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人间有味是清欢

2013-12-29 00:00:00王旭烽
文学港 2013年4期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上冰茶欲醒

——题 记

唉,一觉醒来,错过了立春节点——2013年2月4日0时13分25秒。

赶快起床,从今天开始,以立春打头,就着茶味,我要从头到尾地过一遍24节气。

茶柜里放满了各式茶品,坐在柜前,就着灯光,细细慢慢地收拾茶藏,不好意思,心中实在是有一种守财奴半夜打开百宝箱的窃喜惬意。

我品茶,多年来一直是有年度主题的,2012年的主题是红茶,2011年是普洱,2010年是罗洋曲毫……当然,就如音乐的主旋律要配上副旋律,就如文学的总目标要配上百花齐放,就如一只茶壶怎么着也得配上几只茶杯一样,主题茶之外,我也顺便喝别种品味的茶,而且品得着实不少。因此,在我的茶柜里,少不得各色品种齐全,以备不时之需。

2013年的主题是非常清晰的——白茶!尤其是安吉白茶。那是去年清明前去安吉山中,在桂家门前的那株白茶祖前给她的承诺。在凡涉及安吉白茶母茶的地方,我都称之为“她”,因为她实在是我看到的世上最伟大的母亲之一。二十年前,我就曾经被她的精神启迪,在“茶人三部曲”中她已经出场亮相,二十年后,又得以亲眼见到这株近乎传说的母亲茶。看到了那浙西丘陵漫山遍野的十几万亩白茶,那养育滋润了这一方土地的子民的山中瑞草,全部都是从这株曾经因为不会繁殖而被人们称之为“石女茶”的腹胎中而来。传奇总是要有人创造,又有人口口相传的,我愿意做一个记录人。

实际上,安吉白茶作为年度主题茶,十年前我就施行过了。那时候的安吉白茶刚刚开始在市场上亮出身影。我想起初吸引我的还是它的美——请原谅我总是首先会被外在的呈现诱惑。安吉白茶就像刚刚入学的大学女生,如果一定要找个形象代言人,应该是影片《山楂树之恋》中的那个静秋吧。然而以往的经验也告诉我,这样秀色可餐的茶往往是只能冲入玻璃杯中欣赏的,一旦品味,立刻心中一声“可惜”,脱不了那“寡淡”二字。有幸的是安吉白茶脱离了我的经验,它是相当鲜美的,如茶中放了味精,那其中的秘方待我以后给您慢慢地从容道来。

安吉白茶对我这样一种不适宜喝浓茶的茶人,非常适宜。主题年过后,我也时不时地品饮于它。只是后来接触的好茶多了,又因为工作需要,不敢只青睐独家,因此便让它在百花丛中独自含笑。

此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将她从众多的茶品中掇拣出来。

我这里有众多红茶,滇红,我也整整喝过一年;苏红,那是我的同事苏祝成教授创制的红茶,相当好茶;龙井红,我的一位山里茶农朋友制作后送我的;还有带松烟气的正山小种,您想都想不到我是从哪里带回,竟然是从美国波士顿茶党博物馆的茶室里买的。参观完那个极具特色的船型博物馆后,以十八世纪裙装为工作服的女服务生热情地与我交流,当我回答她她推荐给我们的红茶有一种松烟气,来自遥远的中国,我还告诉她,1773年底她的祖先倾倒在波士顿海湾的茶,全都来自中国的武夷,她惊讶地张大了嘴。

我这里有黄茶,莫干黄芽。之所以作为旧年的陈茶保留到现在,完全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我舍不得喝。德清县组织的茶业研讨会我去参加了,那天可是风雨交加,上了莫干山,见到了久违的莫干黄芽。“莫干黄芽”那四个字还是我的老师庄晚芳先生给提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曾在莫干山荫山街从一个农妇手中买得十块钱一斤的芽茶,品饮后赋诗一首:塔山古产今何在,卖者何来实未明。黄茶见到的人真是不多,但那是名贵的好茶。有人说《红楼梦》中的史太君当年喝的“老君眉”就是黄茶,也就是来自湖北的“君山银针”。人们总是会问我,黄茶和绿茶有什么区别啊?简单地说:黄茶是经过轻发酵、氧化程度在10-25%之间的茶,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道轻微的闷制过程。听说现在很多茶农将黄茶当绿茶制作了,可惜啊。

