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发展的关键是求新求变

2013-12-29 00:00:00干曦礼
文史杂志 2013年2期

所谓“动漫”,是将动画和漫画这两个相关的内容合并在一起,至少涵盖动画、漫画和游戏三方面。这个概念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形成的。

中国动漫过去称为动画。中国的动画事业起步和发展很早。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四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的第一部中国动画片。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制作出来。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从1950年仅有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的每年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年~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以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无论是人物、动作,还是画面、声效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后,动画片制作进入繁荣时代,在1978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就制作出219部动画片,例如《哪吒闹海》《金猴降妖》《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制作的,而且电视动画片也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但是,由于制作手法基本沿袭万氏兄弟开创的流派,没有太多创新,也没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所以这一段的多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更由于制作出发点是给孩子们看的,所以在配音配乐方面也明显不够用心。而同一时期,日本正从欧美动画做做简单来料加工的阶段,发展为逐渐学习和吸取欧美经验并创造出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中国动画在世界上有“开先河”的历史,日本漫画界一代宗师手冢治虫的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也是在观摩了中国的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后才创作出来的。但是,中国动画后来发展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从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把动画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的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这本是动画行业商业化和发展的绝好机会,可是局限于“写实主义和充满教育意义”的制作理念,使国产动画片无论内容、画面、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往往是一些小孩在一本正经地不说小孩话。这样的情况使原本应属少年观众青睐的动画片,不仅不再被欣赏,还被看作是幼稚和笨拙的象征。于是,电视台为了满足播映时间的问题,不得不引入大量的欧美日本动画片。

中国引进的国外动画片,其中特别是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在国内播放后,引起一阵斗士热,让中国人看到了日本动画的一点点轮廓。其后,又有世界上的各种精品动画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知道自己的不足,开始反思,这就直接带出之后的探索与尝试。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是这种尝试之一。它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了中国的传统神话。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尝试之一。此时开始制作的52集长篇动画《我为歌狂》《白鸽岛》与100集长篇动画《封神榜传奇》,也是中国动画界的尝试。这些中国自己制作的动画作品,虽然其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尝试的形式还是非常好的。

“中国动漫”如何发展?我认为,关键是两条:一是提高原创性,从文学故事剧本到原画设计就应该开始原创;二是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和风格。

必须承认,中国过去的动漫制作水平与美、日等国比较是有差距的,在制作理念、设备技术等方面的确比不上美国等国家。现在,国外的许多动画连续剧、动画电影、电影后期制作都是发外包给中国来做代工,但是核心的创意、文学剧本、原画设计其实还是由国外公司牢牢掌握,而他们所掌握的恰恰是一个动画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目前的中国有的是可以与国外大公司媲美的设备技术和制作手段,但惟独从理念上远远落后于国外。常常听动画公司的业内人士说,现在我们动画公司缺的其实是“编剧”人才,而不仅仅是前些年的“动画”人才了。在美国,有专门制作动画的大公司,也有先进的技术。日本开发许多漫画,再挑选优秀有趣的漫画制作成动画。原先这些漫画的“粉丝”就又成了动漫艺术的“粉丝”了。所以,必须继续提高制作理念和技术。

中华民族拥有许多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动漫创作的宝贵资源。动漫作品的创作要同民族文化表达联系起来,突出中国特色,突出中国风格,既要有光鲜的外表,更要有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完整人格,这样才能在世界动漫产业中站稳脚跟,迎接挑战。现在的年轻人知识面更广了,更加注重原创的东西,对动画的情节、意义和视觉效果等的要求也更高。中国动漫必须在创意、技术等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除了应多突出中国文化和风格以外,还应该求新求变,可以多创作一些新奇有意思的原创故事。如日本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即有日本民俗风格浓厚的《千与千寻》,也有《天空之城》《风之谷》等并不是以日本为大背景的故事。美国梦工厂公司出品的三维动画影片《功夫熊猫》竟还制作成我们中国文化的风格,其中涉及的细节制作得非常到位,让我们中国人都感叹不已。再看看美国电影,常常故事背景都是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而影片所涉及到的“风格”也常常是概念创意出来的,是以前从未看到过的,例如至今仍是电影票房之冠的《阿凡达》。

我们的思维不应该被框住,应该不断地天马行空地去想象,多创作一些好的故事、漫画,让动画更丰富多彩起来,继而形成整个动漫文化产业链,开发出更多的衍生产品出来。

此外,应注意改变大部分中国人的观念,让动画不仅仅可以给小朋友看,也可以给成年人观看。

时下有很多中国动画公司,制作了各种风格的动画试验片,不仅故事新颖有趣且艺术设计精良,在我看来完全不输给国外的一些优秀动画片;但是却没有获得在大市场投放的资格,让这些影片默默地埋没地下。政府也不时阻止国外优秀动画在国内的播放,而在各个电视台播出的则有不少属于故事情节无聊、画面粗制滥造的动画片。

中国动漫产业牵动着中国动漫迷们的心。中国动漫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光明的前景。发展动漫产业,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重要作用。因此,应该通过各种宣传和互动体验、多媒体及图文展览等方式,介绍动画的发展历史、动画的制作以及丰富的动漫文化和衍生产品等。只要做好利用开发,中国动漫产业定会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数字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