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皖交界石臼湖畔的江苏省高淳县,有一个武家嘴村。因地域偏僻,土地稀少,这里曾经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渔化子村”。就是这个远离尘嚣、鲜为人知的小渔村,近年来却异军突起,屡屡成为“金陵第一村”。据该村刘前军介绍,依靠集装箱运输、黄沙运输和散货运输,2012年武家嘴村人均年收入高达98000元。
同时,近年来造船业正成为“在浅滩上挣扎”的行业。今年8月,据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东称:“目前造船企业面临三难: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本次采访,除了还原江苏高淳武家嘴村因为造船、水运而发家的路径,我们同时关注武家嘴面临的转型难题。
“金陵第一村”
在南京南站,有车直达高淳县。距离高淳汽车站不远的十字路口,就是一家由金陵首富村武家嘴村投资的武家嘴国际大酒店。沿着北岭路走不了多远,就是一片别墅区,一幢幢蓝顶黄墙的别墅在垂柳中若隐若现,小区门口立着“武家嘴新村”字样的门牌。据小区门口一位姓王的保安介绍,武家嘴新村有250多户人家,之所以叫“新村”,是因为武家嘴村本不在此,自2002年起新村才逐步兴起,如今,武家嘴还有200多位老人住在老村不愿搬迁。
在武家嘴新村,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可以发觉,其室内装潢水平一点也不逊色于城市家庭,至于冰箱、彩电、空调、音响等家电更是一应俱全。早上9点多,58岁的村民武因春在家门口拉着一根皮管,蹲在树荫底下一个塑料桶前洗渔网。
渔网,是武因春昨天半夜12点放下的,地点就在不远处的固城湖。从不远处晒着的一个蓝色皮划艇可以看出,那是他一早收网时的交通工具。“捕了30多斤鱼,一大早上就卖了200来块钱。”武因春说,固城湖里鲤鱼较多,大的有五六斤一条。
一天200来块钱,对于武家嘴的多数村民而言,简直就是零花钱。事实上,他们更大的财富来自浩浩荡荡的长江。有人算计过,如果将武家嘴的船只列队航行,在长江中可排10公里以上。如武因春就和村里人合伙经营两条集装箱船,资产从800万元增至近2000万元。原先,一家三口人,女儿结婚后添了个小外孙。如今,武因春的女儿、女婿常年在船上忙碌,据武因春形容,船有三五千吨,主要从南京到上海。
走近武家嘴村村史馆,远远可见“中国民间造船水运第一村”的字样,据村史馆讲解员小吴介绍,那是费孝通的题词。对于这个称号,也了解武家嘴历史的外村老者评价说:“就造船工艺而言,武家嘴只能说在高淳算第一村。”至于外界缘何给予武家嘴这么高的评价,老者把五个手指撮在一起,笑眯眯地说:“第一村,就是这个东西(钱)多,不然怎么能叫‘第一村’?”
在造船上,武家嘴村人谁也不肯认输。武因春说,他家存折上基本没有钱,有了钱就想着造更大的船。“村民们都这样,你造了3000吨的船,我就要造5000吨的船。”武因春目前共投入1000多万元造了4条船,月租金收入20万元,但他的资产在村里只属于中上水平。
据武家嘴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全村实现总收入33.2亿元,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4500万元;生产性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50%,千万元以上的占15%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达9.8万元。
曾经的“渔化子村”
细看武家嘴近五十年的历史,今天的光芒,并非一蹴而就。从武家嘴村委会提供的旧照片中可以看出,武家嘴原是一个古老渔村,由于地处偏僻,土地稀少,武家嘴村“人均不到三分地,世代以捕鱼为生,每逢冬春枯水季节,只能走村串户,要饭为生,村里当年是远近闻名的“渔化子村”。
武家嘴不少老人至今记得当时流传的一段话:武家嘴,长流嘴,嘴对嘴,三天不下湖,饿得像个鬼,摸粒螺狮搭搭嘴。直到解放前夕,全村82户渔民仍然聚居在低洼的湖滩上,住房多以泥土为墙、稻草为顶,有的渔民甚至只能以船为家,能住上有瓦片的“赤脚瓦房”都算是不错的了。
在武家嘴,渔业一度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据统计,1949年全村有365人,人均耕地面积却不足0.24亩。土改后,武家嘴耕地虽然增至223.62亩,由于村民世代从事水上捕捞作业,既无农业生产经验,又缺乏农业生产工具,大多数村民都将分到的耕地连同《土地证》一起无偿转给他人。到1970年底,全村耕地仅存59亩,人均仅有1分田。
1971年,邻村的团结圩筑成,武家嘴村的耕地面积增加至362亩。但因为团结圩离武家嘴村远,生产来回很不方便,尽管1975年大队办了农场,安排部分劳动力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由于缺乏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所产粮食也仅仅够解决全村人的口粮问题。
进入70年代后,随着水产资源日益匮乏,捕捞量日渐下降,武家嘴村仍然是原镇江地区最小最穷的渔村。据上了年纪的武家嘴老人形容,当时的捕鱼工具非常简单,渔船大多数是划子船或木帆船,在这种小船上捕鱼,“不仅累,还挺危险。”
在武家嘴村民张燕灵展示的一张制于1982年10月5日的“临时船民证”上,我们看到,当时28岁的张燕灵来自高淳县凤山公社武家嘴一队,她在“职业”一栏上写着“捕鱼”,其中所属单位后有一个“港籍”,写着“高原港”字样。
事实上,这个时段的渔民同样不容易。由于沿湖各县大规模围湖造田、湖区水域面积缩小,通江河道新建水闸等切断湖波与长江的自然联系破坏了鱼类洄游通道,加之新建的乡镇企业排放大量生产、生活污水,使得湖区的水质受到污染,导致湖内水资源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大批鱼类特别是珍贵鱼类绝迹或濒临绝迹,造成捕捞产量逐年下降,渔业收入减少,群众生活陷入困境。1980年时,武家嘴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9.13元。
穷渔村的“哥伦布”
