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经验。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思想层出不穷的背景和形势下,我们只有认真总结党内学习的宝贵经验,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这些经验,才能不断壮大自己、发展自己,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成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学习;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3)04-0046-04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客观考察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党的事业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同党内的学习进步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当前深刻总结党内学习的宝贵经验,强化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总目标,深化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着眼于丰富党内学习的内容
(一)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成长起来的。毛泽东曾把马克思主义定义为“最好的真理”和“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1](p.796)。1951年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中指出:“要彻底纠正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的危险倾向,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无例外地和不间断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系统的学习,以便逐步地造成全党的理论高涨。”[2](p.123)毛泽东在接见从前线回到中央党校学习的同志时,特别强调干部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首次提出了“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的命题。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构成了我们党进行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理念,指引着我们党不断地走向新的胜利。
(二)善于对历史知识及外国经验的学习
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并善于对中国历史和外国经验的学习,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3](p.534)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详细阐述了系统研究不同的环境,研究中国近百年历史的重要意义。1942年3月,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这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4](p.39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深刻分析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强调我们的发展方针应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5](p.74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率先冲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创建了经济特区,开辟了我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指引着中国人民踏上了奋起直追的新征程。
(三)强调对不同时期知识的学习
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武装斗争,特别强调军事理论的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号召全党重新学习,要求我们着重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学习,向所有内行的人们学习经济工作。1953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理论学习的高级组和中级组在1952年7月到1954年12月的一年半时间内,都学习“联共(布)党史”有关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6](p.141)。在新中国建立后,激发全党努力学习经济知识、科学技术、建设国家和管理国家的经验,对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工业体系的逐步完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除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外,还要学习经济学、学科学技术、学管理,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7](p.153)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内学习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二、注重创新党内学习的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内学习的根本方法
早在延安整风兴起的大学习运动中,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学习与时局》等一系列重要文章中,深刻批判了主观和客观相分离,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等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形象地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1](p.801)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革命的学说,学习并超越俄国武装革命的斗争经验,将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武装革命道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使全党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调查研究是党内学习的重要方法
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强调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的。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8](p.115)在1941年3月,毛泽东又在《农村调查》的序言中深刻指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农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1](p.789)1942年7月,中央发出了《关于设立调查研究局的通知》,公布了中央调查研究局的组织机构和各级领导人,各地也设置了相应的调查研究机构。与此同时,中央发布了《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使各级调查研究机构的任务更加明确。随着调查研究理论的丰富及研究机构的建立,调查研究的学习方法也随之得到普及并进一步拓展。
(三)学习竞赛是党内学习的有效方法
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把研究马列主义理论作为了我们党的主要理论任务,并提出了开展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的号召,大力提倡比学赶帮的精神。
193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设立了干部教育部,同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会上向全党发出了“研究学问,学习到底”的号召,并明确提出了“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的理念。为了把学习运动搞得生动活泼、深入持久,毛泽东运用了体育活动中的竞赛形式,实行比学赶帮,看谁学得多,学得好。1940年3月,党中央发布《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把每年的5月5日规定为干部“学习节”,要求每一个单位都要对全面总结学习经验,并对学习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通过相互督促、评比竞赛活动的开展,使原来在书斋里进行的个人学习,变成了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活动,使人人都行动起来,人人都参加进来,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三、坚持建立健全党内学习的制度
(一)建立健全党内学习的指导制度
中共中央从以下四个方面健全和完善了党内学习的指导制度。第一,各单位均配备一定的指导员或教员帮助干部进行学习。中共中央组织成立了很多专业学习的研究会,并把各个学校和机关的教员纳入其中进行学习,对于能力较弱的指导员和教员要求及时更换。第二,设立巡回辅导站。针对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无法有效学习的情况,中共中央通过设立巡回辅导站把一些优秀教师输送过去,使学习运动得到深入开展。第三,组织专家顾问团。中共中央特别聘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和各个学科的专家组成学习顾问团,定期召集各科指导员会议,交换经验与总结工作,探究和总结各门功课的教授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第四,定期召开大报告。中共中央定期把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以及各根据地的负责同志邀请过来就当前的急迫问题做报告,帮助全党进一步地学习、了解实际问题。上述措施和办法在实践中得到了经常化、制度化,为党内学习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二)建立健全党内学习的保障制度
中共中央为党内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设施,为全党深入、持久地学习提供了根本保障。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网。早在1940年2月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把党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1941年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使各分校的管理日趋制度化。1954年,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进一步扩大了党校教育的规模。到1956年,全国省、市以上共有干部学校和训练班347所,党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干部教育培训网,并逐步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系统化的轨道。其次,调整充实宣传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公营报刊网、国家通讯社网、人民广播电台网,搭建起了比较全面的全党学习平台和载体。最后,组建了出版、发行马列主义著作的机构。1950年5月,正式成立了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1953年1月,又成立了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同时,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刊物和杂志也相继问世,这些刊物不仅译载了一些马列经典著作,还译载了苏联主要杂志和报纸上的理论文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介绍文章,等等,把对马列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推向了高潮。这些设施、机构的建立,为实现全党全面学习、系统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建立健全党内学习的考评制度
