩国、日本乃至美国等务工居多,“土地撂荒容易降低土壤肥力,那时,很多人知道我还在种地,都上门求着我帮忙种地,根本不用交租金”。当时,农机种类少、各项补贴少,加之粮价仅为四五毛钱一斤,陈国祥种地“根本挣不了钱”。
2010年,听说延边州倡导办专业农场有诸多政策支持,陈国祥动了心思,积极成为图们市第一批注册者,挨家挨户上门谈条件、签合同,费了不少功夫,待流转土地达规模后,这才成功注册了“白龙种植专业农场”。流转到土地后第一步就是平整土地。可喜的是,由于平整过程中消除了家家户户原有的池埂子和隔离带,陈国祥的有效耕种面积增长5%。
专业农场规范化管理后,延边的土地流转价格从过去每公顷两三千元提高到五六千元,土地流转价格的提高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在汪清县东光镇三道沟村,全村的土地都承包给了镇里一个叫王奎兴的人,村民咸永浩流转出土地后便在山沟里养蛤蟆、种杨树苗,闲暇时还去王奎兴的专业农场打工。承包土地后,王奎兴成立了汪清县三道沟专业农场有限公司,每年付给村民每公顷土地租金2500元,每3年还要按照市场价调整一次。王奎兴对专业农场的理解是,专业农场对粮食增产绝对有好处,对农民减轻负担增收也有帮助,同时还创造了更多出去打工的机会。
从种粮大户转为专业农场负责人,陈国祥不仅有意扩大耕地面积,同时看中延边多项政策支持:一旦符合条件被划入专业农场行列,经农业部认定、工商部门注册等程序,被重点扶植的专业农场,还可获得后续的财政补贴、贷款优惠、农作物保险等利好。只是,在陈国祥看来,以前只需要跟村民口头协议承包土地的方式,现在规范流程之后,手续上麻烦一些。
据刘文清介绍,最初专业农场刚推广时,农民可自行选择以个体工商户或公司名义注册,汪清县较多农户看中了后者以注册资金为限的“好处”,但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注册公司需要年检、审计等,实际并不方便,不少专业农场想转为个体工商户。
算起来,陈国祥的农场主身份也有两年多了。“种粮我有经验。”陈国祥一直是种粮大户,只不过原先的种植面积仅为20公顷。虽然“白龙种植专业农场”的负责人只登记了陈国祥一人,但其真正的主人是陈家三兄弟——陈国祥及其两个弟弟。说到利益分成,陈国祥解释说,当时三兄弟各自想办法流转承包土地,凑在一起才有一百七八十公顷的面积。最初支付给村民的土地流转费约有八九十万元,除了享受专业农场的贷款利息政策,以8厘利息贷了29万元,剩余部分是三兄弟共同想办法解决。
在陈国祥这个大家族中共有17人在农场忙活,农活主要靠机械完成。现在,陈国祥已拥有九台35马力四驱动的拖拉机,还有两台玉米收割机。就连喷农药也用机器,单次作业量得按垄说,李兆萍打趣说:“这要是像赵本山小品里演的那样背个药桶打农药,得到几时啊?”
大部分专业农场不像陈国祥家那样有丰富的劳动力,难免需要雇工。在汪清百草沟镇仲坪村,“汪清县东日专业农场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韩光日雇佣了11个长工;在龙井市东盛涌镇龙山村,“东盛涌镇龙山农机专业农场”的负责人王立臣雇佣了6个长工;又如,安图旺民长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杜丽华在安图明月镇福满村包地种植蓝莓,由于蓝莓植株矮小,果实成熟时间不同,因此雇工采摘成为必然选择。通常,100元一天是短工的基本价,有的甚至200元一天,农场还管饭。要是会使用农机,那月薪就在4000元以上。
2012年8月28日,台风“布拉万”在延边州穿境而过,8级以上风力给延边州农业带来巨大破坏,参棚破碎、苹果落地、玉米倒伏,珲春、图们、龙井等县市丰收在望的农田内一片狼藉。陈国祥的140公顷玉米地也遭了殃,由于玉米秆有不同片区的倒伏,无法用机械收割,加上“土地太淖(水太多)”,农机一进地,轮子直打空旋,只能雇人。由于村中人少,陈国祥急得开着摩托车、拖拉机去图们市雇人,“很难雇到人,就连60岁的女工、不会干农活的工人也要”。每人最低150块钱一天,陈国祥甚至还得报销这些短工从图们市到石建村来回的打车钱。
这是一场庞大的雇工行动,一个多月,陈国祥累计支付了三四十万元雇佣费用,最多时一天雇工100多人,一天支付两万元。大部分短工不熟悉农活,即便花20分钟简单培训告知他们如何处理那些东倒西歪的玉米,也无济于事。通常,一个成熟农民一天可以完成1亩玉米地,外来工人则只能完成一半。陈国祥在管理上很有一套,“我把20个人编成一组,分好几组,每组选一个人当组长,可不能让大伙儿一起干,那样干不好。”
2012年的这场天灾让延边各大专业农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所幸,大多数专业农场参加了保险。据陈国祥说,去年保费他付了19400元,之后得到偿付6万余元。据延边州农委统计,2012年全州受灾专业农场共275家,占参保总户数的68.8%,共获理赔款708万元。
