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要来源于教学需求

2013-12-29 00:00:00陈志苹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10期

很多教师之所以认为很多课题研究都只是形式而已,主要原因是一些参与课题的教师总是抱有功利性的目的。因为目前很多学校对老师进行考核时,都把是否参与课题研究当成了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考察内容,所以教师便纷纷绞尽脑汁,硬着头皮申报、参与课题研究,不管这个课题跟自己的教学有多大关系,也不管自己对这个课题有没有研究兴趣,更不管自己对这个课题有没有研究条件。总之,只要该课题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就好。抱着这样的态度进行课题研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是这样对待课题研究的:“我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这给了我们一个进行课题研究的新思路——每一位教师,不管你是小学的还是中学的,不管你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其中有些困难需要我们耗费大量的心思和时间才能够解决。而这个困难,就是一个很好的科研课题,这个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而这个困难解决的结果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结果。也就是说,当我们解决了一个困难后,就把整个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虽然我们没有进行课题申报,但却使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我们教育生涯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就是课题研究。

当然,除了教育中的难题,有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这样使我们能够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幸福。

课题研究可以人人有。只要抱着一颗平常心,根据教学需求,自己做课题研究的命题者,做到我的课题我做主,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课题所累,被课题束缚,也不会使课题流于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