青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乌龙茶,我这里有大红袍,铁观音,凤凰单纵,冻顶乌龙,还有前年从台湾带回的文山包种,还没有开封呢。那年因为《藏书之家》的演出,我作为编剧随小百花代表团去了宝岛,这茶就是台湾接待朋友送我的。台湾的乌龙茶实在是好喝,它的那种内在的香韵,散发出的带有韧劲的张力无以言表。这让我奇怪地联想到了台湾男性们的语言腔调,无论马英九,还是接待我们的台湾朋友,知识分子,或者政府要员,或者僧人释尼,言谈举止中都有股那样的仿佛被乌龙茶滋润过的劲儿,那种教养,带点中性气质,却又非常美好,是和酒劲儿完全不一样的。至于我手里这包茶为什么叫文山包种?说法不少,就拣一种吧。文山为台湾地名,四大茶区之一,茶种以青心乌龙为主,茶行用四方形毛纸包这种茶,据说就因为这个包装上的原因,从此被人称为文山包种了。

绿茶,那不用说了,江浙人谁不爱喝绿茶,作为杭州人,龙井就在家门口,龙井茶又是国礼,这些年我反倒是少喝了。我常喝我的少年邻居茶农老赵从千岛湖给我寄的老虎湾原生态茶,老赵是七七级浙江农大茶学系的毕业生,他的故事可以是一部长篇小说。现在修成正果,围着一岛的茶树果树,他成了岛上的神仙。我也喝来自我婆家桐庐山中我公公自炒的山茶,那不知名的野茶就着山泉,想评价几句它的好,无言以对,却想起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黑茶,普洱茶,我本来喝得并不多,但那一罐小包装的普洱茶我却一直放在案头,2011喝了整整一年。前年我的学生小黄去云南时,代我专访了王甸先生,由他亲自送我,托小黄带回来的。王甸先生作为云南省委老宣传部长,年轻时在浙东曾经有过一段锥心折骨的红色爱情故事,后来进入了我的纪实文学作品《主义之花》,我曾带着这茶去他年轻的情人李敏烈士墓地祭奠。这茶的意义太大了。

好的,现在我们的白茶公主要款款登场了。其实白茶不等于安吉白茶啊,这一点要郑重申明的啊。白茶,那就是白茶,它的工艺方式是微发酵的,氧化程度在5-15%之间,中国当今真正的白茶,是以闽茶福鼎白茶为代表的,地域品种加制作工艺方式,成就了这一款茶。我这里有福鼎银毫,毛茸茸的白毫,大大的叶,太少了,和黄茶一样,我都舍不得喝。

而安吉白茶,实际上则是以绿茶的工艺制作方式制作的茶,她也就是绿茶的一种,叫白茶是因为茶种的变异而引起的。因为这些年总往安吉跑,毕业的同学也有到安吉各茶厂工作的,所以我总能喝到她。作为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安吉白茶,是个母品牌,她可是生了一堆的儿女呢,我挑了一位叫“银叶”的出来,溪龙杨家山茶场的出品,安吉白茶协会的监制。溪龙是最早推广安吉白茶的茶乡,安吉茶科所也在那里,这里的白茶,正宗得不能再正宗了。我前些年帮助乡里设计白茶馆,写过一篇名为《在白与绿之间的银色》的浪漫序言,不妨放在这里,或能窥一斑以观全豹:

安吉白茶,非白茶也,乃绿茶矣。

这极为稀有的茶树变种,春初嫩叶纯白,春盛乳黄晶莹,春老黄绿相间,至夏终呈全绿。茶农以此茶,经绿茶加工工艺,制成人间珍品。其外形之细秀,犹如凤羽;其神色如玉霜,光亮油润;其内质之馥郁,具甘草味;其汤色之清澈,鹅黄明亮;其营养之丰富,氨基酸高常茶一倍;由此,白茶一盏,银光剔透,一品再品,鲜爽可人。

好茶总是附丽于传奇的,安吉白茶亦如是。传说清代有中原赵姓望族,经徽州至安吉县境,途遭盘查,指桂为姓,从此落户天目山脉,此地便被唤作大溪“桂家场”。桂家又在屋后山坡,得野茶一株,望之锦团簇拥,灿若太白金星,“桂”家与茶为伴,此茶便唤“大溪白茶”。

白茶开花,但不传宗接代,亦不复生本相,久之,人称“石女茶”,意为无法传宗接代的茶。桂家却世代分家不分此茶,数辈相守这株独一无二的野生母树,直至上世纪末。1979年,安吉县林业局技术人员在调查中发现此茶,1982年、1984年安吉县技科所相继从母树上剪取嫩枝条作插穗,进行无性繁殖成功。从此,安吉白茶魅力无边,银光闪闪,辉映天下。二十多年过去,今天的安吉白茶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已成为天目山麓农民致富的奇珍法宝。

