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秀 十年精彩,人生珠峰再跨越

2013-12-29 00:00:00
中华儿女 2013年10期

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担任气象组组长,身背重重的器材,为中国国家登山队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厅长岗位退休之时,他出任省级专业协会会长,从做大做强玉雕产业入手,把一个几乎被注销的协会带入辉煌,也实现了自己人生高峰的再跨越。

他就是刘长秀,现任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军人,一位德高望重的实干家,一位充满活力的长者。在他的带领下,经过10年拼搏,河南玉雕业已经占据全国玉雕市场的半壁江山。业界惊呼:玉雕业已经是河南人的天下!

打造大师级人才团队

2002年,从河南省国土厅巡视员岗位上退下来的刘长秀,被选举为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简称河南宝协)的会长。早在两年前,时任河南省国土厅党组成员、巡视员的刘长秀开始分管协会工作。当时的河南宝协账面上只有一千多元钱,连续多年没有开展任何活动,协会原负责人也多次到主管部门报请撤销,属于一个半死不活的烂摊子。

而那时正是国内珠宝玉石行业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全国各地首饰行情欣欣向荣,轰轰烈烈的各种珠宝展销活动接连举办,也在迅速地吸引投资者的目光。那时的河南已经成为玉雕加工大省,但是由于高端人才奇缺,产品质量差而被业界鄙夷地称作“河南工”。面对严峻的局面,刘长秀感到压力大,担子重,能否迅速提升河南珠宝玉石行业的地位,为河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成为衡量协会工作成败的试金石。

牵牛要牵牛鼻子,出任会长后,刘长秀带领河南宝协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过举办“陆子冈杯”来培育河南的大师级人才团队。

陆子冈是明末最为著名的琢玉巨匠,也是最早注重保护自己品牌的人,他的每件作品都以篆书或隶书刻上“子冈”、“子刚”或“子刚制”等字,因雕工精绝,一度深受皇室和王公贵族的喜爱。

从2004年开始,刘长秀决定,以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名义,在中国最大的玉雕产区南阳市率先举办“陆子冈杯”玉雕精品展评会,通过这项活动,推出河南自己的玉雕大师队伍。经过接近10年的精心打造,“陆子冈杯”在全国玉雕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享有极高知名度。刘长秀介绍说,“陆子冈杯”虽然是省级的评奖活动,但该奖项不仅涵盖了河南省境内的玉雕作品,还有全国各地玉产区的玉雕大师参评,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同,每年的参展作品从最初的几百件,发展到2011年已经超过1500件。

从南阳到郑州,从河南一家独办,到联手兄弟协会共同举办,从地方性到全国性,“陆子冈杯”玉雕精品展评会影响越来越大。为了促进河南玉雕走出去,树立“河南工”在玉雕界优势地位;为了弘扬中国传统玉雕艺术,发扬光大“陆子冈杯”的品牌效应,2012年初,河南省宝协与江苏省宝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陆子冈杯”活动打破区域界限,统一命名为“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刘长秀说,“希望通过升级版的活动,在全国推动玉雕产业的发展,共同宣扬中国玉文化,造就更多大师级人才。”

利用获奖作品,推出河南省的国家级玉雕大师,就这样,一条“以精品推人才,以人才创精品”的路子被闯了出来。到2012年底为止,先后评出“陆子冈杯”金奖作品263件,评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国家级玉石雕刻大师19人,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121人。这些大师不仅活跃了河南市场,还走向全国,引领风尚。河南玉雕大师群在创作方面,不断创新突破,推动了整个中国玉雕行业的发展,如仵应汶的水晶、张克钊的独山玉人物、陈朋旭的独山玉山子等创新的题材,成为国内同类玉雕题材发展的引路人。