“放着大江大河不去闯,为什么偏要挤在这浅滩薄地里穷折腾?”80年代初,武家嘴村民武学江、武学海兄弟听说南通一带有人搞水运发了大财,也动了心思。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江海兄弟带上一帮铁了心的穷哥们组成“敢死队”,驾着两条由渔船改造的运输船,踏上了航程。
全村人都为这帮野小子捏了把汗,那一阵到处都在围堵个体水运。一天夜里10多点,江海兄弟装满黄沙的货船在常州被扣,罚款50元。兄弟俩翻遍全身口袋,只有30元。大雨把两人淋得透湿,一天没吃喝的他们还得去学习班。可船一放,两人又继续干了。三个月一过,兄弟俩带着近千元收入回村时,这个寂静的村庄开始有了大震荡。1000元,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江海兄弟也成了武家嘴村的“哥伦布”,于是,第二批、第三批运输船相继起航。1986年,武学海自筹资金造了全村第一条600吨位铁船,把船开进了长江。大船运输丰厚的利润引得村民纷纷效仿,撤木船建水泥船,再卖水泥船建大铁船……
在武家嘴村旧村附近的石臼湖畔,曾是当地村民最早的造船工地。每逢冬春枯水季节,石臼湖水位回落,露出滩涂,村民便在滩涂上搭建船台,日夜赶工造船。待汛期一到,水位上升,造好的船就可以顺着湖水驶出石臼湖。
今天武家嘴村可谓“家家户户都有钱”,但最初是“家家户户都借钱”。如果说,江海兄弟给武家嘴村民开了一个好头,那么,村书记武继军则牵头在资金层面给村民以诸多保障。直到今天,还有外村人酸溜溜地评价说:“就论造船,别的村也有,可是没有人牵头啊!”
最初,多数武家嘴村民没有造船资金。有村民造船钱不够,当时个人贷款还比较难,有的村民只好在民间东借西借,月息很高,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村民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1987年,武家嘴村组织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村办的水运服务机构——凤山乡水运队,以集体名义向银行贷款,仅3年就帮村民贷款5000多万元,省下了上百万元的利息。
当时,武家嘴有100多条船在外闯荡,挖沙卖沙都要跑回来结算,很不方便,村里在上海、宁波、武汉、南京设4个驻外办事处,办事处里的结算中心备300万元流动资金供船民周转。加油难,村里投资建造两艘加油船,在江上设水上加油站。枯水季节,将专家请进村,办水上航行技术培训班。全村有13户不会驾航,村里就把200多亩农田交给他们承包,并给予补贴。很快,武家嘴的造船业由此起步,村里运输船只的吨位由1982年的597吨一下发展到1986年的5800吨。1993年,南京市行政村综合经济实力评比中,武家嘴独占鳌头。
未来的“农业新村”
今天,武家嘴村投资4300万元建成了“武家嘴实验学校”,村里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村民的医疗费可报销80%,养老金只需自付30%,村里还有体育馆、篮球馆和公园。有人说:“武家嘴村人世世代代搞船,也只能搞搞渔业,又不会做工人,又不会种田……”
但武家嘴人偏不认这个“邪”,最近几年,武家嘴的布局可谓让人眼前一亮:先是永联圩流转土地3100亩建设生态养殖园,后来又在游子山流转土地5000亩设立高效农业科技园。武家嘴农业科技园位于高淳区东坝镇游子山风景区东侧,园区规划总面积1.5万亩,核心区面积5000余亩,总投资3亿元,主要进行经济林果的规模化生产和各种茶果品种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同时将自然生态资源和现代农业新技术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农游合一”的新型交叉产业。
在武家嘴村农业科技园,村民武继学翻开脚下的土,用手捏了捏,然后安排人员晚上浇一遍水。武继学俨然是一个种田的老把式了,谁也想不到3年前他是个跑了20多年水运,对农业压根一窍不通的老船户。武继学说:“只要肯学,自然什么都会了。”正是凭着这股肯学肯干的精神,这片荒地在3年里变成了一座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农业生态科技园。
如今,在两个基地务工或者承包的都是外村农户,其中,渔业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将73个塘口发包给全县范围的36个农户,承包费为1180元/亩。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也在显现,他们首先立足于维护百姓利益,现在常期用工200多人。两年后,将联动农户700多,用工达3000人左右。
2009年,大学毕业的陈文龙就回到高淳,在武家嘴农业科技园当了一名农业技术主管。。“我最擅长的就是跟农作物打交道。在这里,我也学到了很多。”陈文龙说。转向农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眼下,农业科技园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不过10来人,所占比例不到10%,其余绝大多数都是60多岁的农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事,他们干不了。”武继军坦言,前年,来了7名到村任职大学生,去年又来了5名,他们12人中有5名是学农的。每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头一个月,村干部都会手把手地传帮带,希望他们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可无一例外的是,5名大学生都在到村任职的第二个月,以各种理由离开了。武继军表示,好不容易建设成的农业科技园,人才缺口却达50到100人;好不容易争取到的科技成果,不少却悬在半空,无法落地。
但不管怎样,武继军认定了这条转向新农业的路径。“要实现科学发展,武家嘴就不能吊在造船和水运这一棵树上。”武继军说,武家嘴的发展如果离开了“村”,离开农业,就与城里的社区没区别了,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富村”,“一二三产”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