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日,天津市宝坻区启动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困难群众活动。全区党员干部积极与困难低保户攀亲戚,将一张“爱心大网”撒向基层,掀起了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的帮扶热潮。
攀亲戚密织爱心网“区委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就是坚持‘底线思维’,解决困难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同时,教育党员干部从心灵深处增强亲民、为民意识,转变作风,进一步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提高造福群众的本领。”宝坻区委书记贾凤山说。
既要“身入”,又要“心入”。活动伊始,宝坻区排查出5737户低保家庭。区委专门印发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困难群众活动联系卡、工作手册和《致全区党员干部的一封信》、《致全区困难群众的公开信》等。同时,利用新闻媒介,以及各镇街村级事务助理入村宣讲方式,号召全区在职党员干部主动与困难群众攀亲戚。
活动中,区、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帮扶困难群众,每人至少联系2个家庭,科级干部每人至少联系1个家庭,其他在职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形式联系困难家庭。党员干部至少每两个月深入到帮扶对象家中一次,各单位建立工作台账,制定帮扶计划,建立讲评、动态管理、信息上报等制度。
“五助”实现“五确保”“我们缺什么,党员干部就帮什么,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大家心里热乎乎的。”
群众心中有杆秤。这发自肺腑的称赞,是对宝坻区党员干部攀亲戚、识民情、接地气的真实评价。
活动中,宝坻区委着眼于帮扶对象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明确对帮扶对象实施“五助”:一是“助困”,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困难家庭,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二是“助业”,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开辟致富渠道,争取就业岗位。三是“助医”。对患大病、重病的,联系医生、办理医保,减轻医疗负担。四是“助学”。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困难家庭,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五是“助稳”。对有负面情绪或信访诉求的,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协助解决合理合法的诉求,确保稳定。
为将帮扶一抓到底,党员干部自觉地做到“五个确保”:一是确保经常联系,与联系户结成亲戚朋友;二是确保生活改善,联系户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得到及时救助;三是确保子女上学,联系户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四是确保信访稳定,联系户不出现因政策解释或扶助不到位造成的非正常上访;五是确保作风转变,党员干部接地气、受教育、提能力。
爱心接力汇聚正能量截至2013年10月,宝坻区115个机关单位的15575名党员干部与5737户困难家庭结为帮扶对子,累计联系服务57128人次。
一个人的帮扶力量是有限的,当成千上万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爱的海洋。目前,这股爱的正能量正在宝坻区不断集结、放大:
方家庄镇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重点资助从小学到大学的困难家庭学生,募集捐款20余万元,资助了69名困难学生。
史各庄镇设立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爱心帮扶基金”,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捐款,共募集爱心善款22450元,专门用于因天灾人祸及突发事件的救急帮扶。
全区参加活动的115家单位中有59家建立了帮扶基金,基金总额293万元,有21家单位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了慈善协会。 (责任编辑:单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