为了培育更多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河南宝协采取联合办校、借点培训、厂校结合等各种办法,不但为河南的珠宝玉石首饰行业提供了一大批营业员、玉雕工、琢磨工,也为广东等地输送了不少技术工人。为了进一步激励年轻工人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从2005年开始,河南宝玉石协会报请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批准,两年举办一次珠宝首饰营业员营销技能大赛,对第一名按程序申报,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现在,全国玉雕市场到处都是河南人的身影。从事玉石经营30多年的李杰,是地道的河南镇平人,他感叹:“在全国的古玩玉器市场买玉卖玉,走到哪里都能碰到熟人,遇到河南的老乡。”李杰举例说,广东的四会等全国知名的玉器古玩市场,平时人潮涌动,一到节假日时,吃饭、住宿都是问题,连附近的菜价都会大幅上涨。但是每逢春节前后,附近的菜价就会大跌,因为恋家的河南人返乡过年了,菜卖不出去了。

推出河南产的艺术精品

自古以来,国内玉雕界就分为南北流派:南派玉雕精致细腻,擅长以精雕细琢打造出栩栩如生的作品,而北派雕刻则流畅大气,多以极简的线条勾勒出作品意境。

河南玉雕多数属于北派风格,但在刘长秀担任会长之前,粗制滥造一直是河南工的代名词。一位专家曾经这样评论:河南工与扬州工在精细上有天壤之别,河南工以能够卖出去为准则,扬州工以创作自己的作品为先导。工艺粗放,产品低端,缺少知名品牌等等,使河南珠宝业在高端市场失去了竞争力,形成恶性循环。

在全面分析各种情况后,河南宝协决定开展玉石雕刻技能大赛,来提升河南玉雕产品质量。但是,因为玉雕原材料贵,赛期长,费用高,品类多,比赛如何开展受到严重制约,北京等地的专家对开展这种比赛也持否定态度。刘长秀把情况摆到会长办公会上,吴元全、李杰、赵国安、王冠军等几个副会长热情很高,他们认为,白玉、翡翠等原材料太贵,可考虑密玉等价格稍微便宜的材料,同时,品类也可以自选。

最后,经河南省总工会和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在新密市政府的支持下,采矿单位免费提供玉料,赵国安、王冠军丢下自己厂里的活不干,专心为比赛选料,一选就是两个多月。2009年10月12日—18日,“密玉杯”首届玉石雕刻技能大赛如期举行。到2012年为止,通过各种活动和比赛,河南省珠宝业界已产生6名省级劳动模范,18名省级劳动生产技术能手,200多名优秀技术工人。

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创意;没有一流的创意,就不会有精品出现。有了创意无限的大师,有了精益求精的技工,河南玉雕业的产品质量迅速迈上了新台阶。

每年一度举办的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专业奖项“百花奖”、“天工奖”,是检验各地玉雕产品质量的一把尺子,获奖者知名度迅速提升,获奖作品备受市场追捧。刘长秀也亲自组织河南的大师走出去,在“百花奖”、“天工奖”等大型活动中展现风采。

在最近几年的“百花奖”、“天工奖”玉雕精品展评会上,河南玉雕大师们精湛的技艺,广泛的创作题材受到关注,他们用白玉、独山玉、水晶、翡翠、玛瑙等玉料创作的作品屡获大奖,河南也成为获奖专业户。如仵应汶的水晶《千手观音》、魏玉忠的白玉《大宝月瓶》、仵海洲的独玉《红旗渠》、刘晓强、董学清的独玉《苏武牧羊》、张克钊的独玉《心路》、杨文双的《白玉瓶》等已成为经典作品,脍炙人口,让人叹服。

在培育河南大师队伍的同时,刘长秀还特别注意引进人才。仵应汶是一位出生于河南镇平的玉雕大师,为了发展,他曾经到深圳、南京、扬州等地闯荡。刘长秀担任会长后,专程到仵应汶工作的扬州,请他重归河南,创业发展。回到河南后,刘长秀积极为他联系场地,帮助他改善生产条件。仵应汶也逐渐把创作重点集中在水晶雕刻上,作品广为社会欢迎。200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少林寺把仵应汶雕刻的黄水晶作品“三教九流图”作为国礼,送给普京,受到了高度称赞。

