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广西藤县几十个农村孩子乘坐竹筏上学的报道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许多人都在为这几十个孩子感动、揪心和牵挂!农村孩子上学之路难行的问题已经存在了许久,同时也存在于许多地方,在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的今天,在民生和公共服务要均等化的今天,让农村孩子上学之路不再“艰难坎坷”实在是一个不太奢侈的要求,解决好农村孩子上学路难行问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让孩子特别是小学生上学之路安全,城乡对此皆有要求。所不同的是,城市里可能考虑的更多是注意交通安全、别上坏人的当,而农村则可能是路上好走不好走、能走不能走、有没有危险等,这点在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尤为明显,而且由于地域不同,难的侧重点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其险”。其中,南方水域湖泊多的地方,有教师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小舟;云南等地有溜索上学;山区有一下雨一脚泥的“泥路”,孩子们一年四季雨鞋雨伞不离身,老师前面抱一个、后面背一个、手里还牵两个;而在新疆一些边远地区,则是马帮上学路,一个马背上坐着好几个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孩子上学之路有多难尚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笔者举这些例子只是想说明,农村孩子上学之路难行并不是个案。
解决好农村孩子上学之路难行需要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学校设置和教师配备。在离新校址路途较远的情况下,中学生可能还好一些,可以选择寄宿,但小学生基本不可能寄宿。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些偏远但又可以辐射周围村庄的地方设置一些教学点是一个可参考之举。当然,在教学点设置后还需考虑配备一些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但如何能让高水平的教师到偏远的教学点去教书,需要有一套从政策扶持、职称升级的优惠到奖励津贴的提高等相关配套措施。
解决好农村孩子上学之路难行需要保障并扩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个资金投入既包括狭义的对教育本身的投入,也应该包括与教育相关联领域的资金投入。具体到藤县孩子们上学的问题,孩子们上学的路并不在学校建设的范围内,修路或者雇人摆渡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出钱,或者是政府部门和学校协商解决资金问题。孩子们年龄虽小,他们的教育却是天大的事。不让一个适龄儿童辍学,既是教育机构的责任,同时也应该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刘强/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