在延边,农民以种植水稻、玉米和大豆为主,播种时有的农户不做调查和研究,盲目下种,往往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刘文清调研时就发现,有一家农户播种大豆后才发现自家土地周边的农户都播种了玉米,矮株的大豆被高株的玉米围在中央,因为不通风、不透气导致歉收。
和普通农户相比,陈国祥更关注科学种田问题,了解施肥比例和农药配方,农闲时还到图们市听听科学种植的讲座,也会和周边水口村的种粮大户交流,选种会非常慎重,“尽量选用高产量、更适合于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种子。”陈国祥笑着说:“专家推荐的,总是比较好的。”这几天,陈国祥已经买好了种子,房屋门廊处整整齐齐码着近20袋粮食种子。
据延边农经委经管站工作人员王敏佶了解,为了错开农产品成熟时期,有的专业农场花心思选择了早熟的玉米种子,一来租用大型机械时价格偏低,仅为正常价格3000元每公顷的一半;二来,由于玉米早熟,还能卖个好价钱。
在珲春市板石镇湖龙村,45岁的村支书李松哲注册了“松哲专业农场”,为了选出更好的粮食种子,李松哲特意留出了四五公顷土地,试验新品种。2011年10月,粮食的市场价为7毛9一斤,李松哲的粮食因为量大,可以成车成车地装,居然卖出了8毛4一斤的好价格。原来,由于加工厂的机器一旦停工再度启动时能耗大,收集散户的粮食比较费时费力,加工企业更乐于批量购买专业农场的粮食。这一年李松哲打粮260万斤,纯收入有120万元。取得成功的李松哲没有忘记流转土地的农民,他率先提高租地价格,并将一定比例的纯收入返给农民,让农民也从他的成功中获得了收益。
专业农场为有能力并有意愿种地的能手们提供了舞台,同时也催生了加工业。如月晴镇马牌村的村支书、“宇日种植专业农场”崔明宇专门开办了一个水稻加工厂,还将水稻冠以品牌销售。在村口的显眼处,崔明宇还立了一个高高的户外广告牌,标明“马牌天宇有机大米加工厂”。王立臣购置的烘干塔也一样,农忙时,他先打点自家农场;闲时,还通过为其他散户烘大米挣钱。越来越多的专业农场有了品牌意识,在月晴镇水口村,农场负责人金光秀也正打算早日申请一个有机大米的品牌,以促进销售。
延边专业农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农场负责人挣到了钱,还尝试为村庄办公益事业。在百草沟镇仲坪村,韩光日办了农场挣到钱后,便积极建设村庄,为村中老年协会提供活动经费,还买了一个大铲车,冬天为村里免费铲雪。
几年来,延边专业农场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到目前为止,延边州的专业农场已经发展到451个,专业农场经营土地面积35719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9.7%,其中,流转农民土地30718公顷,占专业农场总规模的86%。平均每个专业农场经营土地面积79公顷,共涉及土地流转农户16331户,平均每个专业农场流转36家农户土地。
在刘文清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延边州为支持专业农场给予的多项支持政策细则:专业农场贷款利息由政府补贴60%,州和县市各30%;不受身份和户籍限制,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含农机具购置补贴、钢骨架储粮仓补贴);在原一次性3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基础上,扩大到可以一次性享受5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专业农场农作物政策性保险保额在省政策性保险基础上水田每公顷增加3000元至7000元,旱田每公顷增加2000元至5000元,保费增加部分州和县(市)财政补贴2/3;捆绑使用政策性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重点向专业农场倾斜;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在仓库、晾晒场、农机具库房等生产经营用临时建筑物上给予土地政策支持。
相比家庭农场,延边专业农场的经营主体虽然以农民种粮大户、村干部、返乡创业人员为主(占农场总数的44.6%),也有农民合伙(18 %)、农民专业合作社(28%)、城镇个人(4.7%)乃至城乡企业(4.7%)等。通过流转土地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让少数人种地,让农业职业化,同时“解放束缚的劳动力”,加速城镇化进程,在延边州看来,专业农场或将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