创新是时代的灵魂,创新带来新世界。在刘长秀担任会长这10年,更多的玉雕精品在河南诞生。刘长秀说,“现在,河南的玉雕作品更加注重凸显人文理念和情感交流,让人过目难忘,已经成为艺术品市场的宠儿。”

在服务中张扬协会活力

担任河南宝协会长这10年,刘长秀以“定准位子,选对路子,迈好步子”12个字为方针,树立大服务意识,坚定不移地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在服务中让协会焕发出蓬勃生机,赢得各界尊重和赞扬。

刘长秀曾经这样给协会定位:协会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担负联系政府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所以,为政府当好帮手,为社会搞好服务,协会定能大有作为。

刘长秀认为,协会首先要当好政府的帮手。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是政府的一项主要工作,也是宝玉石行业能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是我国独有的玉种。独山玉坚韧致密,细腻柔润,斑驳陆离,其多彩性是其他玉种所无法比拟。为了加大南阳独山玉的影响力,由河南珠宝协会牵头,组织起草了《独山玉》省级地方标准和《独山玉》的国家标准草案,让独山玉以独特的资源优势占有市场。

服务政府首先要服务中心工作,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南阳玉文化产业非常繁荣,为推动玉产业不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刘长秀和多位专家、学者、大师多次到南阳调研,向南阳市政府递交关于加快南阳珠宝玉石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把玉雕产业作为全市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倾力打造。

在刘长秀等人的建议下,从2002年起,原先在镇平县举办的国际玉雕节,提升为南阳市节会,更名为中国南阳(镇平)玉雕节,由河南省宝玉石协会和南阳市政府共同主办。2008年,南阳玉雕节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升格为省级节会。现在,玉雕节已经成为国内玉雕界的一个知名品牌盛会,每一届玉雕节会期间,成功举办河南省“陆子冈杯”展评会、玉雕精品展评会、中国玉文化研讨会、玉雕获奖作品现场拍卖会等活动,吸引玉雕行业专家学者云集南阳,切磋玉雕技艺,研讨玉雕理论,极大地提升了河南玉雕的形象。

为企业搞服务,是河南珠宝协会的中心工作,更是立业之本。刘长秀举了个例子。河南省是一个玉石加工业大省,玉器生产量大,也是贵金属、珠宝销售大省。但珠宝质量检验机构少,检测任务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针对这个问题,河南珠宝协会先后设立了“河南省宝协珠宝首饰质量检验站”等检测机构,及时为企业出具检验证书,规范了市场,保障了商品的诚信销售。

“文化缔造价值,品牌支撑未来。”这是刘长秀一直坚持推广的理念。河南虽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近百万人的珠宝玉石首饰从业者,但却没有一个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在会长任上,刘长秀一直注重本省品牌的培育,每一个河南本土品牌创立,他都会到现场祝贺。他鼓励河南珠宝玉雕业要多出精品,打造品牌价值,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近几年,玉石走进普通人的家庭,藏玉,玩玉,赏玉,成为不少人休闲时光中最大的爱好。同时,珠宝玉石行情逐年看涨,上演了疯狂的石头的神话,验证着“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古话。由于珠宝消费的专业性,给消费者在购买和辨别上带来了困难,对社会开展透明、权威的消费指导,成为河南宝协的一项工作。他们在经销商中提倡诚信服务,举办诚信经营店评比活动,号召维护消费者权益。协会专门设立行业自律及维权专业委员会,对一些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虚高标价的不良行为进行整改,质量检测站应用户要求,为每一件珠宝出示一张身份证,有照片,有号码,规范了珠宝市场,让消费者感觉到在河南买珠宝,放心。协会还定期举办珠宝咨询服务,普及珠宝知识。

作为河南宝协会长的刘长秀,更是身体力行地为社会服务,他经常出席一些收藏鉴宝等大型活动,在传播珠宝文化和玉文化的同时,教会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确保买到货真价实的艺术品。