溪龙乡的白茶,在全县当之无愧地名列前茅。这位于县城东北、面积三十余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一万的美丽乡村,从1987年种下1分地面积的白茶,直至2008年的1.5万亩,全乡农民仅茶叶收入人均超达万元。安吉白茶已成为溪龙山区农户的支柱产业和主要收入来源。

在把浙江古人类活动时间推前到80万年前的安吉县上马坎旧石器遗址旁,建设了白茶仙子广场,在连接104国道的11省道旁,建立了白茶步行街,在白茶步行街旁,设计建置了本馆——安吉白茶文化展示馆。就此,安吉白茶的人文脉络,从枝头跃然而下,经得水里火里,采茶女子的秀柔之手与炒茶男儿的精工细活,演绎出这一方水土一方人中那白与绿之间的银……

亲人们全都不在身边,一个人的立春。昨天已经做了准备,去超市买了杭白菊花,立春开始喝花茶,那可是个传统。虽然专家给的思路很宽,建议立春后,除花茶之外,可适当喝点红茶、铁观音、普洱茶等,说是有利于散发冬天积蓄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兼具暖胃、养肝之功效。但我选择花茶,并非完全是因为它浓郁芬芳、清香爽口,提神醒脑、消除睡意。我更多地图的就是它的美。

我的花茶临时搭配,白茶加白菊。但仅仅有那白的平方可是不够的,得要有茶点。茶点现成有,老祖宗早就为我们点好了谱,咬春。立春之日,咬的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南方流行吃春卷。奇怪,为什么要吃萝卜?说是可以解春困。专家们可不那么说,他们认为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还有那五辛盘,则是由用葱、蒜、椒、姜、芥等五种辛辣食物调和而成的,作为就餐的调味品。春卷是现成的,超市买就是,我会做蛋饺,却做不好春卷,只知道这是传统杭食,最早见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书中曾提到过“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春卷在立春日吃,是最名正言顺的。五辛盘得自己做了,这个不难,少年时父母分居两地工作,我负责照顾父亲,虽然不是李铁梅,算不上是穷人的孩子,但照样早早地就当家,衣食住行,无一不操心,做饭烧菜,不在话下的了。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水,我选了桶装的虎跑水,还是不够虔诚啊,杭州爱茶人凌晨二点跑到虎跑去汲水,从来就是传统。我将就着桶装虎跑水了,阿弥陀佛上帝保佑万能的胡大,千万别给我来一桶假冒伪劣产品。器,我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家中茶器不少,且待细细观来。我放弃了紫砂壶,太深刻了,我怕它耻笑我的“浮躁”,留着冬藏日吧。今天我选择了一种浮在水面上的生活,并且要让这生活泛起一些美丽的小花纹,那可是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带有印象派风格的西湖生活呢。

我选择了玻璃壶杯,以壶泡法;同时我又选择了青瓷杯,以杯泡法。壶泡法就是在壶里泡好了,将茶水倒到杯中,看到茶汤看不到茶叶;杯泡法茶叶与水相溶一器。这两种喝法是很不一样的,一种是清纯剔透型,重味;一种是秀色可餐型,重色;可我两样都要,我就轮着喝。

玻璃壶必须洗干净,要“烹茶尽具”,不是我说的,是二千年前的汉代儒生王褒说的;青瓷杯要选择得讲究一些,刚开了封的新器,豆沙绿的杯色,“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不是我吟的,是晚唐与皮日休齐名的陆龟蒙吟颂的。

有水有茶有食有器,那还是不行的,得有盆花。昨日舟山花农作家方平君来看我,他可是藏龙卧虎之人。从前送我两盆兰花,我就一直养着,从不上心,因为从前我上心的兰花,全让我养死了。他走后我突然觉得对不起那兰花,虽然它们全活着,但如灶下婢,赶紧地洗盆,擦叶子修枝,君子就是君子,略一拂拭,气质沛然。

户外依旧是湿冷的,温度不会在十度以上,前几日晴了些许,今天又开始阴云密布,但总算不至于遭遇北方的阴霾。一楼小院的方寸之地,山茱萸和石榴光光地伸着枝丫,沉着脸不动声色,红梅绽出米粒大的似有似无的花苞。院子里有株绣球花,光脱脱的老枝干上跳出些许芽头,而养在水仙盆里的水仙,已经雄壮地如扎在泥土中的蒜苗一般,厚叶瓣中挺出了花蕊。春天的序幕并未拉开,但前奏已经响了。从现在开始的十五天将被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东风送暖,大地解冻,蛰虫苏醒,河冰融化,鱼负浮冰,睡眠一冬的茶蓬们,你们就要醒来了。

