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合作时机 提升有效课堂

2013-12-29 00:00:00何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4期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合作学习的作用的确很大,但教师应用这种学习方式时不能信手拈来,随便一用,使用时还是有一定章法可循的。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合作时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循序渐进

数学知识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前提与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延续与发展。对此, 巴甫洛夫提出:“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适时组织合作学习,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探求。例如,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课始,教师就在黑板上出示三个数:3、5、6。

1.让学生分步列式:①3+5=8,8×6=48。②6-3=3,3×5=15。

2.鼓励学生,尝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3.学生在尝试列式时,可能列出这样的算式:①3+5×6,②6-3×5。这时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得出“小括号”的用法。

二、在营造氛围时——引人入胜

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众所皆知,一个人心情好时,思维活跃,参与学习活动会更积极主动。因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在知识易混淆处——事半功倍

教育理论认为:讨论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讨论交流,促使学生间优势互补,让学生有机会对事实做清晰、准确的表达。所以在知识易混淆处合作学习,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完“比的意义”后,出示以下一组信息。

1.小林买了6本课外读物,每本5元。

2.象棋兴趣小组有6名同学,围棋兴趣小组有5名同学。

3.光明小超市店,打出小百货甩卖6元5件的条幅。

4.在这次单元检测中,第六小组6名同学中,有5名成绩优秀。

师:1.请同学们根据比的意义判断一下,哪些能用比来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假如你认为能够用比来表示,请写出这个比。

3.你写出的这个比是谁与谁的比,它的结果又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这组信息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两个量的比”的真正含义,用比的实际意义来判断。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经过选择加工、讨论交流,最终把所学的知识搞清楚、弄明白了。

四、在一题多解时——众人拾柴火焰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开放题。我们在处理这些题时,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又可以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在金沙镇组织的六年级组书画展中,新生小学有6人获奖,金沙小学有9人获奖,( )?

生1:老师,您经常教育我们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要丢三落四的,今天您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师:我没有犯错呀!

生2:我知道了,老师是让我们填充问题呀!

此时,让学生合作学习正是“火候”。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精彩提问。

生3:这两所学校共有多少人获奖?

生4:新生小学获奖人数比金沙小学获奖人数少多少人?

生5:金沙小学获奖人数比新生小学获奖人数多多少人?

生6:新生小学获奖人数是金沙小学获奖人数的百分之几?

生7:金沙小学获奖人数是新生小学获奖人数的百分之几?

生8:新生小学获奖人数比金沙小学获奖人数少百分之几?

生9:金沙小学获奖人数比新生小学获奖人数多百分之几?

生10:金沙小学获奖人数是新生小学获奖人数的多少倍?

……

这样,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资源共享,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相互得到启发、补充和完善,不仅生成了新的知识,而且把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梳理,使其更加系统化,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实验证明,只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他们的相互交流,完全可以让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最高水平。当然,引导学生有效合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不能一味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要切合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知识要求灵活运用,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