不断创新的精彩人生

1943年,刘长秀出生于河南镇平。他自幼家境贫寒,5岁丧父,在贫困和饥饿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学生时代,刘长秀学习十分刻苦,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气象学院。

生活的艰辛,使刘长秀养成了做事踏实认真的好性格,也培育出他执着追求理想的永不服输精神。

1975年,当时国家登山队在河南省挑选队员,在河南省气象局工作的刘长秀入选登山队气象组18人成员,并被任命为登山队气象组组长。因对登山运动不了解,周边的朋友和亲属劝他去医院开个假证明,“证明身体不合格,就可以不去了”。刘长秀没有理会亲友的劝告。加入登山队后,刘长秀到北京市石景山老山摩托车训练基地和怀柔水库冰面接受了集训。

因气象预报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为气象组长的刘长秀负责组建了突击队,收集第一手气象资料。他们突击队随登山队员一起攀登至7600米高度,身上背负5公斤重的氧气瓶压得人喘不过气(当时的规定是男性7000米以下不准吸氧,女性6500米不准吸氧)。但他们坚持开展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填补了我国珠峰气象资料的空白,为中国登山队员于1975年5月27日首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几年后,刘长秀被河南省委组织部以优秀人才调入,负责全省干部审查甄别工作。后来,他担任河南省审计厅人事处长,在掌管干部人事权的岗位上,量才合理使用干部,从不任人唯亲,扭转了单位多年存在的不团结局面。

随后,刘长秀被任命为河南省审计厅纪检组长,作为纪检干部,他亲自用尺子丈量领导干部多占的房屋面积,挨个登记到高档酒店大吃大喝者的车牌号,杜绝了单位的歪风邪气。因纪检工作的特殊性,刘长秀又被交流到河南省地矿厅,任纪检组长,党组成员,巡视员(正厅级),直至2002年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退休后,接任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协会会长。退休后的十年,是刘长秀精彩的加时赛,他让濒临注销解散的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协会起死回生,同时也让陷入发展困境的河南珠宝行业重新起步,带领河南宝玉石行业异军突起。

协会是社会组织,除了会费收入,无其他经济来源,没有钱,就留不住人。十年来,真正在协会坚持日常上班工作的除了刘长秀之外,还有一个年纪比他大三岁的老专家和一个年轻人。凭什么他们干得如此出色,刘长秀说:他们靠的是信念、实干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生活中的刘长秀为人豪爽,爱好广泛,他擅长打桥牌,钓鱼技术也是一流。同时,他还是一位资深的奇石收藏爱好者。

刘长秀的家乡镇平县是中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素有“中国玉雕之乡”美称。据传,战国时期发现和氏璧的卞和就是镇平人。刘长秀的许多同学和朋友都长期和玉石打交道,也让刘长秀对玉雕有了一定的了解。

担任河南省地矿厅领导后,刘长秀开始接触到各种矿产资源,尤其是各种奇石让他一见入迷,打心里头就喜欢。他开始利用各种出差机会,到各地市场上去淘宝。一次,刘长秀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开会,偶然在一个商户那里发现了一块沙漠石,整块石头上结满硕果累累的葡萄,当时商户开价6000元,而他那次出差只带了5000元。他匆匆跑回驻地,向同事借钱后,把那件葡萄石背回了宾馆,后来又辗转千里背回到郑州的家中。就这样,他陆续收藏了一批奇石。

刘长秀这样总结他和河南宝协的十年精彩:“目前,全省从业人数上百万,全国居首,一批河南人通过经营玉发家致富。只要有交易玉的地方就有河南人,只要有加工玉的地方就有河南人,河南已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玉文化的首要区域。河南宝协能够为中华玉文化繁荣做点贡献,很光荣,很幸福!”

有人说,他年轻时成功攀登珠峰,光芒四射;老年时再次攀上人生的“珠峰”,依旧光彩夺目。

刘长秀说,其实人生处处是“珠峰”!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