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季,万象更新,中国领导层顺利进行交接仪式,细微之处显新意。
领导人家庭生活不再神秘,习主席携眷出访,舆论聚焦彭丽媛言谈举止。一袭国产衣装受到“粉丝”追捧,其相仿挎包次日即在全国各地宣告售罄;李总理“两会”答记者问同样也获高度赞许,他应对美媒尖锐提问反将一军,“怎么感觉你在有罪推定?”
高层的开放姿态令人眼前一亮,网友寄语,“好好学‘习’,奋发图‘强’。”
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国务院提前打好预防针,明令“各部门都要自觉行动,限期完成职能转变各项任务,绝不能‘换汤不换药’。”总理许诺,“政府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放空炮’。”
不“放空炮”,政府信息公开应当首先践行。
还记得2003年的那场“非典”恐慌,72岁的老军医蒋彦永,第一个向外界披露了真实疫情。他说,“不这样做,中国可能会多感染很多人,是要死人的。”
如今,“非典”记忆消散,却是“沙逼北京”、“猪投上海”之类的情形取而代之。官方解释模棱两可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样的搪塞敷衍怎叫人放得下心?可见十年过去,政府信息公开的质量,与公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
同样引人咋舌的还有甘肃武威为副市长座驾超速所作的解释。市政府先是称超速是“工作原因”,副市长对车速“没感觉到”;其后干脆改口“副市长不在车上”。现实版的“弃车保帅”,怎就可以这样的理直气壮呢?
真正该理直气壮的其实是咱老百姓。一场“3·15”晚会就令诸多名企低下了高昂的头,不过也有某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国外商家仗着其市场地位高、影响力大,继续摆出副老气横秋的模样。可话说回来,它其实不也就是在“矮子堆里充高个儿”吗?尊重消费者诉求,这才是真正的商战取胜之道。
政坛“3·15”,则是对群众反腐诉求的回应。连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曹建明日前透露,最高检已收到全国人大要求,将于今年10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反贪污贿赂报告。人们期待从中读出不一样的内涵。要知道,上一回最高检向全国人大作反贪报告已是24年前的事。
面孔
面孔
郭可江
“千万负翁”的跌宕
2004年,家境贫困的郭可江以河南省范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他在京经营风投,先一战成名,后负债千万。他本可以宣告破产,但最终选择了回乡创业还债。郭可江种植有机蔬菜,不打农药不撒化肥。经过打拼,终于还清了债务,还带动起150名村民共同致富。蔬菜每卖出1箱,郭可江都会从中抽出1元钱,用来资助贫困学生。
杨思成
我不下水谁下?
汉口江滩,一男子冒着生命危险救起轻生女,后悄然离去。救人视频在电视播出后,武汉市公安局民警发现,救人英雄很像年已五旬、一身是病的老同事杨思成。最初老杨否认,直到多名同事当面询问,他才淡淡地说:“我是警察,我不下水谁下?”其实,那天救人后他又差点犯了心脏病。
胡功辉
“待在看守所更安全”
拖欠员工工资、拖欠供货商货款、骗取经销商货款……“债务缠身”的湖南嗑得响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功辉“出走”终于告一段落,于近日自首,随后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刑拘。有关方面正积极为其争取“取保候审”。但胡功辉断然拒绝,他认为,待在看守所更安全,因为欠了太多的高利贷,他怕人身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