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经济指标分析与比较

2013-12-29 00:00:00朱桃杏吴殿廷赵莉琴蒋秀兰
北方经济 2013年14期

摘 要:世界城市是一个融政治决策、战略管控、文化价值与经济协调能力于一体的世界顶尖城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具有阶段性、中国特色等特征。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如上海、香港等,北京具有建设世界城市的优势资源,但对比伦敦、纽约、东京等当今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北京在综合指标、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本文在总结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与三大世界城市的差距,同时对未来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北京 世界城市 指标 比较

世界城市是一个融政治决策、战略管控、文化价值与经济协调能力于一体的世界顶尖城市。众多城市在经历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之后,通过优质基础设施、经济财富,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下,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城市中的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资金输出、全球扩张等过程使城市逐渐获得对全球经济的管理控制力,城市也由此步入世界城市行列。

2008年,北京成功承办奥运会,由此对外开放度大大加强,也使北京的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开始由“奥运城市”向“世界城市”转型。

与纽约、伦敦和东京这些世界城市比较,北京有着三大世界城市发展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但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征差距也较为明显。

一、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特征

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大决策和目标。

战略性。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利用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加快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有力地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

阶段性。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阶段性一方面是追赶三大世界城市发展步伐的需要,同时也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规划性和前瞻性的体现。

特色性。“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路径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城市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不同,要求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立足首都优势,立足国际规律,必须创新和超越。

二、综合实力比较

本文选择综合指标,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对外贸易等开放度指标进行对比,总结北京与三大世界城市发展差距。

在对世界大都市进行综合评价时,最突出的3项指标:一是金融服务能力在全球份额中达到10%以上;二是GDP达到3000亿美元以上;三是高端服务业超过GDP的50%。

三大世界城市是世界经济的风向标。2007年3个世界城市的金融业市场交易值占到全球的80%,GDP约占全球的1/15。其中,纽约金融服务能力占到全球1/3强,2007年高端服务业超过GDP60%;伦敦金融服务能力接近全球的30%,高端服务业高于纽约,仅文化产业一项就高达20%以上;东京2007年金融服务能力达到10%以上,高端服务业占GDP的50%以上。

北京服务业无论从绝对规模还是职能规模都确立起了主导地位;包括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支柱,转变后的功能正在向世界城市靠拢。

三、对外经济状况比较

(一)利用外资状况比较

2006年纽约州年外商直接投资68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约占美国的28.9%;2008年,纽约市有5%的员工服务于外资企业。纽约经济的成功越来越依赖国外直接投资。纽约合作组织的研究显示,FDI贡献了纽约城市经济产量的10%。

伦敦地区2007/2008年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0亿英镑,约占英国的58.1%。在1998-2004年间,伦敦42%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外商独资企业。2008年4月和2009年3月之间,527个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创造和保障了伦敦11500个工作岗位,强调了在经济下滑期间伦敦对于外国直接投资的依赖。

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外商直接投资额相对较低。2000年日本的FDI仅占全国GDP的1.1%。

从世界城市利用外资的规模看,北京同伦敦、纽约等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北京城市利用外资不足纽约的1/15;2007年,北京不足的伦敦的1/19。从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看,2006年,北京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国的7.2%;2007年,北京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国的6.8%。

(二)对外贸易状况比较

2006-2008年,北京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地位皆实现上升,北京服务贸易占全球比重由2006年的0.7%增长到2008年的0.96%,货物贸易占全球比重由2006年的0.64%提高到2009年的0.86%。但从2008年三大城市进出口贸易额看,北京市进出口贸易特征明显:1.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快;2.出口贸易与东京、纽约相比,仍有差距。

四、就业分布比较

从1970-1980年,纽约的总就业水平绝对值在下降,制造业减少了35%;总部办公职位减少了41%;许多公司总部都撤离了纽约,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纽约开始复苏,到2007年增幅达到30%。

伦敦的就业人数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下降,70年代开始,伦敦开始削减公共部门的人员,制造业部门工作岗位大大减少,到1985年,其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比例不到1/5;到2007年,高端服务业上升到65%-70%。

东京的就业在20世纪70年代保持平稳,1985年增加到590万,1998年增加到630万。虽然绝对失业人口比伦敦和纽约少,但制造业的就业比例也在下降,从1970年的30%降到1985年的22%和1998年的17%。但是,东京高端服务业到了2007年达60%左右。

从就业结构来看,1993年北京第三产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二产,比重持续上升。1997年三产就业占总就业比重首次超过50%,2007年达到69.3%。从基本经济活动规模的角度来衡量,1990年北京服务业基本人口规模占全部基本经济活动人口比重的53%,制造业为36%。2000年服务业基本人口规模比重上升为71%,制造业不到20%,服务中心成为北京居绝对主导地位的功能。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使北京在基础设施和对外联系条件上大大改善,也使北京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如上海、香港等具有更强的优势。但对比伦敦、纽约、东京等当今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北京在综合指标、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基础设施条件下,北京迫切需要通过已有资源,如高铁网络、城际线路,加强京津冀之间的互动合作,建设无障碍渠道,打造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和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京津冀经济综合体。

参考文献:

[1]李国平.世界城市格局演化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基本定位[J].城市发展研究,2000(1).

[2]徐颖.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J].城市问题,2011, 18(3).

[3]北京市发改委重点课题.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中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研究[R]. 2011.

[4]沈金箴.东京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北京的启示[J].经济地理,2003, 23(4).

[5]杨一博,宗刚.纽约世界城市发展道路对北京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1(12).

[6]颜文华.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

[7]连玉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特”在哪里[J].今日国土,2011(3).

[8]李国平,王立,孙铁山等.面向世界城市的北京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