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题能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无数名家验证过的真理。但“人人做课题”就有点让人感觉强人所难,颇有点“大跃进”的感觉。
我的成长我做主,成长是私人的事,是很个性化的过程。俗话说,鞋子舒服与否,要问脚,那么选用哪种成长方式,也得要问教师本人。每个人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强制不来的。我喜欢读书,尤其喜读教育经典,从经典中汲取教育的真谛,并自觉地在课堂中实践、反思。因而我认为,读书是更符合我成长的方式,自由灵活且不受束缚。倘若硬给我扣一个“课题”,就会让我觉得戴了“紧箍咒”,会让我产生反感的情绪,觉得是给我添堵,给我的成长下套使绊。
做课题是需要水平的,水平不到,盲目搞课题,必然会造成教研与教学“两张皮”。我县也在搞“人人有课题”的活动,而且搞得如火如荼。可课题是如何做出来的呢?开题后课题便被搁置起来,没有实验过程,直到上级说要结题了,再胡乱拼凑几篇论文或报告之类的,来充当成果。有头有尾,就是没有“腰”,让教师不厌其烦。要知道,课题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编造出来的。人人都做课题必然助长抄袭现象,滋生学术腐败,使成长的氛围毁于一旦。
教师的成长源于内心自许,我渴望成长,必然会不舍昼夜。夜深了,我还在爬格写博;人静了,我还在论坛上与人争得火热,因为我成长,我快乐。“人人搞课题”就像“大跃进”运动,只能弄得人筋疲力尽,对教育徒增厌倦感,失去成长的信心。所以与其强制“人人有课题”,不如多想办法激发教师成长的激情,这才是成长的“根”呀!
课题能指引教师成长,但时下人人都来搞,实在不合时宜。我想,不如让有能力的教师来搞,让这一部分教师先“富”起来,然后再带领其他教师慢慢“脱贫”,才算是课题研究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