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我国在城镇化建设上取了长足进步,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确实存在质量不高、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诸如交通拥堵、能源紧张、环境恶化等,这给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带来了挑战。目前,智慧城市正在兴起,并为全球各国所广泛关注,这种伴随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全新城市建设模式,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也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并非一场豪赌
若时间倒退几年,大部分企业恐怕将“智慧城市”定义为一场豪赌,虽然谁都知道赢面较大,但都迟迟不肯下赌注。说其赢面较大,是因为我国必然要应对和解决城镇化引发的连锁反应,而不肯下注的原因则在于,一切终究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首先,有必要为“智慧城市”做出一个定义。不得不承认,它经常与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那么该如何对它界定?
2008年,首先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IBM公司,对此给出的定义颇受各方认同:绿色便捷的智慧城市设计、能源和水资源管理、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健康和安全的智慧城市医疗网络、建筑物的架构和建造原则,以及利用雨水替代处理水的方法、提高智慧城市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数字化创新城市引发战略投资,吸引业界高科技领域的尖端企业入驻。可以说,以上这些方面,涵盖了智慧城市的核心。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热潮,已有25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很多已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行动计划,截止今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全国193个试点城市,预计2015年底将有70%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参与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概念对于地方政府已经耳熟能详,而对于很多老百姓可能还有些陌生。城镇化进程往往会带来一系列城市病,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集聚、资源不均衡、公共安全监管难度加大等,城市的承载和管理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智慧城市是突破当前城市发展瓶颈的一种新理念和模式,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增强城市管理智能、公共服务普惠、政府效能提升,最终目的是使市民生活更加便捷,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智慧城市建设为什么要强调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具有通用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既适用于政务应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各个领域,也适用于经济领域的生产、制造、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这使得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全方位提升城市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技术支撑。比如:电子病历的普及,将使得市民免去了纸质病历丢失和携带的麻烦,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互动教室等都使得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智能交通服务使得市民出行更为便捷等等。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说:“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手,智慧地规划和管理城镇,智慧地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带来共赢
资本市场总是易变的,但同时也是最敏感的。当智慧城市在我国兴起之际,资本市场便给予最迅速的响应。
据了解,继此前国开行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后,2013年4月又有两家商业银行表示将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目前相关投资已有望XnbsLvDR17Ta83fiwM+ABQ==超过4400亿元。根据目前的投资水平估算,“十二五”期间,全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总投资规模将会达到2万亿元左右。也就是说,仅智慧城市这一主题投资将高达2008年金融海啸时国家投资额的一半。毫无疑问,这将是2013年市场中最大的主题投资机会。
从一个概念,到拉动国家经济的强大动力,智慧城市已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期待,也成为许多公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噱头。
IBM的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其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等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再联系到上述IBM公司对智能城市定义的五大方面,可以看出,智慧城市有着多种要素的侧重,有些着力于技术应用,有些关键于网络建设,有些专注于产品研发,有些则专注于精密的生产制造。如此多的业务单元,全球范围内尚没有一家公司全部涉猎,大部分公司只精通某项或者某几项业务,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市场竞争将是多元碰撞、实时更新,带来共赢的。
虽然各地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已陆续展开,但对如何建设,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比如,建筑物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3,预计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还将大幅上涨。与此同时,中国建筑物的供暖效率仅为工业化国家的1/3,然,究竟以何手段实现建筑物节能呢?再比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预计2013年中国的汽车销量将超过2000万辆,2015年将突破3000万辆大关。然而,汽车尾气排放量不断上升,阻碍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的进程。尽管政府出台了鼓励使用电动汽车的政策,但由于缺乏便捷的充电系统,消费者的认可度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电动汽车价格高、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短、缺乏新技术的普及,都阻碍了消费者选用它们的需求。可以说,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问题,正是智慧城市未来建设的核心要点。
因此,在实施可靠的智能城市计划的过程中,更需要发挥所有主要利益相关群体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当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发挥牵头作用;投资者、服务提供商、基础设施和自动化技术提供商,以及信息通信技术提供商或企业,要主动贡献自身的行业经验和先进技术知识;终端用户,也应该得到知识普及,以便更好地了解建设智能城市的益处。
这是一个令各方均期待与兴奋的新领域,夹杂了对当前环境的不满,更饱含对未来的期许。当我们在探路时,既需要不断向前的执着,又需要破釜沉舟时的决心,在此过程中,必将出现许多值得关注与思考的东西。
“智慧狮城”的智慧之钥
素有“花园城市”美誉的新加坡,在城市美丽的容颜下,蕴有一颗智慧的大脑。高速且低价的宽带接入、便捷的在线公共服务、井井有条的城市管理……新加坡信息化进程始终走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前列。
在部署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新加坡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是资讯通信技术如何作为跨领域的通用基础设施,第二是各个行业领域融合互动的需求,第三如何运用数据分析,更好的理解我们所在的城市。
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新加坡已经发布了六个资讯通信发展规划,如今的“智慧国2015规划”,是于2006年6月份发布的智慧城市发展蓝图。超高速、智能化可信赖的信息基础通讯设施,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通讯产业,培养资讯通讯人才资源,以及促进其他相关领域,通过这四方面的战略部署,新加坡将被建设成为全球化智慧都市。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新一代超高速1G宽带网在全国的覆盖,让你在新加坡,无论不管是在车站和其他的固定建筑,还是在等绿灯的间隙,都能便捷高速的使用网络。作为有线网络补充,新加坡每平方公里建有十个公共网络热点,访问速度高达2兆,免费使用期延长到2017年的3月,在此基础上,政府计划进一步升级带宽,提升用户的体验。
除了硬件设备,政府也积极重视有利于行业发展政策法规的制定,如定期的审阅频谱、技术创新和标准三方面现行的政策法规,作出及时调整。按照新的规定,新住宅应预先接入光纤终端,开发商和业主,为部署基础设施预留空间,提高现有和新开发移动项目覆盖率,将汇集终端用户,提升其移动设备和宽带使用的理念。目前新加坡两大运营商在全国4G覆盖率已经达到95%。
还值得借鉴的是,新加坡在确保资料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对保障智慧城市建设举措的成功,同样不可缺少。为确保资料隐私的安全,新加坡推行全国网上鉴定框架,在标准化电子交易中采取双重认证等,并颁布了《个人资料保护法令》,通过法律进一步强化资料隐私保护。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从来不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最终答案。城市包含了很多复杂的文化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单靠技术是不能一劳永逸的,因此也不存在现成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城市环境有着多样性,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也需要情景化,应针对不同城市的特别需求、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挑战,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满足地方民众产业和政府的实际需求,同时应满足个人隐私保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