社区安静极了,院中没有人,不知有谁会想到今日立春。“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从前的农耕时代,今天是要热闹死的。《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原来这一日天子要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彼时万人空巷,老百姓全出来看天子作秀了。杭州郊外至今还有供皇家使用的八卦田。是一百年前的革命,使中国从此不再有那装模作样鞭春牛的天子,此地空余八卦田。

我曾好奇,不知为何非要到都城东郊仪礼,查资料才知道,原来祭拜活动中那位句芒神是居住在东方的。这人面鸟身,手执规矩,主掌春事的春神和生命之神,早在周代就生活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了。

句芒神也管着茶事吧。立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茶树由休眠期逐步进入生长期,茶树开始缓慢萌动,它少不了营养,阳光,雨水,春耕。我虽不是茶农,但习茶多年,也算是知道了茶叶种植的诸多环节。老话说立春前18天,春气就开始转了,立春一过,人们就得开始给茶树施肥,当然施的是肥效长又不会让土壤板结的农家肥了。春天给茶树上肥是作基肥的,催发出肥效,茶树就可以萌芽了。此时着手的茶事,还包括茶园的浅耕锄草、茶园修剪。我听说去年2月立春过后,那安徽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村的茶农孟吉武,便专门聘请了8名安吉白茶修剪工,为300亩老茶园统一修剪、施肥呢。看来安吉茶农的那一套技术已经很吃香了。

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打六九头的日子,春寒料峭,防寒抗冻、防风避霜,一样不能少操心啊。还有,千万别以为那些害虫们都冻死了,它们的生命力顽强着呢,什么虫囊(蓑蛾)、虫苞(卷叶蛾)、卵块(茶毛虫),你要不赶紧地刮除蚧类、苔藓地衣,清洁茶园、修剪枯枝,天气稍稍暖和,他们就钻出来了,那时候再对付它们就晚了。今年立春赶在春节前一个星期,想必茶农们过年时节就得惦记着山上的茶树了。

对立春与茶事的再探讨还让我弄明白了一件事情。我从前走访杭州翁隆盛茶庄老伙计时,听说茶庄柜台前柱子上挂着一副对联,叫作:三前摘翠,陆卢经品。从字面上了解并不难:三前,就是社前,明前,雨前,陆卢就是陆羽和卢仝。可总有学生来问我,什么是社前?我告诉他们,社就是春社,社前就是春社前的日子。他们就再问我,什么是春社?春社,许多书上就语焉不详,有说立春前后几日的一天。今日总算搞明白,原来古时春耕前要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这个规矩周代就有了,但时间上诸侯们却各自为政,一直到宋代起确立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的做法,沿用至今。2013年立春是2月4日,其后第五个戊日是3月24日,即是春社,也就是说,这天前采摘的春茶,都是社前茶。从这天开始到4月初清明节前采的茶,都叫明前茶。从清明开始到谷雨前采的茶,都叫雨前茶。

一个人的立春很美好,享受难得寂静。网上传来学生的各路茶讯,研究生吕聃从老家给我发来了新昌大佛龙井的消息,那里有浙东最大的民间茶市。2013年1月22日的茶讯这样写道:

年末岁月,大雪纷飞。但新昌中国茶市的茶叶销售并没有受天气寒冷的影响,市场因为元旦和春节的临近,拉动了中高档龙井的销量。据市场调查,2012年12月份交易额10707.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03%,交易量679827.5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43.31%,12月价格指数157.5,比去年同期124上涨27.02%。12月整体市场动态反映如下:

一、节日拉动需求,市场交易大幅增量。由于2012年的春季龙井茶上市迟、下市快,使得龙年的中高档龙井十分畅销,年末元旦春季的节日消费拉动了库存中高档龙井茶的交易,从市场价格指数调查典型户调查反映,冷库中的中高档龙井几乎销售一空,统计显示,12月交易量679827.5公斤,比去年同期474367公斤增加了205460.5公斤,增长80.3%,交易量的增加使得12月的交易额上涨3236万元。