对学习进行奖惩考评是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早在1939年3月,中央宣传部就颁布了《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强调各级党的组织应经常给以检查、指导和帮助。后来又进一步加以完善“全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总检查,每四个月一次,05X0nuNzB/iO+PRWPsfD6CWjCzmAHn/4rsjgo1JVE9Y=由中央干部教育部领导举行之。军事机关,边区机关和中央直属机关,每两个月检查一次,由各主管机关分别领导进行之。各支部干事会须每个月检查一次”[9]。在1940年1月,中央书记处专门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建立在职干部平均每天学习两个小时的制度。此后,在1941年6月和1942年2月先后发布了《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和《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具体地规定了党内学习的奖惩考评机制,为党内学习的考评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四、党内学习基本经验的启示
(一)端正学风是首要前提
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早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以整顿学风为突破口,在全党倡导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才使我们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锻造成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成熟的党。邓小平同样倡导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优良学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是在邓小平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带动下,我们才能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了新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发出大兴学习之风的号召,就是要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将我国在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要求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结合,不断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二)丰富学习内容是中心环节
建党之初,我们党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摆在了突出的首要地位。在过渡时期,我们党提出了不仅向苏联学习,更要向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学习的理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着眼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实践,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当前,我们必须对浩如烟海的学习内容及时调整,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充分适应世界大转折和中国新发展的要求。第一,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在首位。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上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行动上要常怀忧党之心,才能更好地以完成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努力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第二,要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科学制定决策,正确解决问题,更好地服务群众的首要依据。第三,要注重掌握各种实用的知识与本领。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现代金融、现代危机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学习,逐渐提高学习、吸收和处理外界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第四,要学习各种文史知识和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学和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有助于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第五,自觉地、尽可能地汲取所有人类文明成果的养分,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
(三)改进创新学习方式是关键因素
学习作为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方式,学会学习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毛泽东一贯倡导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我们也正是实现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最终寻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道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邓小平根据时代和具体条件的变化,对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才最终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内市场化改革深入变革和党的建设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新情况下,我们既要继承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积极对学习方式改进创新。一是推进研究式学习。以深入学习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途径,使学习、研究与解决问题、推进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二是坚持集中共学。通过召开全体党员会、现场会、交流会等形式,使学习成为交流思想的课堂,相互切磋、共同分析学习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推进开放式学习。学习要有开放和互动意识,以世界眼光博采众长,在广泛和多层次的研讨切磋中达到学习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目的。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学一阵”变为“学一生”,树立起好学乐学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完善学习制度是根本保证
先进的学习理念和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贯彻执行,除了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性以外,更重要的就是靠科学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来予以保障。首先,健全和完善党员学习责任制。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有明确的目标体系和要求,有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大纲,并加强学习考勤督查和学习档案建设,纳入常态化管理。其次,健全和完善学习动力机制。党委要对考核成绩优秀、学以致用的党员干部进行大力表彰,并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创造出自我激励的正确导向。同时,党组织要拨出专项经费,为党员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使党内形成重视学习、鼓励学习、追求学习的良好氛围。再次,健全和完善学习考核机制。每个党员干部不仅要述职、述廉,还要强调进行个人述学。以支部为单位,由党员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对其学习的态度、理论素养、学习效果等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党员个人学习档案,作为年度考核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最后,健全和完善学习转化机制。我们要善于将学习与工作相互融合,鼓励党员干部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只有使工作成为不断深化学习的平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保证学习型政党的建设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总之,学习既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方式,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有效地开展党内学习,始终保持学习的高度自觉性,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前,在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继续奋进的伟大征程上,只有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党内学习的基本经验,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内学习的发展脉络,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目标,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所赋予的重任。追求梦想没有止境,我们的学习也没有止境。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第4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罗迈.怎样开展延安在职干部的学习[J].解放,1939,(86).[责任编辑:王 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