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绿色农业的选择

2013-12-29 00:00:00胡明刚
农家书屋 2013年10期

目前,世界各地依然在使用毒性强弱不一的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其中它所含的毒性成分也多少残留于各类农产品中。人们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粮食蔬菜后,毒素便会积聚人体中,不同程度地损害健康。含毒化学农药的使用,引起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早在1962年,美国著名生态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她调查了因化学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而造成的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生态事件,经过深入思考后,写成此书。虽遭到一些农药公司和农业部门的抵制,但这本书最终改变了世界的农业生产方式,滴滴涕、六六六等高毒农药被禁止使用。

但目前,化学除草剂和杀虫剂依然被大量使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农产品安全信任危机愈演愈烈。用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农药,消除杂草和虫害,成为绿色农业生产的首要和必要的选择。

生物技术 远离化学除草剂

减少或不用化学除草剂,用生物技术清除杂草,是切实可行的,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可以通过田间管理,采取保护性耕作、轮作或间作,改良土壤环境来达成。另外也可对有益生物进行生境调节,培养农作物的抗性品种,也能有效地清除田间的杂草。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农作物进行间种,如玉米与大豆间种,小麦与大豆间种。与连作小麦田比较,冬小麦—黍—免耕或冬小麦—向日葵—免耕轮换,两年后,杂草数量分别减少了99.7%或99.8%。中耕时,清除残余枝叶或进行诱集作物种植,推迟播种期,或采用植物行间覆盖,也能大大地清除杂草。

一些覆盖性植物如黑麦的种植,能使豚草、藜和普通马齿苋减少43%、95%和100%,并不妨碍豆类作物的生长。苜蓿也是很好的阻碍杂草生长的覆盖植物。农作物行间,用黑色塑料膜覆盖,剥夺杂草生长所需的阳光和温度,也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3~4年即可完全消除旋花类杂草。

现在,美国已经全面禁止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但允许使用丁香油、百里香油和皂角物质等天然除草剂,这些都是植物类生物除草剂。但人们用得最多的还是真菌类生物除草剂,1981年,在美国注册的第一个生物除草剂Devine,是弗罗里达州的棕榈疫霉致病菌株的厚垣孢子悬浮剂,被广泛用于桔园的除草,有90%以上的莫伦藤被清除,有效期可持续2年。上世纪60年代,中国农田也广泛使用“鲁保一号”生物除草剂,是一种菟丝子盘长孢状刺盘孢的培养物,能有效防治大豆田菟丝子的滋生。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生物除草剂。

生物农药 有效防虫治虫

在前述的诸多耕作种植方式中,蔬菜作物的行间覆盖,也可以抑制跳甲、黄瓜叶甲,以及洋葱、胡萝卜、白菜和玉米根蛆成虫的生长。而生物农药,能更好更有效地防虫治虫。

美国环境保护署把生物农药的划分为微生物农药、植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三大类。

现在人们正在使用的有2000多种微生物农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如线虫,它们能有效杀灭杂草害虫,致使其种群绝灭。1901年,日本学者石渡繁从患病的家蚕幼虫中分离出此菌株,十年后,另一个类似的菌株,在德国苏云金地中海粉螟体中被分离出来,1920—1930年代,以此制成的Bt微生物杀虫剂,被广泛用来防治玉米螟。另外一些微生物农药,可用来防治鞘翅目、螨类、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昆虫、动植物寄生线虫、鞭毛虫,变形虫,扁虫中的吸虫、绦虫等害虫。白僵菌、蜡介轮枝菌和玫烟色拟青霉能有效防治蚜虫、粉虱和蓟马等;人类使用的抗生素,也可以产生妨碍害虫生长繁衍的成分,如阿维菌素用于防治棉铃虫、卷叶蛾、梨木虱、蚜虫;华光霉素可用于防治柑桔锈壁虱、茶树茶瘿螨以及蔬菜叶螨。我国已经分离出250多株昆虫病毒,如病毒制剂NPV,能有效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病毒制剂GV能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茶蚕。

植物源生物农药,是从植物中提取抑制破坏害虫生长繁殖的活性成分,如“苦皮藤菜虫剂”就是利用纯中草药有效成分制剂杀灭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等广谱害虫,但不含有害人畜的毒性物质。菜农可以用它喷液杀灭害虫,也能保证蔬菜随时上市。皂角液、植物种子油等,治虫效果也十分显著。生物化学农药,利用外激素等生物物质来抑制病虫的生长和繁衍,完全不同于甲胺磷、敌敌畏等剧毒化学农药,它们对害虫是致命的,但对害虫的天敌和人类无害。有人利用高科技手段,改变害虫的生物基因,导致其不能发育繁殖,达到更好的治虫效果。

利用生物习性和天敌治虫

农业害虫以昆虫类居多,它们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性,如趋光性,趋色性,对温度湿度敏感,因此“频振式杀虫灯”及“太阳能杀虫灯”得以广泛使用,能诱杀小菜蛾、甜菜夜蛾等20余种蔬菜害虫。或以光诱,或以色诱,以昆虫性信息剂,引诱害虫聚集,以高压电网触杀,能高效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而连片使用的太阳能杀虫灯、紫外线灯和黄色粘虫板,都能大范围地有效防治害虫。大棚蔬菜生产也可以同时使用防虫网,有效阻隔蚜虫、蓟马、螨类及其他害虫的进入。

目前,世界各国在利用生物天敌防治虫害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害虫天敌的种类很多,仅水稻害虫的天敌就有1000多种,玉米害虫的天敌有960多种,棉花害虫的天敌有840多种,主要是瓢虫、姬蜂、寄生蝇以及农田蜘蛛等类。寄生天敌,如金小蜂等,把卵产在害虫的体内,虫卵孵化后,则以害虫身体为食。匀鞭蚜小蜂和浆角蚜小蜂,寄生于甜马铃薯和银叶粉虱体内,粉虱虫害的防治率达99%。捕食性天敌,如瓢虫,一只成虫每天可捕食160粒卵和120头大龄粉虱若虫,幼瓢虫每天捕食1000粒粉虱卵。

在田间定期投放食虫螨和赤眼蜂等,能有效控制鳞翅目害虫的数量,增加瓢虫、草蛉、蜘蛛及其他捕食性甲虫的种群数量,有效防治蚜虫棉铃虫虫害。投放捕食蝽、捕食螨、草蛉、蜘蛛、寄生蝇和寄生蜂,有效防治其他的农业害虫。引进外来捕食类天敌,如智利植缓螨可防治二斑叶螨,西方盲走螨防治山楂叶螨。我国从国外引进害虫天敌多达300种。但这些害虫天敌被引入之后,没有其他的天敌,若任其无节制繁衍,则可能成为另一种害虫,导致外来生物入侵的危机。

除了保护益鸟益虫外,中国传统的“稻鸭共栖”法,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生活习性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稻田生态系统为鸭子生长环境和饲料所需,完善于日本,发展于亚洲,“稻鸭共生系统” 与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一样,都是崇尚自然的农业生物防治技术,两者异曲同工。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现代绿色农业,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既不导致杂草和害虫产生抗药性,也不会产生有毒化学农药的污染,消除人们对粮食蔬菜有毒残留物质的隐忧。目前,世界上许多农业国家都致力于利用生物防治技术、生态调控技术消除杂草防治虫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