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动性紧张的原因及对下半年形势的判断

2013-12-29 00:00:00吴隽
北方经济 2013年14期

摘 要: 本文针对今年5月底以来的流动性紧张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对引起流动性紧张的直接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分析期限错配这个重要因素,再对下半年流动性形势进行判断,最后对如何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 下半年形势 判断

5月底以来,国内金融机构流动性趋紧,尤其到6月底“钱荒”的情况更加严重,上海银行间同业隔夜拆借利率高位运行,一度高达30%,创下历史新高。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已经波及实体经济,理财产品利率水涨船高,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因为资金面趋紧而暂停票据业务,票据利率大幅上升,融资成本增加会给非金融企业的资金链带来较大压力。

一、流动性紧张的原因分析

近期流动性紧张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这六个方面的原因是直接引发流动性紧张的导火索。

(一)受银监会8号文的影响

3月份银监会8号文对银行理财资金的投向、风险拨备提出明确要求,提出投资非标债权资产要坚持限额管理的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6月底之前,银监会将针对8号文的落实情况展开检查,因此,部分银行在6月底前将表外非标债券资产转移至表内,直接挤压同业拆借额度,叠加半年存贷比考核,银行存款和理财资金均承受较大压力。

(二)受外管局20号文的影响

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6月底前,外汇存贷比超过参考存贷比的银行将综合头寸调整至下限以上。迫于外币纳入存贷比考核的压力,一些银行可能已经提前开始买入美元补充外汇头寸,以求达到监管标准,这是近期美元买盘力量增大的主要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间资金面紧张状况。据测算,6月底之前,银行需补充外汇头寸约2000亿元。

(三)受中债登窗口指导的影响

5月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以窗口指导的方式要求部分商业银行,银行自营账户与理财产品债券账户以及理财产品债券账户之间不得办理债券交易结算,切断两类账户间的债券交易也是顺应了8号文对于“资金池”理财模式的规范。这导致季末理财续接难度增大,机构提前准备头寸,势必会影响理财资金的流动性管理。

(四)受资金外流的影响

美国经济日益复苏,对全球资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造成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国家资金外流,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结售汇余额逐月下降,从去年12月份的509亿美元下降到5月份的104亿美元。

(五)受超储率下降的影响

今年以来,随着杠杆率的不断放大,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超额备付金在逐渐下降,超额备付金率从2012年年底的3.51%降至3月末的2.58%,二季度超储率继续下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边际承受力也大幅下降。

(六)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

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央行没有增加流动性投放以稳定利率,反而在6月18日和6月20日连续发行20亿元央票回笼流动性,使得银行资金面雪上加霜。

二、流动性紧张的重要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即负债方)主要为存款、理财资金、同业资金,资金运用(即资产方)主要为贷款,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归根结底表现为存贷款、理财产品的期限错配问题,而这一期限错配情况给银行体系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

(一)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

如果存款期限普遍比贷款期限要短,就形成了存贷款的期限错配。如果贷款总量中的中长期贷款占比高于短期贷款,存款中的活期存款占比高于定期存款,则表明中长期贷款主要依靠短期资金来支撑,存在存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

以江西为例,从存贷款余额看,6月末,江西省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755.5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55.85%,高于短期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13.54个百分点;活期存款余额为8201.07亿元,占各项存款的比重为44.17%,比定期存款占各项存款比重高5.57个百分点。这表明从存量上看,江西省存在“短存长贷”的问题。

从贷款增量看,上半年江西省新增中长期贷款620.25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5.31%,比去年同期提高11.76个百分点;新增短期贷款529.15亿元,占新增贷款的47.19%,比去年同期略高0.04个百分点。这表明从增量上看,江西省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提高,“短存长贷”的现象有扩大化的趋势。

(二)理财产品期限错配问题

银行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不断募集资金,每一款的理财产品的期限、收益率虽有不同,但所募集的资金都进入一个“资金池”,同时银行借助信托公司的平台,以信托贷款的形式对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基础设施行业进行融资。为保证收益,银行往往愿意滚动融入期限短、成本低的资金,投向期限较长、收益更高的资产。举例来说,银行以4.5%的预期收益率发行12期一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这就是“短钱”,再以8.5%的收益率进行1年期的融资项目,投资于债券、票据或信托产品,这便是“长投”,来源方与运用方之间4%的利差产生的利润即为银行获得的中间业务收入。这是“短钱长投”带来的理财产品期限错配的现象,一旦“长投”的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就会给“短钱”的资金兑付带来较大的困难。

三、对下半年流动性形势的判断

对于下半年的流动性形势而言,有如下几个影响因素:

一是7-8月份因追缴存款准备金率、交付财政存款、银行分红、各类理财产品集中到期等因素叠加,流动性继续偏紧的可能性较大。

二是受商业银行半年考核影响,6月末存款冲时点导致资金成本上升,按照往年规律,7月份存款大都面临下降的局面,资金来源的减少也会导致流动性的紧张。

三是1-5月份M2增速为15.74%,显著高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13%的全年目标,6月末M2增速为14%,比上月末骤降1.74个百分点。随着“去杠杆”效果的进一步体现,下半年M2增速应该会继续下降。

四是在资金错配风险暴露,压缩金融杠杆的形势下,经历了6月末的“钱荒”,下半年各家行在流动性管理上应该会持更加审慎的态度,超额储备金率可能普遍上升。

五是国务院近期发布了金融“国十条”,核心是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下半年市场流动性会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质量。

基于以上五点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流动性还会继续偏紧,但是围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核心要求,在资金使用和投放上会更加合理和优化。

四、加强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合理运用存款、理财和同业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存款营销活动,持续加大吸收存款力度,集中力量发展重点客户,争取吸收更多的财政性存款和对公存款,促进存款稳步增长,还可以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的形式,积极募集理财资金,创造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同业资产主要由存放同业、拆放同业、买入返售资产构成,在防范流动性风险和资产负债结构失衡的前提下,商业银行要合理运用好同业资金,监管部门则要规范引导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经营发展,加强对同业业务的统计、监测和分析。

(二)把握贷款投放节奏,加大有效信贷投入

按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把握好贷款投放节奏,坚持有扶有控、区别对待的原则,保持信贷投放合理适度增长。一方面,通过大力压缩非农贷款、加大到期贷款催收力度、加快核销处置不良贷款等方式,腾出信贷规模,不断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重大建设项目、民生工程,继续优化信贷结构,把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构建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坚守不发生防范流动性风险底线

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根据自身流动性供需形势变化,加大对流动性风险的预测和分析,防范和化解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对银行经营带来的不良影响。其次,建立金融机构突发性风险问责制度。随时掌握辖区内网点资金运用情况,加强资金运用的实时监测,对可能出现的支付风险要及早进行预警,并做好救助准备。再次,建立银行体系流动性分析制度,包括流动性需求分析、流动性来源分析和流动性储备设计,同时还应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银行机构流动性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多重因素致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金融时报[J].2013-6-24.

[2]货币流动性紧张的长远影响.上海证券报[J].2013-6-18.

[3]刘林.隔夜SHIBOR创历史新高 流动性紧张短期难改善[EB/OL].财经网.

[4]赵洋.人民币升值升值是流动性紧张的根源[EB/OL].和讯网.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