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的改革与梦想

2013-12-29 00:00:00舒炜
廉政瞭望 2013年4期

在改革暴风疾雨下,铁老大曾多次屹立不倒,但在今次“两会”上,证明了铁路改革根本上是“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改革这东西,就如男女相遇,时间很关键。太早或过晚,都不行。若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制造出来粗制滥造的产品,估计没有人会买账。而过度消耗大众的耐心,也可能成为残缺品。

光改革是很容易的,但要改好,不仅需要勇气,更要有开阔的思路和敏锐的目光。铁路改革是一场宏大的改革,从形式到内容都具备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显然,不少人更乐意去炒作其中的蛛丝马迹,但我们却愿意去正视这场改革纠葛下的芸芸众生。

对任何巨大的举动,人们往往喜欢刨根问底,因为无法解释的事物有时的确危险。改革并非是为了一时的取悦大众,其实是一个为大家造梦的过程,它更多是要放眼于未来。铁道部改了,但目前还只是个半成品,我们也许不必马上审视每一个细微的步骤,但至少要有个总体框架,而非边看边走。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我们不能在过河的时候,还要去摸石头。

从政治的角度,大多数铁道部官员并没有因其经历而步步高升;从产业的角度,铁道部更难谈得上成功;从民意的角度,人们批判其官僚作风、形式主义堆砌、政企不分,似乎铁道部总是大家发泄的标靶。

曾经,顶着“铁老大”的头衔,铁道部在世人眼中的嚣张、轻狂和不可一世,引发了更多怒骂,不少人恨得牙痒痒,直想挽起袖子亲手将它埋葬。

铁道部的悲哀在于,它每做一件事,都会被拉扯到一个大众的共识层面,才配称得上成功。所以,它必须在安全和盈利的钢丝绳上,每一个动作都保证准确,才能保持身体平衡。

然而,人的潜意识中最爱选择负面偏见,对负面的东西感知更迅速,也更全面。最近几年的铁道部基本处于“人人喊打”的状态,铁道部的诸多顽疾,也无一不在挑战着大众本就敏感的神经,但有的人却不负责任地把全部的精力用来尖酸刻薄,而非积极推动它的良性转变。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铁道部在改,除了春运这个老大难,其他顽疾,都在一步步地艰难扭转。

这样一来,铁道部在人们的口诛笔伐中陷入两难。本身作为一个更侧重社会公益的部委,它其实早已论证了自己的历史功绩,但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当下,早没有了这一部分的计划容量。票价优惠,兼顾公平……铁路改革前的红利看起来很多,但这些红利无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最后晚餐。从我们所处的当下,再发散到很长一段时期内,今后充分的市场化后,大家的红利肯定更为充足。

在此次策划中,凡是铁路系统的采访对象,都有一个相同的要求:隐去他们的真名和单位,甚至连哪个铁路局的都不要讲。其中有个和记者聊天的东北火车司机,他还在自己的qq签名上郑重写上了“和本人聊天,言责自负!为了留下证据,本人对任何人和我的聊天记录均已截图。”

这份小心翼翼,大都指向了一个原因——虽然这个饭碗有千般不好,但大家仍怕失去它。铁道部撤牌前,老职工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的是留下一张合影,留住那份半辈子纠葛的情感。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造梦的国度。而这些铁路人,能继续在铁路上工作,就是他们最朴实的梦。

火车提速再快,却永远跑不过时间,铁道部屹立64年,却最终输给了时间。唯一能使其永垂不朽的,绝不是北京复兴路10号那块变更的木牌子,而是所向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