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第一年教初一,我才20岁出头,而最大的学生已经16岁了;再加上我这人比较和善,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结果没几周,学生就和我打成一片,人前人后的喊“加洲”,让我很没面子。后来有一老同志指点我:“给学生一点规矩,不然他们会爬上你的头。”
我一想也对,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就想当然地拟定了几条规定,比如作业不写要在教室外面补,学生课间打架的就叫家长等。一开始学生也很规矩,可是不到一周,问题来了,有几个“老大难”作业没写,按照规矩他们需要在教室外面补完才能进班,我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不到一刻钟,校长来了,只好先让他们进教室。还有就是学生课间经常打闹,叫家长吗?为这么一件事让家长跑来不合适;不叫家长吗?我确实这么规定过。唉,真是左右为难!
后来我想到,青春叛逆期的学生不太在乎老师的评价,但是却在乎同伴的评价,何不让他们自主管理班级呢?于是班长组阁,组建学生评议委员会,让学生自己去商议班规,自己去管理。半学期过去,班级各项事务井井有条,我不禁自鸣得意,把这一套模式命名为“三权分治班级管理模式”。但很快“报应”来了,班级里有女生与人谈“恋爱”,按照班规需要通报批评。班委会也这样做了,但事情却闹大了,女生哭着跑回家了,家长第二天也把我堵在了办公室里。看来完全自主,没有方向的放羊式管理,也容易让班级走进另一个极端。
一边放,一边还要抓。怎么抓?成了我思考的问题。后来我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一方面抓班级主要矛盾,抓班级公约建设;另一方面抓班级文化建设。其管理模式也从“三权分治”到“班级立宪”,再到“契约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学期我还就此申请了县级个人课题《新时期下关于班级营造契约文化,构建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究》。
其实我个人看来,课题即问题,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而不仅仅流于形式。“契约文化”这个小课题就是这么来的。
□ 栏目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