二、中高档茶畅销,交易价格增幅较大。据调查统计,12月份交易价格157.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124元/公斤上涨33.5元/公斤,分析主要原因:因为12月销售几乎全是库存的中高档春茶,茶商一是看好市场价格加速了库存销售,二是为了回笼资金抛售库存。为此,价格的上涨使得交易额增加1589.13万元。

吕聃是我茶文化学院第一届本课毕业生,毕业那年考上了我的研究生,他对我意义重大。去年派他到安吉茶乡整整呆了三个月,留下一本厚厚的安吉茶乡田野报告。他对家乡茶事亦颇有研究,去年曾在给我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大佛龙井,色绿香郁,虽比不上西湖龙井,但也是浙江一大名茶。我是新昌人,但从小家中亲友并没有直接与茶结缘。即便大佛龙井早已名声在外,我开始接触茶叶还是上了大学以后。在大学期间,学茶制茶,访茶斗茶,走过的地方也不少,但对大佛龙井的了解并不深。今年课程不多,正好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有一些时间深入地了解大佛龙井的生产文化。

今年,湿冷的天气一直持续到了三月下旬,本地的龙井新茶也是到了三月下旬天气转暖后才开始陆续生产。我对大佛龙井的走访也选在了这个时节,3月26至4月2号。

这次对大佛龙井的走访,我主要选择了两个点。一个市场,一个茶产区。市场即我国最大的扁形茶交易市场——“中国茶市”,茶产区则是新昌本地有名的高山茶产区——安山。

中国茶市:中国茶市是我最熟悉的一个茶叶交易市场。这里主要交易新昌及附近县市的扁形茶。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最早从凌晨四点便开始人声鼎沸,有吆喝着收茶叶的茶商,有捂着几斤刚刚出锅的新鲜龙井茶四处转悠的茶农,期待有个出价高的好买主,也有三三两两低声讨价还价的,有些大户则在门口摆了一条龙门阵,几条长桌子一放,十几个样盘齐刷刷地摆开,有来卖茶叶的,就撮一两茶叶放在样盘上,有经验的师傅会根据今天最新的茶叶行情出价,合则出售,你不愿卖也不要紧,可以去让下一家出出价钱。茶季这里的早市便是如此,好不热闹。

一般这样的热闹劲儿,到了早上七八点开始就会慢慢退去,茶商的角色也会随之从收茶叶转向卖茶叶。过了早市,茶农们便陆陆续续搭着回乡的班车回家了,开始下一轮的采茶制茶售茶。茶市里面会迎来另一批客人,那便是全国各地前来批发茶叶的茶叶零售商。这时,茶市里的茶商早已把凌晨收来的龙井茶按照等级、品种、花色等进行拼配并定价,就等着零售商来批发了。中国茶市的新茶销路甚广,可以说是遍布全国,有些还远销国外。不同的地区对龙井茶的品质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北方客户比较偏爱颜色偏绿的龙井茶,而杭州地区的顾客则更喜欢颜色偏黄,也就是炒制的时候火候偏高的茶叶,即所谓的黄版龙井。

安山茶区:除了走访中国茶市,我还找了一家茶市的茶批发商,跟着他去安山茶区直接从农户那里收购了一次茶叶,深入地了解了茶区茶叶收购的现状。安山是新昌海拔比较高的一座山,安山村位于安山的山腰,这里就是新昌镜岭镇的地界了。安山地区是新昌比较重要的一个产茶区,这里的高山茶品质优异。

我们是早上六点到了安山村,这里有一个小型的茶叶市场,我们到的时候早已经有人开始收购茶叶了。农户都是人手一个塑料袋,袋子里面装着昨夜的劳动成果,茶商在检验过茶叶的品质后如果想要收下会给出一个价钱,一般不讨价还价,农户觉得价钱合理就卖了。但是有一些茶叶茶商看过不会报价格,这说明他不要你的茶叶,但也并不是说你的品质不好,也有可能是这袋茶叶跟他想收的茶叶不合,就如金庸小说里的各家门派,茶商收茶叶也有自己的路数,有的按不同品种收,有的按不同等级收,有的按黄绿差别收。

这里的农户一般都忠实可靠,茶叶质量过硬,但是我也遇到一个个案,有一人来出售茶叶,品质优异,收茶叶的师傅报出了一个高价,他也同意卖了,不过后来收茶师傅突然又把他那袋茶叶翻了一下,发现袋子里上层跟底层的茶叶是不一样的,至少差几个档次,这种小伎俩就被识破了。后来回去的路上我还特意问了一下收茶师傅,为什么单单去检查那个人的茶叶,师傅说他收了那么多年茶叶,其他人都认识的,那个人是外村过来的所以格外仔细检查,这种小伎俩他已经见过好多次了。

