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群众交流,不妨幽默点

2013-12-29 00:00:00尤梓
廉政瞭望 2013年10期

近日,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

“说实话,在机关待得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他私下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

这是官员公共话语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现。以前这也许无伤大雅,但今后可能面临问责风险。

8月底出台的《浦东新区行政首长问责办法》,正式将“在公共场合的言行与职务身份不相符合等行为,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社会影响”写入问责条款。

当前,全国上下开展以反对“四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官员公共话语能力很有现实针对性。

与群众交流,怎么不“结巴”?

公共话语能力缺乏

官员需要一定的话语能力,但这种能力不仅是向上汇报、开会讲话的能力,还应包括公共话语能力,即与公众、群众“攀谈、聊天”的能力。

当下一些官员这种能力较为缺失。

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在一次浙江省委专题学习会上,对此有一段可谓振聋发聩的言辞。

他说:“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有的同志自嘲,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

公共话语能力缺失,主要表现为几种类型。

愚蠢无知型。中科院水生所党委书记王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提及一个故事。一次一个地方官员问他,“江豚好不好吃”,当得到“不好吃”的答复时,这名官员竟说:“不好吃干嘛要保护?”

“三板斧”型:先问年纪,再问家里多少人、收入多少,最后关切一下,问问有没有困难,这种“三板斧”的对话内容正在成为官员与群众对话的主要方式。

对于东部某省的厅长与群众无话可说,一位在场人士纳闷,“开大会作报告都在行,怎么见到老百姓就没得谈了呢?”显然,公共话语能力与作报告、下指示的说话是不同的,它要求理性平和的对话,而不是颐指气使的独白。

狂妄嚣张型。“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几年前河南省一位规划局副局长这句质问记者的“雷语”可谓代表。

逢场作戏型。有些官员与群众“聊天”,满嘴空话、大话、套话,夸夸其谈,莫衷一是;有的扭捏作态,虚情假意,和群众说话是事先设计好的“台词”。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群众最反感的就是这种无关痛痒、没用处的话。

不妨轻松一点

其实与群众“聊天”,不是体制内上下级谈话,完全没有必要那么拘束、严肃或者程序化,有时候不妨轻松、幽默一点。

毛泽东是幽默高手,他的语言形象生动,比喻贴切到位,让人有茅塞顿开的快感。而且他最擅长的就是一见面的时候先聊一聊来客名字的来历,这样既可以解除初见时候的紧张感,又可以加深对这个同志的印象。

如,就在他一次养病期间,卫生所派来一个叫钱昌鑫的小战士照料他。有一次,毛泽东同志笑着问钱昌鑫:“小鬼,叫什么名字?”钱昌鑫回答说:“钱昌鑫。”毛泽东又问道:“哪几个字?”钱昌鑫答道:“钱币的‘钱’,日曰‘昌’,三个金字的‘鑫’。”毛泽东笑着说:“你姓钱还不够,还要那么多金子!小心打你的土豪哟!”

正是因为毛泽东语言诙谐幽默,才能与来自各个方面的群众畅所欲言,才会听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风趣幽默的还有邓小平。1992年1月,邓小平在深圳植物园参观时,在场有人说,这里的竹子是从成都“弄”来的。邓小平开玩笑说:“这也属于知识产权问题啊,我是四川人,要你们赔偿呀。”周围的人全都笑起来。

还有1979年邓小平游黄山时,在鳌鱼洞碰到三位女青年。她们对邓小平说:“邓伯伯,您好!我们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本来已经下山了,听到您老人家在这里,我们又赶了上来。”

“复旦大学什么系呀?”邓小平关切地问,“是考进来的吗?”

“是考进来的,念的是新闻系。”女大学生回答说。

“噢,难怪消息这样灵通!”邓小平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幽默地说,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要放得下身段

很简单,既然是交流,则谈话双方起码应该是平等的,至少也应该模糊、淡化身份意识。这其中,官员往往处于主导性地位,民众不会也不可能去主导话题。因此,官员要放下身段,多一些倾听意识,尽量营造一个相对平等的谈话语境。

营造谈话语境,首先是用语言。

1957年1月,邓小平到清华园给师生作报告。报告开始,邓小平就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说:“过去,我们部队有的战士不爱听报告,屁股坐不住,讲怪话;‘不怕飞机加大炮,就怕政委作报告。’今天,我这个政委来给你们作报告,你们怕不怕呀?”

邓小平这番诙谐幽默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他与听众的距离,全场响起了欢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当然放下身段,还重在行动。

1930年毛泽东在寻乌调查期间,有一次,他从住地往县城走去,途中正好看到农民群众在田里拔稗草,便把鞋子一脱,挽起裤管和衣袖,走下田塍。他边干活边与农民聊天,询问情况。干到晌午时分,毛泽东和老乡走上田头休息,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喝着茶水,边谈起家常。

2001年,朱镕基到安徽颍上县调研。结束后,朱镕基想要一套学校的教材,以便回去研究。

“为这一套教材,总理竟站在大太阳下足足等了10分钟。”在多年后,当地一名小学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仍然记忆深刻。

当然,说话的本领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公共人物,尤其是官员,与群众交往越紧密,越经常,自然就越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说话的本领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公共人物,尤其是官员,与群众交往越紧密,越经常,自然就越有练习说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