这段时间,通过走访,对大佛龙井我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无论是从生产,加工,销售,还是其间的种种民俗文化,大有裨益。更让我认识到了有机会要多多地走访,要知行合一。

接着发我邮件的是被我们留在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工作的叶佳晨同学。她比吕聃低两个年级,是2008级同学。这是个有一双毛茸茸漂亮大眼睛的杭州姑娘,文案做得特别周正,英语法语都很好。她给我传来的是根据我的意见修订的有关2013年全民饮茶日活动的方案草案。作为茶促会首任理事长,我盼望今年的谷雨日能有一个特别出新的项目。这是我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世界语组张平女士一起商定的题目:品饮中国,五洲茶亲——以十个语种的十位老外广播节目主持人,来杭州参加全民饮茶日活动,今年我们准备十家茶乡农户,让十个老外认十户茶亲。而安吉白茶之乡,我们将派出一个小分队参加。去年张平一行,就被我带到安吉桂家,就在那白茶祖身边住了一个晚上呢。

没想到立春还给了我另一个惊喜,我带的首个已经毕业的茶文化研究生窦萍来看我了。她是完全按照我的战略茶路设计走向生活的第一个学生。目前在育华学校专门从事茶文化教学,已经把这门功课教得风生水起,成了这所学校的招牌。无论国外教师参观还是互派学生学习,都少不了青春版茶文化教学过程。学生也从一开始的二十个左右,发展到现在的七百个左右。学校为此专门设置了茶艺室。她给我送来一束鲜花,然后就不停地唠叨着说她学校里的教学事务。

我也得告诉她一些美好的茶事啊。比如明天2月5号,那是个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啊,明天我得去学校,因为要接待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的校长和主任们,他们正在积极与我们共同推进建设全球第一所茶文化孔子学院呢。我们已经为之奋斗了整整六年,今年我们能够成功吗?

现在,我终于可以静静地,一个人品一次茶,品一次安吉白茶了。取来洁白的赏茶荷,将干茶银叶约四克置入其中。白茶属长炒青,银叶是针状茶,挺拔秀气,像打太极拳的少年。叶叶相叠,如火柴棒倒在一起,相互架着,和龙井茶贴在一起,是另有一种风采的。干茶本来三克就够了,因为白茶鲜淡,我愿意多放一点。杯盏是一定要烫过的,不烫的茶器,泡不出好茶。

将干茶分别置入玻璃盏和青瓷杯中,再分置杭白菊数枚,以九十度热水冲之。菊花衬着白茶,浮上青瓷杯,肥壮起来,撑住了整个杯面,几乎看不到下面的茶汤了。你以为杯中插了一大把小鲜花呢。我没有喝这杯茶,这是一幅画——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这是用来欣赏的水丹青。我喝的是另一盏壶泡白茶,茶水起初透亮,几乎不像是茶水,二分钟之后开始晶莹中透黄,然后冲到小杯中,一蓬蓬香气,一口口品味,就着刚炸好出锅的春卷,惬意到骨子里。

在如此这般的时刻,如何能够不想念苏东坡,不在心头吟诵他的诗歌呢。元丰七年,1084年的立春日,距今实实的近千年啊,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赴任途中,与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正是微寒天气,东坡诗情遂发,词云: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雪白的茶,碧绿的菜,苏东坡说的正是立春的民间习俗:初晴微寒的河滩,广漫的原野,久违的诗友,未知的人生,忧伤中的希望,构成并非虚无的人生。苏东坡有本事给这所谓平凡的生活一个讲究的理由:有滋有味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是干净的,与自然吻合的,纯洁的,但这生活并不排斥物质,它不是纯粹精神性的柏拉图式的,它是欢乐的,愉悦的,是包含着生命中灵肉的快感的。

此刻,那一拨一拨冲上心头的小小的诗情画意,令我些微地陶醉,真的,幸福生活一旦落在实处,您就脱不了一个“小”字。那是谁说的,小的是美好的……啊……舒马赫!上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他写了一本书名诗情画意极了的读物《小的是美好的》,可内容却力透纸背,成为声讨现代工业文明弊病的经典著作。舒马赫提倡人类应当超越对“大”的盲目追求,提倡小型,适当、甚至微小……

自2013年始,我的年度“汉”字已然确定:小!在这一个人的立春的日子,“小日子”就从眼前这盏白茶开始……■

责编 荣 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